徐 坤
(賈汪區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011)
對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探討
徐 坤
(賈汪區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011)
目的:探討對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賈汪區人民醫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60例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雙盲法將其分為Ⅰ組(30例)與Ⅱ組(30例)。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Ⅰ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心理狀況。結果: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的無焦慮率、輕度焦慮率更高,其中度焦慮率、重度焦慮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
優質護理;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發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急性胃黏膜病變及消化性潰瘍引起的[1]。在本文中,筆者對賈汪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對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賈汪區人民醫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60例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這60例患者均經消化道造影檢查、血管造影檢查及胃鏡檢查被確診患有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根據雙盲法將其分為Ⅰ組(30例)與Ⅱ組(30例)。Ⅰ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齡在26歲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93±8.15)歲;其平均上消化道出血量為(772.58±118.33)mL。Ⅱ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齡在26歲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82±8.26)歲;其平均上消化道出血量為(772.47±118.42)mL。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Ⅱ組30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入院宣教(熱情接待、介紹有關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識等)、病情監測(實時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等)、日常基礎護理(保持患者病房環境舒適、溫濕度適宜等)及用藥護理(遵醫囑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用藥等)。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Ⅰ組30例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若其出現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出冷汗、皮膚濕冷等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對癥處理。注意觀察患者嘔吐物及大便的顏色和性狀,估計并記錄其上消化道的出血量。2)護理人員應確保患者病房干凈、整潔、舒適。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做到關門輕、走路輕、操作輕及說話輕。嚴格限制患者親友對患者進行探視的時間,以免影響其休息。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性格特點,多與其進行溝通,并盡量滿足其合理的要求。3)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耐心地向其講解有關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識和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向患者介紹以往治療成功的病例,以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緩解其不良情緒。4)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囑咐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進食清淡、無刺激性、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告知患者多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嚴禁其進食油炸、生冷及辛辣的食物,必要時應對其進行營養支持。5)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文化水平對其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通過開辦健康知識講座、播放健康宣教視頻、發放健康宣教手冊等方式使患者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及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6)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上消化道的出血量,若其上消化道的出血量過大應及時告知醫生對其進行處理。7)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囑咐其在出院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濫用藥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告知其定期到醫院復查,如出現異常癥狀應立即就醫。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發生焦慮的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評估。該量表的總分為100分。評分在70分以上,說明患者存在重度焦慮。評分為60~70分,說明患者存在中度焦慮。評分為50~59分,說明患者存在輕度焦慮。評分在50分以下,說明患者無焦慮。
選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無焦慮率、輕度焦慮率、中度焦慮率和重度焦慮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Ⅰ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十分滿意的患者有20例(占66.67%),為滿意的患者有9例(占30.00%),為不滿意的患者有1例(占3.33%)。Ⅰ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6.67%(29/30)。Ⅱ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十分滿意的患者有11例(占36.67%),為滿意的患者有10例(占33.33%),為不滿意的患者有9例(占30.00%)。Ⅱ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70.00%(21/30)。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n(%)]
Ⅰ組患者的無焦慮率、輕度焦慮率、中度焦慮率和重度焦慮率分別為 36.67%(11/30)、50.00%(15/30)、10.00%(3/30)、3.33%(1/30)。Ⅱ組患者的無焦慮率、輕度焦慮率、中度焦慮率和重度焦慮率分別為13.33%(4/30)、30.00%(9/30)、33.33%(10/30)、23.33%(7/30)。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的無焦慮率、輕度焦慮率更高,其中度焦慮率、重度焦慮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焦慮情況的對比[n(%)]
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發病急、發病機制復雜等特點。在治療期間,此病患者極易出現緊張、焦慮及恐懼等不良心理,其治療的效果可受到嚴重的影響[3-4]。優質護理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5-6]。為了探討對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賈汪區人民醫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60例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的無焦慮率、輕度焦慮率更高,其中度焦慮率、重度焦慮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結果與盧利云、陳漫容等[7]的文獻報道相符。
綜上所述,對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地消除其不良情緒,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葉玉華. 護理干預對治療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4,9(36):184-185.
[2]譚琳. 臨床護理路徑在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3(2):112.
[3]幸坤艷. 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8(17):73-74.
[4]顧云珍,張海英. 優質護理服務在消化性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8):28-30.
[5]黃萬英. 優質護理對泮托拉唑鈉治療消化性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藥業,2015,9(23):119-121.
[6]沈愛萍,余蓮英,沙衛紅,等.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及護理[J].護理學報,2011,18(4):9-13.
[7]盧利云,陳漫容.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J].養生保健指南,2016,33(26):121.
R473
B
2095-7629-(2017)18-0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