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芙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211700)
對32例急性中毒患兒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探析
陳春芙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211700)
目的:探討對32例急性中毒患兒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方法:對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人民醫院接診的62例急性中毒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該院接診的30例急性中毒患兒設為比照組,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該院接診的32例急性中毒患兒設為觀察組。對兩組患兒均進行急診搶救。在此期間,對比照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兒實施系統化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兒的死亡率、搶救的成功率及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搶救的成功率高于比照組患兒,其死亡率低于比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比照組患兒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中毒患兒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提高其搶救的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急性中毒;患兒;系統化護理
小兒急性中毒是兒科常見的急危重癥,也是危害小兒生命安全的主要病癥之一。該病具有病情兇險、致死率高等特點[1]。小兒的身體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其免疫力較差,因此容易發生急性中毒[2]。對于急性中毒患兒,臨床上除了要對其進行積極的搶救外,還要做好其護理工作。為了探討對32例急性中毒患兒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筆者對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人民醫院接診的62例急性中毒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本文將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人民醫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接診的62例急性中毒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該院接診的30例急性中毒患兒設為比照組,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該院接診的32例急性中毒患兒設為觀察組。在觀察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20例,女性患兒12例;其最小年齡為9個月,最大年齡為12歲,平均年齡為(4.76±1.71)歲;其中,2歲及2歲以下的患兒有12例,3~6歲的患兒有18例,6歲以上的患兒有2例;其中,中毒到就診的時間在1 h以內的患兒有17例,在1~3 h以內的患兒有10例,超過3 h的患兒有5例;其中,有農藥中毒患兒15例,鼠藥中毒患兒5例,復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兒2例,酒精中毒患兒1例,碘伏中毒患兒1例,其他類型的中毒患兒8例。在這些患兒中,存在惡心、嘔吐及腹痛癥狀的患兒有19例,存在唇與四肢發紺癥狀的患兒有6例,存在抽搐、昏迷或嗜睡癥狀的患兒有10例。在比照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19例,女性患兒11例;其最小年齡為6個月,最大年齡為11歲,平均年齡為(4.31±1.54)歲;其中,2歲及2歲以下的患兒有10例,3~6歲的患兒有17例,6歲以上的患兒有3例;其中,中毒到就診的時間在1 h以內的患兒有16例,在1~3 h以內的患兒有11例,超過3 h的患兒有3例;其中,有農藥中毒患兒14例,鼠藥中毒患兒6例,復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兒2例,酒精中毒患兒1例,其他類型的中毒患兒7例。在這些患兒中,存在惡心、嘔吐及腹痛癥狀的患兒有18例,存在唇與四肢發紺癥狀的患兒有7例,存在抽搐、昏迷或嗜睡癥狀的患兒有9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搶救方法 在患兒入院后,臨床醫生要明確其中毒的類型,然后及時將體內的毒物清除干凈。根據患兒中毒的類型和途徑應采用不同的方案清除其體內的毒物,如對于經皮膚中毒的患兒,應對其局部皮膚進行清洗;對于經消化道中毒的患兒,應采取催吐、洗胃、灌腸、導瀉等方式清除其體內的毒物。同時,及時為患兒補液,以免其發生水電解質紊亂。若患兒存在呼吸窘迫、嚴重發紺、呼吸運動不協調或昏迷等情況,則應及時對其進行氣管插管,盡快改善其呼吸狀態。若進行氣管插管后,患兒依舊難以自主呼吸,則需將其氣管切開,用呼吸機對其進行輔助吸氧治療。對于長時間昏迷不醒的患兒,應使用劑量為0.02mg/kg的納洛酮對其進行靜脈注射。
1.2.2 護理方法 對比照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在患兒入院后,協助其進行常規檢查,注意觀察其病情和生命體征(如意識、瞳孔、體溫、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等)的變化情況,同時協助急診醫生對其進行搶救。另外,做好患兒家長的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工作。對觀察組患兒進行系統化護理,內容包括:1)基礎護理。急性中毒患兒的病情十分危急。因此,護理人員在接診患兒后應及時了解其中毒的原因,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征,迅速根據其臨床表現判斷其病情。同時,為其開放2條靜脈通路,并幫助其采取合適的體位。2)呼吸道護理。為患兒開放氣道,以維持其呼吸暢通。若其呼吸道有分泌物,應及時將分泌物清除干凈,以免導致其發生誤吸等不良事件。對于存在呼吸衰竭且發生昏迷的患兒,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促進其氣道分泌物的排出。為了確保患兒呼吸暢通,應每隔2 h為其拍背。另外,對于自主排痰困難的患兒,應使用吸痰裝置對其進行吸痰處理。3)洗胃護理。在本研究中,大部分患兒均經消化道發生急性中毒,因此應及時對其進行洗胃治療。在此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做好患兒的洗胃護理工作。應選擇較粗大的洗胃管對患兒進行洗胃,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食物殘渣堵塞胃管。在每次洗胃時,應將沖洗液的量控制在患兒胃容量的1/2以內。在對患兒進行洗胃的過程中,應仔細觀察其排尿的情況,根據其尿液的性質與量及時調整輸液的速度與輸液量。洗胃結束后,應及時為患兒更換干凈的衣物,并加強對其進行保暖,做好其口腔護理工作。4)生命體征監測。經過積極的搶救后,患兒的生命體征會有一定的變化。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包括呼吸頻率、脈搏、血氧飽和度、血壓、體溫、意識等),并做好記錄。若患兒的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護理人員應及時上報醫生,并協助醫生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5)飲食干預。在搶救成功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兒身體的恢復情況與飲食習慣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重視飲食調理。在患兒恢復飲食的初期,應讓其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減少殘留毒物對其胃粘膜的刺激。同時,告知患兒家長多讓患兒食用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切忌讓其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6)心理護理。在患兒發生急性中毒后,其家長會出現焦慮、擔憂及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兒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告知其發生急性中毒的原因、處理方式以及護理措施等,及時消除或緩解其負面情緒,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依從性。
統計并記錄兩組患兒搶救的成功率和死亡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調查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此量表將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個等級。滿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觀察組患兒搶救的成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96.88%和3.12%,比照組患兒搶救的成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80%和20%。觀察組患兒搶救的成功率高于比照組患兒,其死亡率低于比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經護理兩組患兒死亡率及搶救成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比照組患兒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臨床研究表明,導致小兒發生急性中毒的原因較多,如小兒的辨別能力較差,但好奇心很強,同時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與生活經驗等,若其家長或監護人看管不力,就可能使其因誤食有毒物品或藥品而發生急性中毒;城鄉結合部經常使用滅鼠藥和農藥,小兒接觸這些有毒物質的可能性較大,若對這些有毒物質管理不善,就容易被小兒誤食,從而引發急性中毒;一些農村地區在冬季采用燃煤的方式取暖,容易使小兒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此外,家庭衛生觀念不強、防范意識不強以及醫源性中毒等也是導致小兒發生急性中毒的原因[3-5]。在本研究中,農藥與鼠藥中毒患兒共有40例,占全部患兒的64.52%。因此,護理人員應告知兒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須監控小兒的活動范圍,并將農藥與鼠藥放在小兒不能及的地方[6]。臨床上在對急性中毒患兒進行積極搶救的同時,還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將系統化護理應用到急性中毒患兒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對提高其搶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搶救的成功率高于比照組患兒,其死亡率低于比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比照組患兒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急性中毒患兒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提高其搶救的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同時還能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1]唐遠輝,羅曉.130例小兒急性中毒的急救與護理[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1):148,183.
[2]高青,楊莉.166例小兒急性中毒的搶救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4):58-59.
[3]簡新玲,涂衛萍,簡新瓊,等.343例小兒急性中毒原因及臨床護理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2):1603-1604.
[4]蔡竹茵,王春利,王金成,等.小兒急性中毒的搶救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5,19(10):238,239.
[5]劉霞,李力,齊靈子,等.探討小兒急性中毒的急救方法和有效的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5,14(27):269,270.
[6]楊蘭,郭暢.小兒經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的急診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62-63.
R473
B
2095-7629-(2017)18-0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