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海
“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如何監督一把手成為反腐敗的痛點和難點。為實現有效監督,全國各地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如長春市規定,市直機關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財務、人事、行政審批、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取而代之的是“副職分管、正職監管、集體領導、民主決策”,“五不直管”這一舉措在各地的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和豐富。如江西省南昌市將執法權納入其中,變“五不直管”為“六不直管”;云南省保山市明確,研究“三重一大”事項時,黨政正職不得首先表態或個人定調, 一律實行末位表態制;安徽省規定,凡納入集體決策的事項,都不得以傳閱、會簽、個別征求意見和其他形式替代集體決策,實行決策事項終身負責制,等等。這些制度的效力正在逐漸顯現。據悉,南昌市實施一把手限權制度以來,涉及黨政一把手的信訪舉報數量下降了27%,黨政正職腐敗發案率下降了23%。
雖然上述舉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顯然離目標尚有距離。如本案中,“鄭雪碧提前給下屬打招呼讓推薦李義為市建設局局長,后在市常委會上,鄭雪碧主導通過了對李義的任命,在提出讓李義兼任市政府副秘書長時,盡管有主管副市長唐某某強烈反對,但鄭雪碧還是獨斷專行?!比绻敃r承德實行“五不直管”,這一舉措能否真正避免這種現象發生?筆者對此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因為所有班子成員的升遷及相關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一把手”的認知和判斷,一旦其他班子成員知悉“一把手”意志,或許根本不需要“一把手”出手就可以實現“一把手”的目標。
如何實現對“一把手”的監督?這種思考已經持續多年,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從源頭上保證“一把手”隊伍的純潔性,設置“能上能下”機制,防止不稱職的“一把手”長期居于重要崗位。這就要求組織部門在選任“一把手”時,程序更加公開透明,擴大征求意見范圍,擴大全委會票決“一把手”范圍,增加“一把手”選任差額比例,讓負有使命感、有能力的候選人擔任“一把手”。
第二,加強班子成員對“一把手”的監督。除“五不直接”外,要列明“一把手”的負面清單,增強副職對“一把手”的監督,探索建立副職對正職有不同意見可以直接向上級反映并能得到重視和受到保護的機制。本案中,主管副市長唐某某有否就李義的任命向上級反映不得而知,如果唐某某就此向上級反映,上級調查的程序如何啟動或許尚需進一步明確,唐某某如對最終處理結論不滿意是否尚有救濟途徑也還需進一步討論。
第三,改革完善法律監督體制,著力解決權大于法、少數“一把手”凌駕于法律之上的問題。監察委改革是近期的熱點,監察委有助于集中現有的監察力量,能夠對所有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一把手”產生強有力的監督和預防。
第四,發展民主、推行公開,保證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充分行使監督權。在黨內民主方面,逐步探索建立黨內公開監督、公開批評、公開質詢以及對“一把手”彈劾罷免等制度,建立黨內重大問題聽證制度、黨組織定期聽取黨員意見制度。在人民民主方面,加強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發揮人大對政府及其組成部門“一把手”的監督職能。
第五,強化“全方位”監督。建立由紀檢監察機關與組織人事、審計、財政、司法等部門參加的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強人大、政協、媒體網絡和社會各界對“一把手”的監督,形成監督合力。
上述舉措如果能夠得到切實推行,而不是僅僅形成于紙面,宣傳于會議,應該能取得切實效果,但顯然存在很大難度。因為上述舉措也需要“一把手”來落實,有哪個“一把手”能像“沙瑞金”書記一樣正視問題,鼓勵紀委書記放開監督?而且在電視劇中,我們也沒有看到紀委書記對“沙瑞金”書記的行為展開切實有效的監督,我們看到的是“李達康”書記的雷厲風行,對“易學習”擔任紀委書記的猶猶豫豫。
“陽光是最好的反腐劑”,如本案中,“2008年9月,鄭雪碧一個電話,李義就違規為張家口某房地產公司辦理了土地使用證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事后,鄭雪碧收受該公司董事長送的現金50萬元。”工程項目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間,能否考慮將所有的環節由中立第三方評估,所有環節均向社會公眾公開,社會公眾能夠在網絡上實時查看工程項目進展,并能就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相關部門能及時回復,如能實現這一點,至少能有效預防“一把手”在工程項目上的腐敗機會。同樣在用人權上,如果從醞釀候選人開始,所有的程序環節(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外)都能向社會公眾公開,社會公眾能夠就候選人的個人品行、工作能力、財產狀況等提出質疑,相關部門能予以回應,“兼聽則明”,這一舉措應該有助于選出最合適人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一把手”過大的權力。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彼械摹耙话咽帧倍际墙涍^各級組織部門精挑細選而來,黨和政府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一旦因貪腐落馬,不僅給黨和國家帶來巨大損失,對其個人而言更是跌入人生低谷。因此,探索對“一把手”的監督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