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作為企業部門去杠桿的主戰場,任務仍然艱巨。今年前7個月,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比年初下降了0.2個百分點,但杠桿率仍高。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把國企降杠桿作為去杠桿的重中之重,同時部署了去杠桿的5項任務,其中之一就是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債轉股機制能有效降低企業債務杠桿和財務壓力,降低融資成本,同時還為民間資本提供了投資機會,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助力良多,一箭多雕,無疑是當前國企去杠桿的重要途徑。
國企去杠桿的難點
國企去杠桿步履緩慢,除了國有企業承擔的職能過多、背負額外的負擔等原因之外,與國有資產處置敏感、國有銀行部門面臨較大的損失壓力等因素直接相關。
首先,國企去杠桿的關鍵在于資產端,但國有資產處置涉及面較廣,顧慮較多。一方面,如果處置國有企業資產的過程不順利,就會出現舊賬變新賬的問題,這會對國有企業的責任人產生負向激勵;另一方面,任何資產處置都對應著沉沒成本的流失,沉沒成本、估值損失等價值消失成了阻礙國有企業資產處置的重要原因。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一直是國企改革的一項重要原則,因處置資產而導致資產變現價值下降,是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另一個負向激勵。
再者,國有企業在負債端也面臨巨大壓力。因為國有企業的負債主要對應國有銀行的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處置資產而承受的損失,部分可以通過自身消化,但仍有相當多的部分將傳導到國有銀行部門,形成不良貸款。當前,大型國有銀行在金融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已經苦不堪言,承受著較大的資本金壓力,為了規避不良貸款風險,很難積極配合國有企業去杠桿,以減少面臨的損失壓力。
債轉股與去杠桿
就去杠桿的方法而言,無非兩大類:其一是由負債端入手,通過債轉股、清理僵尸企業債務等手段,來減少負債;其二是從資產端入手,通過改善企業治理結構、引入新技術等手段,提高資產利潤率。國有企業之所以杠桿率較高,主要是因為資產端出了問題,從資產端入手是國企去杠桿的關鍵。
債轉股在去杠桿方面的作用可以由三個方面來概括:首先,從資產端看,債轉股是完善企業股東結構和治理結構的根本手段;其次,從負債端看,債轉股是補充資本金、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手段;其三,從宏觀層面看,債轉股是準確界定國企功能、實現“市場發揮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手段。
此外,對于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言,市場化債轉股有助于開辟混改新模式。從資本結構上看,債轉股有助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債轉股通過財務重組、債轉與股權轉換等形式實現公司治理結構調整,轉股后企業融資結構優化,多元化股權結構有利于企業運行效率提升。
由全局的視角來看,債轉股在支持企業降杠桿、減負債、防風險方面具有明顯優點,能夠提升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的發展動能,增強企業資本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促進企業優勝劣汰,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科學決策水平,有利于全社會發展直接股權融資,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社會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債轉股的完善措施
進一步推動債轉股落地并實現規模推廣,目前急需完善、落實相關配套政策。整體而言,債轉股的推進并不需要大幅修訂有關法律法規或管理辦法,現有體系基本上能夠適用,只需要細微完善,并加強落實。比如,對符合條件的債轉股項目,銀行若選擇自持股份,在風險權重上可以給予一定優惠,或者享有退出機制等其他方面的便利。
對于債轉股項目無法避免的稅收和資本占用等問題,業內普遍認為,為調動企業和金融機構實質性落地債轉股的積極性,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作為激勵。專家建議,對于轉股企業,政府則可給予所得稅、增值稅、土地流轉稅、印花稅等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激發企業債轉股的積極性,比如在會計處理上,對由于債轉股產生的相關稅費給予稅前抵扣等。
對于銀行來說,關鍵是想辦法降低其成本。如可通過財政貼息、設立債轉股投資引導基金等多元化方式為債轉股業務提供低成本資金。專家建議,應該允許銀行所屬債轉股實施機構向央行申請再貸款,豐富實施機構低成本資金來源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