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電影《悟空傳》與名著《西游記》其實沒什么關系,或者說它可能是《西游記》的前傳。影片的故事是圍繞石心與天機儀的斗爭展開的,是一場自由與權力的斗爭。石心源自女媧補天石,后化作孫悟空;天機儀就是天庭里維系天地平衡的中樞系統,它的掌管者是天庭最高權力者天尊。
故事開頭,孫悟空抱打不平,教訓驕奢淫逸的巨靈神,因而和楊戩發生沖突,結果兩人都被鎖起來。此時孫悟空問楊戩,你不是神么,怎么和我一樣也被鎖住?楊戩正義凜然道:“天庭有天庭的規矩,誰觸犯了規矩都要受到懲罰。”楊戩的回答證明他是一個法律實證主義者,他信奉實在法,認定法律與道德沒有必然聯系,法只要正在實行就有效力。如奧斯丁所說:“法的存在是一個問題。法的優劣,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一個法,只要是實際存在的,就是一個法,即使我們并不喜歡它,或者,即使它有悖于我們的價值標準。”孫悟空則恰恰相反,他活著的意義就是與所謂的天命戰斗——我來過,我戰斗過,我不在乎結局!他認為天命剝奪了他以及花果山人民的自由,是不公平的,掌控著萬物命運的天機儀并不具備正當性,必須搗毀。
今何在在《悟空傳》的序言里面寫到,“人生最有價值的時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對未來正充滿期待和不安之時。”從影片看,最終功成名就的是楊戩,他歷盡磨難開了天眼,成為天庭權威與法度的捍衛者。而孫悟空的名言是:“天要壓我,我劈開這天;地要擋我,我踏碎這地。”這些話的確熱血,也的確令人敬佩,然而在上蒼面前,這樣的一時口舌之快不免顯得天真和幼稚。孫悟空經歷命運輪回涅槃重生才得以搗毀的天庭組織,不過是上蒼要換掉的一屆腐敗的領導班子。新班子上任,天機儀運轉如常。
天尊是被孫悟空和楊戩聯手滅掉的。出身卑微的楊戩也是個現實主義者,他知道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許起初他只是為了解救被天尊鎖在山下的母親,但是后來他發現他無法改變規則,而在既定規則中,他只有掌握了權力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為此他隱忍,他屈從于天尊,他壓抑了愛欲。當時機到來他便拿到石心獲得打開天眼的積分,當時機再次到來他便和孫悟空一起搬倒天尊晉升為天庭守護神。孫悟空卻從最開始就拒斥規訓,他要的是純粹的、無條件的自由,他入學的目的就是想找機會毀掉天機儀。
重生前的孫悟空曾經接受菩提的訓示。菩提說:“當你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是覺醒的開始。”這句話不無道理。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死都經歷過了還有什么可怕的?但說到覺醒,孫悟空恐怕尚未開始。孫悟空的自由主義出路到底在哪里?如果對于他個人來說,為自由而戰是他生命存在的意義,那么這種永不停息的戰斗又能給已成廢墟的花果山乃至天地之間的世界帶來什么呢?孫悟空經歷了幾度生死也未搞清楚天庭之上的天地最高統御者上蒼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影片并未講天機儀為孫悟空安排了怎樣的命運而導致他的不服,或許反抗沒有錯,但找不到對象和歸宿的反抗最終只能剩下空洞的口號,這其實是孫悟空真正的悲劇。
如果說楊戩以實在法為圭臬,孫悟空卻并非一個真正的自然法信奉者。自然法哲學拒斥惡法,更重要的它是指出了此岸的出路,即信仰一個存在著全知與至善的彼岸。可是孫悟空盡管看到惡法非法,卻不知何為良法,他的自然正義在哪里?是來自無形無影的上蒼還是締造了他的女媧,抑或教他本事渡他覺醒的菩提老祖?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自由的前提是理性,極端的自由主義是危險的,沒有信仰的盲目戰斗注定是悲劇。或許在反抗極權專制的意義上孫悟空算是英雄,然而,即便天庭統治腐朽,“劈開這天”“踏碎這地”也只是破壞了一個舊世界,如果沒有新的秩序重建,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