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之
國家衛計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推薦了十種常用養生保健方法。
叩齒法
每天清晨睡醒之時,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30次,再叩前齒30次。
【解讀】叩齒是古代盛行的一種養生術。民間有諺語形容叩齒的功效:“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上下牙齒反復相互咬叩60-360次,不僅能強健牙齒,還可以使經絡暢通,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使皺紋減少,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閉口調息法
經常閉口調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勻、和緩。
【解讀】中醫認為養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二是調暢氣機。調暢氣機,則多以調息為主。呼吸吐納,可調理氣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通暢。
咽津法
每日清晨,用舌頭抵住上顎,或用舌尖舔動上顎,等唾液滿口時,分數次咽下。
【解讀】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現代醫學發現,唾液中含有一種唾液腺激素,能刺激人體的造血機能,延緩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的衰老,預防老年性疾病,有利于人的健康長壽。
搓面法
每天清晨,搓熱雙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頰而下,可反復十余次,至面部輕輕發熱為度。
【解讀】搓面療法是一種民間療法,可防治一些身體疾患。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環的作用,長期堅持可延緩顏面衰老,推遲老年斑產生。
梳發
十指插入發間,用手指梳頭,以從前到后的順序按搓頭部,梳頭50-100次。
【解讀】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功能,增強分泌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經常梳頭,可使人的面容紅潤,精神煥發。
運目法
將眼球自左至右轉動十余次,再自右至左轉動十余次,然后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
【解讀】這個方法有助于預防眼翳。其本質是眼睛的自我主動按摩,它通過眼睛的主動運動,對眼皮內部神經進行按摩,使眼內氣血通暢,改善神經營養,以達到消除睫狀肌緊張或痙攣及消除初期翳狀贅肉的目的。
凝耳法
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可使頭腦清凈,驅除雜念。
【解讀】耳朵周圍穴位眾多,如耳尖、翳風、頭竅陰等,掩耳的同時可按摩這些穴位,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反復低頭仰頭,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讓人深度放松。當深度放松時可使微血管及微循環暢通,肢體及大腦得到充足供血供氧,頓時感覺精神爽快。
提氣法
在吸氣時,稍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后,再緩緩呼氣放下,每日可做5-7次。
【解讀】肛門處于人體經絡的督脈處,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氣的作用。經常進行提肛運動,不但可以使中氣升提,臟腑強壯,還有助于肛腸保健。
摩腹法
每次飯后,用掌心在以肚臍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
【解讀】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源地”。經常按摩肚腹能協調脾胃,調和五臟六腑氣血運行,促進肚腹血液循環,有提神、補氣作用。
足心按摩法
每日臨睡前,用拇指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足心。
【解讀】躺在床上的時候可以搓搓腳底板上的涌泉穴,有振奮精神、益壽延年的功效。我們的腳心有個穴位叫涌泉穴,手心部位也有一個穴位,是勞宮穴(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經常按摩涌泉穴有補益腎臟的作用,經常按壓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
(張曉瑪薦自《養生大世界》2017年第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