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興
摘要:“營改增”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我國各個行業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地勘行業“營改增”是國務院關于稅制改革的重大部署之一,其目的是消除重復征稅,完善稅制,促進地勘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本文重點分析了“營改增”對地勘行業會計核算、稅收負擔、發票管理等方面的影響,并結合實際提出了應對措施,以確保地勘行業的實際稅負有所下降。
關鍵詞:營改增 地勘行業 影響 措施
“營改增”是我國目前推出的最重要的稅制改革,是國家優化稅制,推動調結構、轉方式的重大舉措。近年來,國家加快了“營改增”轉型力度,這不僅有效減輕了企業的負擔,而且還有效避免了重復征稅的問題。當前地勘行業已完成了“營改增”稅改工作,“營改增”不僅給地勘行業稅收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也對財務管理等各項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針對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深入探討,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確保地勘行業實際稅負有所下降。
一、“營改增”對地勘行業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當前大多數地勘單位處于事業單位為主體兼有部分事業經營的性質,其會計核算兼有事業與企業雙重屬性。在“營改增”后會計核算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比如收入和成本入賬的原則、方法就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營改增”后收入由價內稅改為價外稅,在原有的定價體系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開票方收入減少,利潤降低;接受發票方成本費用減少,利潤增加。這就要求地勘單位與客戶簽訂合同時需要明確合同金額是否含增值稅。比如某地勘單位簽訂一份地質勘查合同,合同金額500萬元,增值稅稅率為6%。“營改增”前確認收入500萬元,“營改增”后如果合同沒有明確是否含增值稅,一般默認為含稅金額,收入為500/(1+6%)=471.70萬元,如果明確合同金額不含增值稅,則可向客戶要求支付30萬元稅款,若客戶為一般納稅人,支付的30萬元可作為進項稅額進行抵扣,然后再通過下游客戶來實現稅負的轉嫁,對客戶來說沒有增加負擔,對地勘單位而言收入就增加了。
(二)“營改增”對稅收負擔的影響
1.小規模納稅人稅負的變化
小規模納稅人使用簡易計稅辦法,增值稅稅率為3%,不能抵扣進項稅額。若“營改增”前營業稅稅率為5%,與“營改增”后稅率3%相比,稅負下降;若“營改增”前營業稅稅率為3%,與“營改增”后稅率3%相比,稅負保持不變。
2.一般納稅人稅負的變化
一般納稅人稅收籌劃恰當,實際稅負就會下降;稅收籌劃不當,實際稅負就會上升,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一是受可抵扣進項稅的支出占總支出比重的影響。納稅人如果存在大量不可抵扣進項稅的支出,稅負就會上升。由于地勘行業的特殊性,野外施工發生的成本費用,比如雇用民工費、土地占用費、青苗補償費、裝卸費等在總的施工成本中占較大的比重,而且這些支出經常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造成這部分成本費用無法享受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待遇”,單位稅負就會上升;反之,單位稅負就會下降。
二是受取得可抵扣進項稅專用發票多少的影響。地勘單位施工的項目大多處于經濟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甚至高海拔的邊遠地區。為了使施工項目順利開展,一般都會在當地雇傭民工,租賃房屋和車輛,購買一些臨時用的材料和物品,這些支出很難取得正式發票,更不用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且野外施工發生的成本費用也經常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造成地勘單位在工作中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較少,取得不能抵扣的普通發票較多,導致稅負上升。
三是受供應商提供發票種類不同的影響。地勘單位日常使用的材料品種繁多,材料和貨物采購存在就地取材、個體供貨的情況,供應商多為小規模納稅人或個體戶。由于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戶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就會造成進項稅抵扣減少,稅收負擔增加。
四是受客戶納稅對象不同的影響。“營改增”為地勘單位提供了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機會,如果客戶大多數為一般納稅人,購買的應稅服務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稅金支出就會減少。客戶在稅負下降的情況下,可以擴大經營規模,增加服務供應量。因此在同等服務質量和收費標準的情況下,地勘單位可以利用“營改增”政策爭取更多的客戶資源。
(三)“營改增”對發票使用和管理的影響
全面推行“營改增”后,給混合經營的地勘單位發票使用和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原營業稅稅制下,地勘單位所提供相關現代服務類業務只需要開具普通發票即可;而在目前增值稅稅制下,相關發票種類和內容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對一般納稅人而言,增值稅發票包括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兩種,增值稅發票取得方式、申報程序比營業稅發票更加復雜,稅務部門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與稽查也更加嚴格。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家金稅工程嚴格管理和控制,所有發票的開具、流轉、抵扣進入哪一個環節都有電子數據記錄在案,一旦出現問題,取證十分方便;而且刑法對增值稅違法處罰力度之大,是其他稅種都無法相比的,這就給野外施工環境惡劣、工作艱苦、交通不便的地勘單位在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管理、驗證、抵扣等方面帶來了很大困難。
二、“營改增”后地勘行業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業務學習,精準把握稅收政策
全面推行“營改增”對地勘行業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財務部門必須對“營改增”后的政策規定認真學習和掌握,及時更新知識。首先,財務人員要全面掌握“營改增”的專業知識,稅務會計全面掌握發票認領、繳銷、申報和納稅業務的處理。其次,業務經辦人員需要對所經辦的涉稅變化做到心中有數,尤其要關注過渡期相關業務的處理。最后,財務部門要安排專人開具和保管增值稅專用發票,規范票據領用制度,還要關注與“營改增”政策相關的信息動態。從而全面提高財務人員對稅收政策的運用能力,規避涉稅風險。
(二)規范業務流程,完善會計核算體系endprint
“營改增”雖然只是稅種變化,但卻牽涉會計核算體系的改變,涉及科目增多,核算要求也更高。一要對財務流程進行規范,分門別類對單位的業務進行梳理,把每類業務的收入來源和支出明細列出詳細名單,建立“營改增”涉稅臺賬進行細化管理;二要按照增值稅核算要求設置會計科目,建立增值稅明細賬,除了要掌握增值稅一般會計處理方法外,還要掌握增值稅特殊業務會計處理辦法;三要注意財務分析口徑的變化。增值稅不在利潤表中反映,賬務處理也與營業稅不同,因此會影響財務報表數據結構,從而影響財務數據分析。
(三)嚴格發票管理,積極開展稅收籌劃
地勘行業在“營改增”后,首先要加強和改進管理工作,合理對稅收進行統籌和規劃。各部門之間分工應該明確,協調要順暢,要加強溝通與合作,合理對銷項稅和進項稅抵扣進行籌劃,確保稅負合理。其次要及時做好進項稅認證和抵扣工作。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對納稅人的進項稅額抵扣時間相對較長,要求從開具發票日起180日內到稅務機關認證抵扣即可。由于地勘單位野外施工項目范圍廣、地點分散、工作周期長等特點,需要野外施工項目部嚴格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采取多種方式及時將發票送達單位財務部門,避免由于時間耽誤使得進項稅無法認證抵扣,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四)改進采購辦法,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
地勘行業“營改增”后,財務部門要加強與項目部和采購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對供應商和外協單位進行科學分類。一是對大額材料物資采購應采用集中采購辦法,建立自己的供應商庫,根據采購名目擇優從供應商庫中選擇供貨方;二是對外協項目可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邀請投標等方式擇優選擇外協施工隊伍;三是對野外租車應采取與正規車輛租賃公司進行合作,通過招投標確定車輛出租公司;四是盡可能與具有一般納稅人性質的企業合作,減少與小規模納稅人企業以及個體戶發生業務往來,從而獲得更多的進項稅專用發票,進行稅款抵扣。
(五)強化業務指導,合理減輕稅收負擔
增值稅發票開具和管理與營業稅發票相比更為復雜,財務部門要加強對相關人員增值稅發票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要求項目部在日常工作中盡可能多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少接受不能抵扣的普通發票,從而合理減輕稅收負擔。財務人員要深入生產一線,熟悉野外工作流程,經常與生產、采購、合同管理部門配合,優先選擇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進行合作,充分利用增值稅抵扣的政策,降低稅負。同時還要加強與稅務部門溝通和協調,確保在“營改增”后,地勘行業整體稅負有效降低,減輕稅收壓力,促進地勘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煤田地質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