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要:“因病致貧返貧”仍是當前造成貧困群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建立健全醫療救助制度,設立困難人群救助專項資金,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幫助部分困難群體緩解醫療壓力,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維護社會的公正和穩定。本文從財政醫療救助專項基金項目的設立背景、必要性、績效目標出發,提出項目質量控制和風險預防的辦法,闡述項目在各個層面上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財政專項資金 預算績效 可行性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背景、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中,“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列為分批分類扶貧理念“四個一批”之一。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幫助部分困難群體緩解醫療壓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江蘇省、蘇州市及常熟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醫療體系的一系列文件,明確要求以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權益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常熟市的醫療救助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統籌銜接,強化規范管理,實施精準救助,最大限度減輕困難群眾醫療支出負擔,努力補齊因病致貧救助短板,編密織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網。
(二)項目內容
醫療救助制度是指通過政府撥款和社會捐助等多渠道籌資建立基金,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特困供養人員等重點救助對象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但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人員以及其他特殊困難群眾給予醫療費用補助的救助制度。開展多樣化醫療救助,資助其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并對其難以負擔的基本醫療自付費用給予補助。
(三)項目單位情況分析
建立部門協作工作機制,民政、財政、人社、衛計等部門各司其職,負責常熟市醫療救助工作的組織實施,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建立信息系統結算平臺,負責醫療救助待遇的結算。多年來,相關部門協作良好,專項資金??顚S?,監管規范,無任何違規行為。
二、項目實施必要性
常熟市根據上級要求,分別于2009年和2011年制定了《常熟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醫療救助辦法》和《常熟市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醫療救助管理辦法》,明確了市醫療救助工作的原則、醫療救助對象范圍、醫療救助基金籌集、使用管理、部門職責和監督管理要求。
通過建立健全醫療救助體系,按照救助對象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家庭經濟狀況和醫療費用負擔能力等因素,科學合理制訂醫療救助工作方案,全面資助參保和實施醫療費用補助,確保其獲得必需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解決城鄉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迫切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努力實現其“病有所醫”的目標,是符合國家、省、蘇州等上級部門要求的、符合常熟市的實際情況,制度有效、資金穩定、結算規范、監督有序,是切實可行的。
三、項目預算與績效目標
(一)項目預算
2017年項目預算投入資金2511.75萬元,其中市級財政預算安排610萬元,鎮級財政預算安排660萬元,其他配套資金(殘疾人公益保障金、慈善助醫基金等)1241.75萬元。項目實施時間2017年1月-12月。
(二)項目績效目標
醫療救助托住底線,統籌銜接,公開公正,高效便捷,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費用支出負擔,保障其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1.投入目標
資金預算執行率100%,項目經費??顚S寐?00%,配套資金到位率100%,財務制度健全,監督制度和責任懲戒機制健全。
2.產出目標
(1)救助對象受益指標。保證救助對象享受醫保保費救助和醫療服務救助。居民醫保保費救助率100%,困難人員參保率≥99%;醫療服務救助人數≥5000人,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次≥24萬人次;起付線減免≥160萬元,人均醫療服務救助金額≥2500元。
(2)醫療服務效能指標。以信息系統為支撐,實現救助對象人員信息、就醫信息和醫療費用信息共享,一站式管理率100%;提升經辦機構服務效能,保證救助對象享受優質的參保和醫療費用報銷服務,居民醫?;鶎臃章?00%,醫療救助金社會化發放率100%。
3.效果目標
通過醫療救助項目實施,達到以下效果。
(1)基金使用效益:基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保證救助對象受益,基金使用率≥90%。
(2)救助對象減負:醫療救助對象類型有擴大,救助類型≥9類;年度醫療救助封頂金額達到基本醫保封頂的50%以上,重點醫療救助對象救助水平達到80%以上,重點救助對象的重特大疾病門診保障水平達到90%以上;救助對象獲得基本健康權,本市醫療(藥)機構就醫率≥90%。
(3)社會效益指標:嚴格按審核審批程序確定救助對象,救助對象認定精準度100%;信訪處置率、提案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和社會知曉率達到90%以上。
4.效果和影響力目標
通過實施醫療救助項目,保證醫療救助制度可持續發展,并和基本醫保、大病補充醫保等各項政策有效銜接,形成制度合力,提高保障水平,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預算和項目匹配性分析
各項指標目標根據歷年工作開展及進展情況、醫療救助對象就醫需求、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上級工作目標任務綜合確定,經費預算與項目工作相匹配。
四、項目管理分析
(一)項目質量控制
1.健全統籌協調機制
強化部門協作配合,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統籌推進全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常熟市建立由發改、民政、財政、人社、衛計委等部門組成的社會救助市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按照聯席會議職責分工,主動協調、密切配合、互通信息、相互支持,統籌管理、整體推進,形成合力,督導推進全市社會救助各項工作落實。
2.健全基金管理機制
規范醫療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醫療救助基金納入社?;饘?,實行分賬核算,專款專用。建立穩定的醫療救助基金投入和增長機制。根據醫療救助對象數量、患病率、救助待遇標準、醫藥費用發生情況,以及基本醫保、大病補充醫保待遇保障水平等,科學預測醫療救助資金總量,健全多元籌資機制,增加財政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捐贈。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待遇方案,既要確保救助對象受益最大化,又要確保基金安全運行。
3.健全結算管理機制
以常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一體化信息系統為支撐,健全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大病補充醫保等信息共享、支付同步、公開透明的“一站式”結算平臺。實施精準救助,醫療救助對象全部納入“一站式”結算平臺管理,醫療救助對象在市定點醫療機構實施刷卡就醫、即時結報、即時救助,動態掌握醫療救助對象就醫信息、各項保險和醫療救助補助情況,為救助資金監管、政策制定等提供數據支撐,提高經辦機構的科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確保醫療救助基金安全高效。
4.健全服務監管機制
以協議管理為依托,明確定點醫藥單位從準入條件到醫保服務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促使定點醫藥單位為參保人員提供優質高效的醫保服務,實現醫患保三方“共贏”。全面推進醫療保險對全市700多家定點醫藥機構的智能監控管理,完善醫療服務信息監控指標設置,進一步強化對醫保定點醫藥單位和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智能審核和預警監控,逐步建立事前提醒、事中審核、事后篩查的醫保監管新機制,提高費用審核和監管效率。引導救助對象合理利用衛生資源,控制醫療機構費用,才可以有效減輕貧困人口的就醫負擔。
5.健全制度銜接機制
構建多層次的“因病致貧返貧”治理體系,即醫療救助制度是基礎,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主干,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是補充,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是再補充,并實現有效銜接。同時,加強與其他社會救助制度及慈善事業的有序銜接,實現政府救助與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高效聯動和良性互動。
(二)項目風險
本項目的實施,是為救助對象提供保費救助和醫療救助服務,保證其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費用不斷增長,救助對象過度醫療,都對項目績效目標管理有影響。因此,項目實施單位需要通過醫療費用控制和醫療服務引導來規避項目風險。
(1)推進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建立健全社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的談判協商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逐步建成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相適應,激勵與約束并重的醫保支付制度。
(2)實行分級診療制度,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引導救助對象合理利用衛生資源,控制醫療機構費用,防止小病大治,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真正做到有效減輕救助對象的就醫負擔。
(作者單位:常熟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常熟市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