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戰略是企業發展的行動綱領,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方向和路徑,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抓手,其作用的有效發揮是企業戰略順利落地的關鍵。結合成功企業戰略管理的實踐,企業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實現對接。
一是財務戰略性質的對接。企業戰略制定完成后,緊接著就要編制相應的企業財務戰略進行對接,從資源角度滿足企業戰略的落地需求。比如面對經濟復蘇的宏觀環境和較為寬松的競爭環境,企業確定采用成長型戰略,不斷擴大產能和開拓市場,實現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以取得市場領先地位,這就要求擴張型的財務戰略進行匹配,財務管理應著重解決新增的融資需求,通過擴大留存收益占比、增資擴股或增加債權融資規模來完成,反之亦然。
二是財務目標職能的對接。企業戰略常常帶來企業經營方向、業務模式、流程機制的變革,打破原有的管理慣性來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營效果,企業財務管理也應隨之進行優化調整,通過重塑財務目標、找準財務定位和強化財務職能來深化財務轉型升級,進而滿足企業戰略調整的實際需要。比如企業戰略提出要通過流程再造提升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從財務部門角度就可以考慮在過往強調對業務運營監督稽核的基礎上,強化對業務運營的服務支撐能力,通過財務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真正發揮財務的數據集成優勢、工具方法優勢和風險防范優勢,切實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三是財務組織人員的對接。組織和人員是企業戰略落地的關鍵,其中最主要是組織架構的適配和人才素質的提高,財務管理亦是如此,采用“走出去戰略”的企業實踐更能說明這一點。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高鐵、中國核電等一大批優秀的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戰略”,不斷加大對外的投資力度,并進行產業鏈上下游的大規模并購,這些無不涉及國際商業規則的遵從和運用,特別是投資或并購目標企業所在國的法律法規、稅收政策、會計準則等因素。企業財務管理就應考慮新設國際業務的財務機構或者調整現有財務組織(比如華為所實施的共享財務),來對接新興業務市場。同時,企業應招聘或者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財務人員,以滿足企業的國際化戰略需要。
四是預算績效管理的對接。預算管理是企業戰略落地的有效抓手,績效管理則是企業戰略落地的重要保障,兩者一般都屬于財務管理的傳統領域范疇。對前者而言,企業在進行預算資源配置時,應將投放重點向事關企業發展戰略、能夠鍛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業務或產品傾斜,在資源偏緊時優先保證該類業務資源的配置,以通過資源牽引打造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比如企業將科技創新定位為下階段的發展戰略,以鞏固自身的研發優勢,在進行資源投放時就應加大產品研究開發的投入,并配備足夠的科研人員。績效管理方面,企業在進行業績評價和激勵時,要綜合考量戰略業務、戰略產品的階段性、長遠性、不確定性等特征,不將其和傳統業務放置在同一層面進行考核,甚至可以進行例外管理,不納入相關單位的業績考核指標。
五是經營分析方式的對接。經營分析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財務具有企業信息集成中心的天然優勢,使得財務管理在經營分析中常居重要地位,經營分析方式是財務管理從微觀層面對企業戰略的對接。比如從分析顆粒度上應從宏觀向微觀轉變、分析階段從側重于事后向事前事中轉變;分析內容既要涵蓋財務分析的相關內容,又要增加業務價格、數量要素,同時還能客觀反映造成相關問題的業務誘因;在數據呈現上,從強調數據的真實性轉換為數據真實性、及時性并重,以突出對企業經營決策的有效支撐。
六是財務工具方法的對接。隨著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特別是會計準則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不斷健全,企業財務管理的工具方法日趨成熟,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業績管理和評價等優秀財務管理工具在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不僅能夠反映企業戰略的達成情況,還能為企業戰略的落地提供保障。比如大型央企在企業戰略中融入國資委對國有企業提質增效的要求,并多拳齊出、合力聯動來實現“兩金壓降”的目標,在財務管理工具方法上就可以采用設置安全庫存、存貨周轉率指標等方式降低企業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