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怡天
摘要:如何有效選拔合格的大學教師需要一套全面的標準以勝任力理論和“冰山模型”相關理論為指導構建的大學教師勝任素質模型包括知識,技能,角色定位,價值觀與動機。
關鍵詞:大學教師,勝任模型,冰山模型,選拔應用
大學教師因敗德行為而上新聞頭條的次數和頻率令人側目,性騷擾、學術造假,甚至有極個別教師在課堂上宣揚分裂國家的極端思想,這些事件都說明了在我國大學中有部分不符合職業要求的教師。不僅招進來師德不好的教師,也沒有及時淘汰這些不符合規范的教師,對此,大學的人事制度顯然應該為此負擔相當的責任。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本文試圖建立一個大學教師的勝任模型,以此幫助大學更好地鑒別教師的能力與品格,選拔出優秀合格的人員,淘汰掉不合格的人員。
一.勝任力,勝任素質模型與冰山模型
“勝任力”這個概念最早是于1973年由哈佛大學教授麥克利蘭提出,指的是那些真正能影響工作績效的個人條件和行為特征。這個概念提出的背景是麥克利蘭教授發現傳統的智力和能力傾向測驗并不能預測職業的成功或者生活中的其他重大成就,于是主張直接從工作實際入手,分辨出每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與素質。勝任力有兩個重要特征:第一是關鍵性,勝任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作者能否高質量地完成工作,同時能夠有效地區分以及預測出工作者績效的優劣。第二是相對性,勝任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與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以及崗位特征相適應,不僅不同崗位所需要的勝任力有所差異,同一崗位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下所需要的勝任力也可能相差甚遠。如酒店中常見的服務員,普通的商務酒店對服務員的要求不高,大多數人都能夠達到。但是五星級的酒店對服務員則有另外的高要求,不僅要更高的學歷,外語也必須達到一定級別。勝任素質模型指的是特定崗位所需要的勝任力特征的總和。
“冰山模型”同樣由麥克利蘭提出,把個體素質劃分為“冰川之上的部分”和“冰川之下的部分”。冰川之上的部分是易于表露在外的部分,主要包括知識,技能等。冰川之下的部分不會直接表現在外,難以測量,但卻對個體的行為起著關鍵作用,主要包括包括價值觀、角色定位和動機。
二.基于冰山模型建立大學教師勝任素質模型
筆者將會利用冰山模型中知識,技能,角色定位,價值觀,動機5個方面的素質來建立大學教師進行勝任素質模型。
(1)知識指個人在某一特定領域擁有的事實型與經驗型信息,如管理知識,財務知識,文學知識。對大學教師知識方面的要求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其中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知識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學校對教師科研能力的要求。在學生這一方面,教師在知識層面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能夠較為準確地回答學生的大部分問題。2.能夠相對清晰易懂地講授自己的課程。3.能夠向學生分享行業經驗。在滿足學校要求方面,教師的目標通常很明確,只要能保質保量完成學校下發的科研成果要求即可。
(2)技能指一個人能完成某項工作或任務所具備的能力,如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決策能力,學習能力。對于大學教師來說,所需要的關鍵技能分為兩方面,在講授課程方面有以下幾點:1.學習能力,教師需要隨時更新補充自己的知識,了解專業的前沿理論。2.表達能力,教師能夠條理清晰地表達出想要講解的知識。3.互動能力,能夠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4.組織管理能力,能夠有效地組織起課堂討論之類的相關活動,合理分配任務。
在科研方面,教師的關鍵技能有以下幾點:
1.信息檢索能力,能夠找到國內外的優質相關文獻,進行參考學習。2.實踐能力,能夠進行準確的科學實驗或調研,獲取研究數據。3.寫作能力,能夠將所研究的內容成果以嚴謹的書面形式表達出來。4.創新能力,在吸取別人成果的同時,能夠開拓進取,有新發現,新成果。
(3).角色定位指一個人對職業的預期,即一個人想要做些什么事情。如管理者,專家等。個體的角色定位影響著個體對于自身責任,義務,權利的確定,對于能否勝任特定崗位極為重要。大學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多重的。對于學生來說,大學教師應該具備以下最基本的角色定位:1.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課程,解答學生疑惑。2.遵紀守法的公民,給學生以良好的帶頭作用。對學校來說,大學教師的最基本角色定位:1.智力的提供者,提供科研成果,教授學生。2.遵紀守法的員工,遵守法律法規,校紀校規。
(4)價值觀指一個人對事務是非,重要性,必要性等的價值取向,即認為什么是珍貴,重要的。如認同獻身精神,合作精神等。我國當代大學教師核心價值觀提取出來主要包括忠誠教育,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治學。
(5)動機指一個人內在的自然而持續的想法和偏好,驅動,引導和決定個人行動,如成就需求和人際交往需求。按照動機對象的性質劃分,動機可以分為物質性動機和精神性動機。物質性動機來源于想要獲得的經濟利益,精神性動機來源于想要獲取的精神上的滿足感。動機本身并無好壞之分,但在一些特定崗位上過強的某類動機是不合適的。測量大學教師的動機時,應注意他的物質性動機和精神性動機的強弱,物質性動機過強,則會更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是不適合大學環境的,大學并不是追求利益的場所。
三.大學教師勝任素質模型的應用
在選拔大學教師時要全方位地用勝任素質模型的內容去對應。各大學在考察知識方面方法已經相對成熟,主要靠簡歷中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成就以及專業知識測試來進行鑒定。而在技能方面的考察則還不夠全面,通常是以面試作為考察技能的手段。然而面試考察的技能范圍有限,著重突出的是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學生十分重要的互動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則被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建議在教師試用期時引入相關的績效指標,由學生進行課堂效果反饋。大學常常不太重視對教師角色定位,價值觀和動機三個維度的考察,以至于有些三觀不正或是價值觀存在問題的教師憑著高學歷被學校招進來。想要盡量避免這種現象有以下幾點做法。一是必須建立完善科學的心理測試機制,用科學的方法將其內隱的價值觀等展現出來。二是優化績效標準,打破“唯學術成果論”,加強思想道德方面的獎懲。三是定期舉行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包括相關的比賽,講座等,設立獎項,讓教師群體逐漸重視其價值觀的塑造,審視自身的角色定位,反思動機。
參考文獻:
[1]張琴,蘇文明.高校輔導員勝任模型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0(03):90-91.
[2]許安國. 行業特色研究型大學教師勝任素質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
[3]何齊宗.我國高校教師勝任力研究:進展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38-45
4]祁艷朝,于飛.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09):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