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要:微格教學作為一種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現已普遍應用于師范類院校中,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結合信息化環境,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本文就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每位教師都應加強學習,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而微格教學作為一種可以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便在廣大教師和師范類院校內得到廣泛應用,甚至各高校設置微格教室已經成為了師范類學生進行教學實習、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平臺。
一、微格教學的概述
微格教學也可以說是一種微型教學,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依托,提升和鍛煉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它通過把課堂教學分解成一個個教學片段來使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教學能力培養變成具有清晰目標、可觀察、描述和操作的教學技能訓練,從而使師范生可以與針對性的解決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一步步提高師范生的教學技能[1]。因此,微格教學法在師范類院校中的應用,對在職教師和在校的師范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微格教學在高等院校類的應用現狀
很多師范類院校在很早之前就采用了微格教學法,在學校內模擬中學教室設置了專用的微格實驗室,不僅具備完善的攝像頭、話筒、等設備,而且設置有專門的控制室和專人操作,甚至為了方便教師考察,還設置了專門的觀察室。而這一微格實驗室在當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師范學生的教學能力。但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廣泛的信息化環境為提高師范類院校微格教學法提供了新的平臺。基于當前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環境的普及,完善微格教學實驗室,加強計算機技術使用,實現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轉變已經成為當前微格教學的發展趨勢。以下就微格教學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完善和改進微格教學。
(一)放像室數量和設備有限
教師或者師范生通過微格進行教學模擬后,其最后的反饋過程才是重點,它不僅可以幫助師范生和教師進行自我總結,而且可以充分聽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反思和改正自身的錯誤。然而實際教學中,很多高校的放像室數量、放像設備有限,并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致使微觀模擬后難以實現自我反饋和多人評價[2]。而這種微格教學無疑是缺乏實際意義的,削弱了微格教學的實用功能。
(二)缺乏有效的專家評價
師范類高?,F行的微格教學模式,其觀摩和研究室設置過于集中,不利于專家對師范生和教師的微格模擬進行隨時隨地地評價。而信息反饋中,專家評價和小組評價正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實際教學中,專家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到來到現場,如此一來,缺乏準確性的評價方式就無法對學生或者教師發揮真正的指導作用。
三、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法的構想
(一)加強計算機與微格教學的整合
首先,師范類院校應擴展微格教室的功能,增加心理監測、行為觀測等內容,加強微格教學的遠程教育。其次,應加強觀摩設備和評價系統在計算機上的應用,實現網絡連接。再次,師范類院校應改善原有的微格記錄方式,采用硬盤或光盤記錄,以此實現學生和教師的自我觀看和總結[3]。最后,在增加攝像頭、云臺等授課設備的情況下,高校應結合計算機實驗室和微格實驗室建立系統性的實驗室,以此擴展微格教學的規模,實現微格教學的網絡化轉變。
(二)完善系統設備
系統設備是支持微格教學運行基礎。因而完善系統設備尤為重要。各高校在進行系統設備選擇時,應結合應用需要選購。例如,微格實驗室的攝像頭、調音臺等設備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而定,一般微格教學對攝像頭的檔次要求并不高。但若是遠程教學,應當采用高檔的攝像機。
(三)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的優勢
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微格教學的良好作用,實現微格教學的提升。首先,微格教學中應用計算機取代傳統的電視監視,可以提高微格教室的信息化程度,實現遠距離的專家點評,為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提供更加精準的評價,實現學生和在職教師的自我總結和提升[4]。其次,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通過實時音頻采集,將微格音頻儲存到服務器硬盤,便于教師和學生在下載觀看、保存、收集,有利于模擬后的自我總結和小組反饋。最后,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可以實現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資源和設備利用率,讓數以百萬的網上觀摩者受益,實現微格教學的現代化發展。
總結
信息化時代,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依然成為必然趨勢。利用計算機輔助微格教學不僅可以改善傳統微格教學的不足,而且可以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師范生和在職教學的教學水平。為此,各師范類院校應加強計算機在微格教學中的應用,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微格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平臺。
參考文獻
[1]全建強.微格教學的歷史、發展與重構[J].歷史教學問題,2017,(1)
[2]顧玉芹.計算機教學中微格法的有效運用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4)
[3]劉強,楊輝.基于校園網數字化微格教學系統的設計[J].凱里學院學報,2015,33(6)
[4]賴玉華.新課改背景下微格教學的創新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