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欣賞課作為一項高職音樂教育教學中的基礎性課程,是欣賞者通過聆聽音樂,從中獲得美的感受,是高職院校美育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并不像其他課程那樣規范,無法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建設完善的音樂欣賞課程,使公共藝術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本文分析了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闡述了音樂欣賞課在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優化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高職;公共藝術教育;優化發展
1.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公共藝術教育是我國高職院校重要的教育內容。高職院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人格魅力而開設素質教育,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并不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不重視技能的培養,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有較大影響。為了更加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就需要做好素質教育工作,而公共藝術教育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形式,可以使學生的審美觀念和能力得到培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
(2)公共藝術教育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臺。課程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思想意識也得到提升,公共藝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使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在文化學習中得到強化,使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通過真、善、美的藝術熏陶得到培養。
(3)公共藝術教育使校園文化更加豐富,對校園文化的發展起到 促進作用。在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中融入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更加文雅,開展公共藝術課程和活動就是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滲透美育,不僅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還使學生通過積累藝術知識,文化素質得到一定的提升。
(4)公共藝術教育可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包括氣質、人格、修養等,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不是培養所有的學生都變成專業的藝術人才,而是使學生從思想、情操、品味、審美觀念等方面了解各類藝術文化,正確的理解人文精神并有所創新。
2.音樂欣賞課在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優化發展
2.1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1)在課堂上重視多元音樂文化的創新性教學。經典的音樂作品都是由人類歷史不斷進步發展而來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積淀。我們在對中華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進行學習和弘揚的同時,還應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特色文化表示尊重,并在增加流行音樂、通俗音樂等的教學,使學生既加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意識,還樹立起時尚、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對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從不同的層面得到共享,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如可以在音樂欣賞課的第一堂課入門課中融入“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內容,挖掘中國當前流行歌曲中對西方古典音樂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和欣賞興趣得到充分調動,同時使該門課程實現了創新;(2)在課堂內外使學生想象力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作為音樂欣賞課主導學生的能力,和生活的經歷和豐富文學藝術修養有直接關系。為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課外加強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生活的觀察,利用各種藝術欣賞活動,使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另外,還可在課堂上利用生動的畫面和形象的語言使學生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進而轉化成物質,使課堂效果更加豐富。
2.2提高任課教師的綜合素養
根據當前高職院校實施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分析,部分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缺乏充分的重視、缺乏長期規劃、任何教師缺乏較高的素質、課程設置機械照抄、教學效果缺乏創新等問題。在這眾多的問題中,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亟需解決音樂欣賞課教師綜合素養提升的問題。具體的做法包括:(1)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使教師文化底蘊增強。大學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修養、良好的教學能力、崇高的敬業精神有重要的意義,而音樂欣賞課的教師大部分是從藝術院校畢業,具有薄弱的文化底蘊,因此在當前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教師文化素養的提升更加重要。藝術教育的教研室應該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通過課題研究的參與和教學模式的創新,使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者”,使其個性教學風格得到充分的體現;(2)通過藝術教育渠道的拓寬,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高職院校應為教師創造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實踐,使其業務水平得到提升,如舉辦“藝術教育讀書學習會”、“教師專場音樂會”、“藝術教研室教師基本功展示比賽”等活動,使其以身示范,并通過民族優秀音樂精粹的弘揚和國內外音樂作品賞析的普及,使教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升的同時,使高職藝術教育觀念得以強化,使高職大學生對身邊藝術的高雅的魅力做到真正的領略。
2.3強化隱性課程的激勵機制
隱性課程指的是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在學校情境中呈現的課程,其中的“隱性”是和課堂教學的“顯性”定義相對的,既不反映在課程規劃中,也不在正式教學中表現。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類隱性課程通常指的是開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課外藝術團訓練等,一定程度延伸和補充了藝術教育教學。因為這種隱性課程如舞蹈隊排練、合唱隊訓練等都在課外進行,沒有一定的保障機制和制度規范,因此不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致對學校整體藝術教育水平的提升造成影響。所以學校應該同等看待藝術教育顯性和隱性課程,使其激勵和管理機制更加制度化和規范化,如教師定期進行隱性課程教學,在課時中加入工作量等。保障各種機制的規范化為音樂欣賞課課內外教學效果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并且可以起到激勵和制約師生的作用,保障高職藝術教育活動開展的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院校的藝術教育從整體上呈現出較大的發展,但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因此藝術教育工作者應該正確的認識藝術教育為社會文化傳承和發展服務的重要性,把藝術教育和學校的整體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優化和創新音樂類顯性課程,挖掘開發隱性課程,使大學生審美素質得到提升的同時,促進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黃麗蓉.音樂欣賞在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優化與發展的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0):39-40.
[2]李斌.音樂欣賞課在中職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優化發展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7(20).
[3]魏娜.高職院校公共藝術音樂鑒賞課教學設計的研究[J].文存閱刊,2018(09).
作者簡介:
吳潔(1985年11月--),女,漢族,湖南長沙人,本科,講師,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合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