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萍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及教育。”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應該回歸生活,應該以兒童生活為基礎課堂。在品德教育中應該努力抓住兒童目前的現實生活,做到有針對性有實效性。
關鍵詞:德育 教育 小學
一、巧抓課堂契機滲透思品教育
我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涉及到一個重要的數學常數圓周率。我把課堂交給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索,各小組能得出圓周率的近似值。此時,教師他們介紹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求得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德國數學家奧托早一千多年。
在學習質數和合數這一知識后我向學生介紹了我國現代數學及陳景潤,憑著聰明才智和頑強的毅力最終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教學角時我讓孩子們解開自己佩戴的紅領巾找一找角告訴他們紅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悠久的歷史和中華民族不屈不饒的精神。戴上紅領巾的學生就成為了黨的孩子。
巧用課堂生成,弘揚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奮發向上雄心茁壯。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可以在各種活動中得以實現課本劇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導學生與課本對話,讓學生融入文本之中,讓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并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參與辨析,總結規律,得出結論。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圓柱的體積時,教材中提供的是禁止的影像,教師分組充分利用學具,通過拼一拼,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等活動,培養他們動手、動腦的良好品質。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轉化成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由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讓學生體驗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悅,科學的探索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三、將課堂延伸至禮會生活實踐
小學數學社會實踐活動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積極強調的學習方式;可以積累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尤其在建構學生數學的應用性理念上請他學習方式很難到達此高度與作用。于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育人。教學鐘表時,教師先為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概念,然后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時間的長短,比如,1分鐘,5分鐘能能做多少事情。通過寫字、跳繩、踢毽子、背夾乒乓球比賽等活動,讓他們在感受時間的長短的同時也體驗到了團結合作的力量與勝利的歡樂,并意識到了時間的寶貴。從而懂得珍惜時間,合理安排利用自己有效的時間。
教學人民幣時,組織他們去超市去買東西,也可以從家里帶來現成的物品相互叫賣生興致高,非常活躍。組織學生交流買賣情況,談感想。有學生說買到了過期霉變的餅干,教師立刻究其問題和學生展開了討論:一個關于誠信與食品安全的話題由此展開,那個孩子認識到了失誤與過錯,當即退還了物款。此舉,讓課堂剎那間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引導他們珍愛人民幣并合理利用人民幣,建立良好的金錢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利率時,讓他們親自去銀行調研,了解利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調整的背景及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勤儉節約,計劃用錢,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建設捐贈災區、貧困地區失學兒童,同時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長大報效祖國。
四、培養學生多方位的學習習慣
廣大同仁在課堂提問時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當你讓某一位學生來回答問題時,如果這位學生是一名學困生;抑或是一位語言組織能力不太強的學生;或者他對問題已經明白,但卻不知從何說起。當他站著“支支吾吾”遲遲開不了口時,下面便有許多學生爭著說:“老師,我來說。”“老師,我知道”此時,你如果立刻讓其他學生來回答,漠視了這位同學,便會扼殺該同學的積極性,不利于他以后的發展。如果制止這些孩子的發言,又會導致今后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因該和顏悅色地表揚這些孩子:“你們都能認真思考,有自己的見解,非常棒!可我們也一起來聽聽這位同學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好嗎?”此時,同學們一定都會說:“好!”課堂會立刻安靜下來,同學們會帶著期待羨慕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同學,此時應該適時進行鼓勵,在師生共同的期待與鼓勵下,這位同學終于能表達出自己完整的思路。如此,既培養了學生課堂踴躍思考,積極發言的習慣又培養學生養成了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達到了良好的品德重陶.
五、深挖教材,點亮課堂
挖掘數學自身內在的美,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鑒賞能力,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空間圖形和數量關系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是它處處充滿美的情調、美的感受、美的表現和美的創造,正是這些構成了數學的美: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曲線美、奇異美......如在教學比和比例的知識時,我向學生介紹了給人以完美的視覺享受的“黃金分割”知識,從而揭示了一種審美的線段比例關系,然后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用“黃金分割”構造的事物,如中外著名建筑、窗簾的束帶等,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還經常讓學生用哲學的眼光從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如,學完了圓的知識以后,有的學生感悟到:“圓的半徑越長,圓也就越大。”在學習中,半徑就代表這你付出的勞動,而圓代表著你的收獲。于是,你付出的汗水越多,你的收獲也就越大。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應根據數學學科教學特點,聯系實際,充分挖掘出小學數學教學思想。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為人師表,注重師德修養,修煉自己的職業形象與職業語言,言傳身教。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社會即學校”,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們理當以兒童的整個生活為教學空間,“在生活中找教育”。讓我們帶著自身智慧的光芒,盡力捕捉數學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類容,讓品德教育與兒童生活正真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 陳志玻. 讓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綻放探述[J]. 教育, 2017(3):00137-0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