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摘要:對我市近年來農村職成教工作進行了全面、深入、細致的調查,掌握了基本摸情況,了解了目前我市農村成人教育工作狀況?,F就我市農村成人教育工作思考有如下幾點:
關鍵詞:農村;成人;教育
一、辦學狀況
我市的農村成人教育和成人學校目前狀況如下:
1.師資隊伍:每所鄉鎮成人學?,F有教師,最少1—2名,最多7—8名,大部分學校配備在3名左右。但成教專職教師數量少,兼職(教育內部)教師數量多,文化型教師多,“雙師型”教師少,教師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均出現老化狀態,整個成人教育教師隊伍缺乏生機和活力。
2.機構編制:絕大部分縣區的鄉鎮成人學校機構仍然保留,大部分鄉鎮中心校仍然確定1名成人教育輔導站站長(或中心校副主任)具體負責全鄉鎮的成人教育工作,鄉鎮成人學校都能按照省定標準配備專職、兼職教師,3萬人口以上鄉鎮配備3—5名教師,3萬人口以下配備2—3名教師;村級成人學校仍然是一校兩牌,一長管兩校,村小學確定1名兼職成人教師。
3.學校陣地:大部分鄉鎮成人學校陣地仍然存在,并具有“三獨標準”,即獨立法人地位,獨立建制,獨立校園。但與鄉鎮中心校合署辦公、部分校舍挪作他用或流失現象存在。學校的教學設施、圖書資料、試驗設備等雖然陳舊,但有所保存,原有的試驗實習基地除少部分學校真正發揮作用,為當地的支柱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外,大部分出租、出讓,變相流失。
4.辦學經費:鄉鎮成人學校均缺乏必需的辦學經費,政府均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按縣域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成人教育專項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不少學校負債辦班,負債培訓。也有少部分學校通過興辦經濟實體、盤活學校的實驗實習基地,與當地支柱產業直接對接,增加收入,彌補經費不足問題,增加自身“造血”功能。
二、工作成績
根據成人學校實際情況,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進城務工農民培訓和新型農村社區教育,有的整合各部門各種培訓資源和培訓經費,利用職業中專的校舍師資、實驗設備、實訓基地等有利教學條件,積極承擔“陽光”“雨露”“勞動力轉移”等各種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
總體上看,我市的農村成人教育能夠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職業教育會議精神和“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 積極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充分利用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網絡,發揮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骨干作用,聯合和利用多部門多種辦學培訓資源,多渠道、多形式、多內容地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進城務工人員培訓、新型農民培養培訓和移民培訓、社區教育等,采取“農科教結合、科技實驗示范推廣”,使廣大農民群眾學習到農村實用技術、現代農業知識、法律常識、 文明禮儀、衛生及心理健康、進城務工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真正成為“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面貌一新的新型農民和城鎮文明居民。
三、困難、問題及原因
1.政府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支持,統籌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不力,由于種種原因,農村成人教育工作受到嚴重的削弱,相關職能部門缺乏有效合作機制,成人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2.成人教育專項經費落實不夠。根據調研情況看,全市絕大部分成人學校沒有專項經費,辦學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實驗儀器、教學設施等陳舊老化,正常培訓工作難以開展。
3.組織機構不夠健全。有相當一部分鄉鎮成人學校沒有專職教師編制,有的被隨意抽調借用。
4.鄉鎮成人學校長期得不到鞏固和加強,辦學培訓條件得不到改善,一部分成人學校的校舍被擠占、挪用,原有的實驗實習基地變相流失。部分鄉鎮成人學校辦學機制不夠靈活,辦學活力不足,自身“造血”功能不強,生存和發展十分困難。
我們分析形成上述困難和問題的主要原因:近些年來,我國整個教育事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均衡現象,形成了厚此薄彼,重基教、職教輕成教,成人教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在目前整個教育事業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中,基礎教育上水平,職業教育大發展,其他教育同步發展的時候,成人教育工作步履停滯,過去那種轟轟烈烈掃除青壯年文盲運動和國家、省政府進行的無盲地市、無盲縣的驗收活動,“雙基”驗收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開展、三教統籌,農科教結合,科教興宛,成教興農,縣、鄉、村成人教育牢固的培訓網絡,成人教育快速健康的發展局面不復存在,成人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覺到無所適從。此外,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經濟社會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落后的小農經濟模式逐漸被淘汰,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新生代農民紛紛走出農村進城務工,教育培訓對象——青壯年農民大幅減少,留守的老人、婦女文化程度較低和思想傳統保守,又難以接受教育培訓,鄉、村成人學校面臨無學員可教的尷尬局面,再加上成人學校條件差、教學設備老化、教師水平低、培訓內容陳舊,缺乏辦學吸引力;成人學員等靠要思想存在,不會合理處理學習和勞動收入關系,普遍怕學習培訓耽誤了勞動生產和收入,學習積極性不高。政府各職能部門沒有很好地整合培訓資源,協作起來形成合力,各自為戰,力量分散,涉農培訓資源沒有得到共享和合理使用,工作中缺乏溝通配合。
四、幾點建議
1.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職成教育工作,切實落實國家規定的縣域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成人教育專項經費,加大投入,政策措施到位,落實各級成人學校機構編制,改善辦學條件,整合縣域成人教育資源,形成政府統籌領導,多部門聯合辦學,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農村成人教育新局面。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關心支持成人教育事業,加強對鄉鎮成人學校教育管理,“三教”統籌,優化成人教育教師隊伍結構,保證成人教育培訓經費到位。
3.各級成人學校要創新體制機制,增強辦學活力,增強造血功能,擺脫目前困境,實現良性發展,要緊密結合當地支柱產業和“三農”需求,聯合鄉鎮“七所八站”,改變傳統培訓模式,采取靈活培訓形式,利用實驗實習基地引進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農民增收致富、“新農村”和“小康社會”建設。
實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的中國教育夢,我們要從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努力創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環境和條件,使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上持續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