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行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崗位對從業者的學歷、能力、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培養適應行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成了橫亙在金融專業老師面前的一大難題。本人立足于高職金融專業就業崗位的職業素養,以《宏觀經濟學》為例,探索了如何通過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金融;職業素養;培育
廣義的職業素養是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 是個體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很靈活很有用同時又很難學通的課程,對金融專業學生今后的職業素養、就業能力、職業發展、學歷提升都非常有益。
一、高職金融專業就業崗位及職業素養要求
(一)高職金融專業就業崗位分析
高職金融專業面向金融行業的證券期貨、銀行、私募基金等金融企業業務部門的以金融營銷和金融服務為主線的客戶經理、大堂經理、綜合柜員、交易員等崗位。
(二)金融職業素養要求
1、專業通用能力與素養
(1)溝通表達能力:能夠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以及人文素養、商務禮儀等知識與對方進行交流與溝通,有效地傳遞雙方信息并及時反饋。
(2)商務文書寫作能力:能夠運用商務專題制作所學知識,利用現代辦公軟件,撰寫符合商務文書規范的作品。
(3)客戶開發能力:能夠熟練運用市場營銷知識和技巧開發新客戶、開拓新渠道.
(4)財經數據處理分析能力:能夠運用經濟學、統計學、現代辦公軟件相關知識,查詢所需財經數據,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和基本的分析。
(5)金融操作技能:能夠運用商業銀行、現代辦公軟件相關知識熟練掌握金融企業相關崗位需要的“點鈔”、“傳票算”、“五筆打字”等基本技能。
2、核心崗位能力與素養
(1)客戶服務與管理能力: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按照行業規范向客戶傳遞有效信息,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
(2)金融產品營銷能力:具有熟知金融產品相關特性,并能運用一定的營銷技巧,制定金融產品營銷策劃,按照行業金融產品營銷規范向客戶推介、銷售金融產品的能力。
(3)金融市場分析與咨詢能力:具有運用經濟學、金融學知識,對宏觀經濟、市場行情進行嫻熟分析,并能為客戶提供一般的咨詢服務。
從以上分析可知,高職學生從事的金融行業崗位主要是一線金融營銷崗位和客戶服務崗位,除需要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營銷技巧等基本職業素質以外,更需要專業的服務能力,這就要求金融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財經數據處理與分析、金融市場分析等方面的專業能力等職業素養。這些職業素養的培育與專業基礎課程《宏觀經濟學》息息相關,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基本原理、分析思維、數據解讀都與此聯系緊密。因此《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對于金融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專業基礎課程設置
高職金融專業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從事金融營銷與金融服務工作必備的金融產品營銷、證券投資分析與咨詢以及銀行、保險業務處理等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具備從事開發、維護與管理金融市場客戶、提供專業咨詢與理財服務、協助控制投資風險的的能力,培養良好專業品質和較強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金融服務專門人才。
一般來說,金融專業人才能力、素質的培養,除了公共課程以外,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等。專業基礎課程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而設置的系列課程, 在專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金融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一般包括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等,主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基本職業素質。
三、做好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設計,助推學生職業素養提升
(一)優化課程教學設計
1、針對高職特色優化教學內容。高職學生高中基礎不夠扎實,日后工作一般從事的也不是理論研究,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按照“夠用”原則,對重要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政策傳導機制重點講述,對于難懂的模型可以用經濟學語言描述,而且要與所學專業結合,能解釋當前一些經濟現象,分析經濟問題,讓學生覺得容易學而且有用。
2、遵循職業發展規律,兼顧學歷發展與職業能力雙重需求。金融行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對學歷、能力要求較高。本專業學生日后就業,無論是從事金融營銷還是投資顧問工作,乃至未來職業生涯拓展,特別是學歷提升,宏觀經濟學知識不可或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職業發展規律,既要滿足就業崗位需要和職業發展需要,也要滿足學歷提升需要,注重原理講解,突出“(解)讀”“寫”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課程講解要覆蓋大部分知識點,要打通與本科經濟學、金融學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突出學生解讀政策、撰寫宏觀經濟時評的能力,這樣既可以盡可能縮小學校理論學習與職場技能需求之間的距離,又能夠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日后的學歷提升和職業拓展打好基礎。
3、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對于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根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一般采用課堂基本知識講授、學生自主討論、信息化技術傳遞主要信息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具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導入,可以多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如視頻、網絡等,能夠傳遞更多新的信息,讓學生更有感性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宏觀經濟知識講解,特別是在講解公式推導、圖形講解過程中,由于單張PPT容納的信息有限,非常有必要運用傳統板書結合PPT進行講解,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此外,在課后,還可以安排一些典型案例,讓學生閱讀、再通過ISAS方式進行討論,將“教”與“學”有機結合。
4、完善考核體系,統籌結果導向與過程管控。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很靈活很有用同時又很難學通的課程,為了保證學習效果,不能僅憑期末考試作為考核依據,而應將課內課外、平時與期末考核相結合。課內學習包括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等,課外學習包括課程預習(可以通過點名回答預習內容的方式)、課外作業等;平時考核可以將上課考勤、平時小測試(周期可以設置為每一單元,也可以按月),期末就是期末考核(可以用閉卷,也可以用課程小論文答辯的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就能促使學生從一開始就要養成預習、復習的好習慣,多學習多思考,避免學生為應付期末考試“臨陣磨槍”、“突擊學習”的弊端,從而建立起一種長效機制,讓學生從被動變成主動,真正
都是在黃沖位置上的衛生最不好,針對這件事情,班主任找黃沖說了好幾次了,但黃沖依舊不改。有一次,黃沖在走廊上扔紙巾,正好被班主任看到了,于是班主任叫住了黃沖,讓黃沖將地上的紙巾撿起來扔進垃圾簍里,黃沖不情不愿的撿了起來,一邊撿一邊說:“我在家里也是這樣扔垃圾的,爸爸媽媽都沒有說過我,怎么老師總是說我。”黃沖無意中的一番話讓班主任了解到了實際情況,于是班主任找來了黃沖的父母,將黃沖隨意扔垃圾的事情和他父母進行了溝通,并告知黃沖父母家庭德育的重要性。經過交流之后,黃沖父母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針對黃沖不好的行為習慣,黃沖父母在家里也給予了其相應的德育教育,最終黃沖在教師和家長的雙方教育之下,改掉了自己的壞習慣。
(三)豐富德育活動,加強學生德育體驗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教育,順利開展德育工作,學校會運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手段。而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有效的結合實踐活動來開展體驗式德育教學,同樣也能提升自己德育工作的效率。例如:2018年5月20日是世界助殘日,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開展了一次探望孤寡老人的活動。全校所有師生都參加了活動的啟動儀式,考慮到小學生的年紀尚小,為此學校安排三年級的學生組織去當地的孤兒院,并進行了全程攝像。在活動結束后,其他年級的班主任將錄像放給學生看。全校學生都感受到了關愛弱勢群體,呵護身邊人的教育,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其愛心也隨之得到增長,進而教師的德育教育目標也得以實現。
三、結束語
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政府就一直在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德育便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給予其有效的德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多樣化德育活動,利用生活現實以及加強家校合作,都能很好的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蘇霜. 淺談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 神州, 2017(21):116-116.
[2] 付蘭英.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17(7):132-133.
(上接272頁)
體會到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樂趣。
(二)加強學生學習指導
1、首先,了解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宏觀經濟學的學習要緊緊圍繞宏觀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問題、宏觀經濟政策三個中心主題。學好原理,是為了打好理論基礎;同時要學會分析宏觀經濟指標,以此來判斷宏觀經濟現狀;最后是運用經濟學原理解讀宏觀經濟政策(基本要求)、了解宏觀經濟政策變化對金融市場(包括金融產品、市場板塊等)的影響。
2、其次,了解學習內容與專業能力之間的關系。第一,經常關注宏觀經濟指標,了解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第二,學好必要的經濟學原理,明白經濟指標與宏觀經濟運行、宏觀經濟政策之間的邏輯關系(預判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最后,熟知宏觀經濟政策,提升宏觀經濟政策解讀能力,解讀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金融市場的影響,真正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
3、最后,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多學,即看書學習原理,夯實理論基礎,為分析宏觀經濟奠定基礎;(2)多看,即多上網看經濟新聞,了解專業名詞和專家分析思路,借助權威觀點洞悉宏觀經濟問題,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多查,即通過專業網站查經濟數據,了解宏國經濟現狀,常用的權威網站有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國研網等;(4)多寫,這就要求自己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和數據以及分析思路撰寫宏觀經濟短評或報告,以此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反思與建議
在《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學生數學理解能力較弱,教學資料比較單一,只有教材,學生無法獲得更多的新的知識點;鑒于課時的限制,課程的講解重點在于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對于一些想考本科、研究生的學生,只能在課余進行輔導。
基于以上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①引導學生多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增加學習深度; ②將宏觀經濟學知識貫穿于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期貨投資實務等課程中,更好地夯實經濟學基礎,提升宏觀經濟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 高端忠等. 以《工程經濟學》為例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5)
[2] 耿榮 張斌.職業素養融入職業教育全過程的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0)
[3] 李專. 關于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12)
[4] 張舸.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相融性探討[J].職業時空. 2015(06)
本文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職卓越校建設項目”《現代商務服務群專業核心課程的改革與建設》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劉元發,1972年8月出生,湖南郴州人,講師,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管理系教師,主要研究宏觀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