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技術出版物部,上海 200241)
基于S1000D標準的技術出版物公用信息管理研究
韓天時,彭和平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技術出版物部,上海200241)
為解決飛機技術出版物編寫過程中公用信息的管理問題,提高信息的重用性和數據交換的便利性,預防編寫人員手動錄入所導致的人為差錯,保證技術出版物編寫質量;通過分析S1000D標準中公用信息庫(CIR)的結構和原理,結合某大型客機維修類技術出版物編寫項目的實際需求和管理經驗,規劃了9類CIR數據模塊,并建立了針對公用信息的管理系統;根據CIR在實際業務工作中的應用情況,具體說明了CIR在公用信息管理、數據交換、技術出版物編寫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及其在提高技術出版物質量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促進CIR在出版物編寫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技術出版物;S1000D;公用信息庫
飛機技術出版物包括支持飛機運營要求的各種使用和維護手冊,用以保證飛機在投入運營后,可以通過正確地使用和維修以保持其固有設計水平和可靠性,實現飛機的持續適航。因此,技術出版物作為航空器運行和持續適航文件,需要航空器制造廠家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執行先進的標準規范,并借助計算機軟件技術,滿足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規章要求。
在某大型客機維修類技術出版物編寫項目中,采用了由歐洲宇航和國防工業協會(ASD)組織提出,并被主流民用航空器制造廠商廣泛采用的S1000D標準。S1000D標準以數據模塊(DM)、公共源數據庫(CSDB)為核心,以確保單一數據源為目標,可實現數據的“一次制作生成,多次重復使用”,較傳統的ATA標準可大幅提高數據的重用性,有助于優化編寫和更改流程,保證技術出版物質量。在最新發布的S1000D標準4.1版本中,提出了公用信息庫(CIR)的概念,加強對技術出版物編寫中重復使用的公用信息的管理,進一步提高了數據的重用性。
在技術出版物編寫過程中,一些特定的公用信息,比如區域代碼、口蓋號、工具號等信息,會在一個DM中、或多個DM間同時出現,被重復使用。對于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統,將會導致編寫人員需要多次人工錄入相同的信息,這樣既會增加手冊編寫的工作量和發生人為差錯的概率,而且在公用信息發生更改時,需要核查所有的手冊內容,人工評估受影響范圍,很難保證更改的協調統一,不利于技術出版物的全壽命跟蹤管理,給后續的更改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S1000D標準中提出了CIR的概念,用以解決以上問題。該標準首先規定了公用信息的類型,并針對每一類信息制定專門的Schema結構,以規范信息記錄的范圍及存儲格式,然后將公用信息以DM的形式存放在CSDB上,最后通過參引的方式,實現不同DM對CIR中同一公用信息的調用。CIR具體原理如圖1。

圖1 公用信息庫原理
在技術出版物編寫過程中,借助于CIR的使用,可以在一個數據模塊中對一類公用信息進行統一管理,避免公用信息分散錄入所帶來的信息冗余問題,具體可實現以下3方面的功能:
a)提高技術出版物中信息的一致性,全部公用信息都存儲在CIR數據模塊中,保證了數據源的唯一性;
b)簡化數據交換過程,對于公用信息,只需要交換CIR即可實現對所用DM中公用信息的交換;
c)降低數據冗余,公用信息不重復出現,僅在需要使用的地方給出CIR中對應信息的id號、標示號。
S1000D標準根據全球各航空器制造廠商的編寫經驗提供了14類CIR,詳見表1,每個項目可根據實際需求對CIR類型的使用進行裁剪。在本項目中,根據出版物編寫工作的實際需求、信息重用頻率,以及系統開發能力,僅針對9類公用信息創建CIR,暫不使用“功能項目號”、“零件”、“供應商信息”、“功能和/或物理劃分”、“控制和指示”這5類CIR。

表1 公用信息庫類型
CIR數據模塊編碼(DMC)的創建規則與其他類型DM一致,建議一個項目中的每類CIR都存放在單獨的DM中,如果需要建立多個DM來管理同一類CIR,則需要在項目的標準編號系統(SNS)中進行顆粒度的劃分和定義,分配相應的編碼。CIR模塊編碼由19位字符組成,分為硬件/系統識別、信息識別兩部分,其中硬件/系統部分包含:
1)型號識別碼(MIC);
2)系統差異碼(SDC);
3)標準編號系統(SNS)(系統+子系統+子子系統+組件);
4)拆分碼(DC);
5)拆分碼變量(DCV)。
信息識別部分包含:
1)信息碼(IC);
2)信息碼變量(ICV);
3)位置碼(LC)。
在本項目中,CIR數據模塊DMC中大部分編碼采用默認值,僅在以下3處進行特殊定義:
a)SNS,“系統”、“子系統”、“子子系統”碼段,因存放的為公用信息,不針對特定系統,所以此碼段均為“0”;
b)SNS,“組件”碼段,默認值為“00”,僅在多個CIR共用同一“信息碼”時用此碼段進行區分;
c)IC,采用S1000D標準中對每類CIR定義的編碼。
以警告信息CIR為例,其DMC為:
XXXX-A-00-00-00-01A-012A-A 警告信息CIR數據模塊
在S1000D標準中,針對每類CIR均給出了Schema結構,并對Schema結構中的元素類型、屬性、功能及取值進行了詳細描述。S1000D標準僅提供通用的規定和說明,具體元素的選擇和使用需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裁剪和定義。以警告信息CIR為例,其Schema結構如圖2。

圖2 警告信息CIR數據模塊Schema結構
CIR數據模塊建立后,可通過編寫軟件根據Schema結構錄入項目需要的CIR信息,以警告信息為例,其主要包含以下3類信息:
1)id號,用于記錄警告信息在庫中的創建順序;
2)警告標示號,用于標示警告信息的類型,其可以細分為以下2類:
此外,就該詩來說,華茲華斯并未滿足于母國曾對蘇格蘭的殖民壓迫,他甚至認為未來還有同樣的事情發生。這不僅表明詩人對日不落帝國可以永遠保持主體地位的渴望,同時也暗含其對蘇格蘭永恒他者地位的期許。無獨有偶,詩人的帝國憧憬在《紫杉樹》中也有較好的展示:
(1)通用類警告信息,與型號無關、不區分章節,例如使用某種消耗品時所給出的警告信息;
(2)專用類警告信息,與具體的型號、章節有關,例如在拆卸APU點火系統部件時所給出的警告信息;
3)警告信息,具體的警告信息內容。
以一條與ATA49章有關的專用類警告信息為例,其錄入情況如圖3。

圖3 警告信息CIR
CIR服務于技術出版物的編寫過程,其創建和更改管理完全依照編寫人員的需求進行。當出版物編寫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使用公用信息時,首先提出需求,然后經過CIR管理人員審核后錄入CIR數據模塊中,最后供編寫人員調用。當CIR發生更改時,CIR管理人員將進行影響性評估,通知受影響的數據模塊編寫人員做出相應更改。具體的管理流程如圖4。

圖4 CIR創建和更改管理流程圖
為實現CIR的有效管理,根據現有管理流程開發了CIR管理系統,實現了CIR的條目管理、申請單管理、流程管理、統計報表等功能,并完成了與CSDB管理系統的集成。該系統基于JAVA的SSH框架,采用三層架構,保證了系統平臺的無關性, 并采用靈活的用戶可定義的模板發布技術,大幅提高了系統開發效率,降低了后期維護成本,強化了系統對新需求和新功能的適應性,可支持后續飛機型號的編寫項目,具有較高的系統重用性。系統開發框架如圖5。

圖5 CIR管理系統開發框架圖
對于已交付給合作單位、供應商或客戶的CIR數據模塊,需要進行按需、計劃或周期性升級,更新公用信息。但隨著編寫工作的持續進行,CIR數據模塊將變得非常巨大,包含大量的公用信息, 這在升級過程中將增加在線數據交換時間和數據模塊導入CSDB的處理時間,嚴重降低數據交換效率。
為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采用數據升級文件進行升級的辦法,可以實現僅對CIR數據模塊中發生更改的信息條目進行升級,不需要對整個CIR數據模塊進行替換。其操作方法為,首先根據數據升級文件的Schema結構,將更改的信息寫入文件中,然后定義升級類型,對于CIR信息的升級主要涉及以下4類:
1)新增條目;
2)對現有條目進行修改、替換;
3)刪除現有條目;
4)恢復上一版CIR數據模塊中被刪除的條目。
最后定義升級差異,區分新增、恢復和替換、刪除的差異,具體差異標示如下:
1)新增、恢復類,需要給出操作條目的操作點及前后位置;
2)替換、刪除類,因需要操作的條目已存在,故不需要給出操作點及前后位置。僅需給出條目的識別號。
CIR數據升級文件工作原理如圖6。

圖6 CIR數據升級文件工作原理
CIR及相應管理系統已應用于某大型客機技術出版物編寫過程中,有效地解決了手冊編寫過程中公用信息的管理問題,避免了公用信息的重復錄入。截止目前,在已完成的2500個飛機維修手冊(AMM)程序類數據模塊的編寫過程中,已通過該系統創建和管理了S1000D標準定義的9類CIR,合計5138個信息條目,這些條目已通過審批并存儲在CSDB中,總參引數量為22205次。CIR的具體使用情況詳見表2。

表2 公用信息庫應用結果
通過CIR在技術出版物編寫過程中的應用情況可以看出,CIR很好地實現了對公用信息的管理和控制,具體有以下3方面的優勢:
1)公用信息管理方面,可以優化信息的使用、保證數據來源的唯一性,避免公用信息分散管理所造成的數據冗余、重復出現的問題;
2)數據交換方面,可以壓縮數據量,降低數據交換時間,提高交換效率;
3)技術出版物編寫方面,可以簡化編寫方式,編寫人員可通過外部鏈接的形式,從CIR數據模塊中直接調用公用信息,無需手動輸入,防止人為差錯。
隨著項目編寫進程的逐漸深入,以及對CIR數據模塊使用的日趨完善,可以更大幅度地發揮CIR的優越性,簡化編寫流程,強化數據管控,為保證飛機技術出版物質量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1] 余 容.基于S1000D標準的技術插圖制作過程規范研究 [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5,23(6),2123-2125.
[2] 蒲 毅.S1000D標準在我國民機中的應用思考 [J]. 航空標準化與質量, 2008,228,36-37.
[3] 柯 平.ASD S1000D規范中的數據模塊編碼分析[J]. 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8,6,52-56.
[4] ASD S1000D: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Technical Publications Utilizing A Common Source Data Base(V4.1)[S]. 2012.
ResearchonManagementofCommonInformationinTechnicalPublicationBasedonS1000DStandard
Han Tianshi, Peng Heping
(Technical Publication Department, Shanghai Aircraft Customer Service Co. Ltd. of COMAC, Shanghai 200241,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omm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uring the technical publication authoring, enhance the data consistency and exchange facility, prevent the human error caused by the manual typing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technical publications. There are 9 kinds of the common information repository(CIR) 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ystem have been established, all which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concept of the CI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1000D standard), and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and managing experience in a maintenance manual authoring program of a certain trunkliner. Depend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CIR in actual work, it is shown that CIR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ata exchange, technical publication author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manuals. This research could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R in the realm of publication authoring.
technical publication; S1000D; Common Information Repository
2017-03-12;
2017-04-12。
韓天時(1985-),男,遼寧鐵嶺人,工學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飛機維修類手冊的編寫、公用數據管理工作方向的研究。
彭和平(1982-),男,江西萍鄉人,工學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負責技術出版物編制管理系統的維護和開發方向的研究。
1671-4598(2017)09-0154-04
10.16526/j.cnki.11-4762/tp.2017.09.040
TP2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