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相龍,楊寶智,李瑞鑫
(1.內蒙古蒙泰不連溝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0303; 2.華電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35)
巨厚煤層巷道沿底掘進工作面過構造支護技術
孟相龍1,楊寶智2,李瑞鑫2
(1.內蒙古蒙泰不連溝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0303; 2.華電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35)
不連溝煤礦淺埋深巨厚煤層且層理發育,遇到構造時頂板及兩幫破碎嚴重,圍巖難以控制。通過采用W型鋼帶改變圍巖表面受力分布,縮小錨索間距,提高圍巖支護剛度,有效控制了圍巖,順利通過構造區。
特厚煤層;過構造;支護技術
不連溝煤礦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境內,該礦F6207工作面位于二盤區,東連6煤回風大巷,北接F6206工作面(正在回采),西部為井田邊界,南側為F6301工作面,該掘進區域周圍無采空區。該工作面地表標高+1 190~1 286 m,相對高差為96 m,對應地形西高東低。F6207工作面設計走向長度為2 687.7 m,開切眼傾向長度為240.3 m。此次施工的是F6207工作面膠運順槽。
該工作面東高西低,煤層埋深261~358 m,煤層厚15.60~21.85 m,平均厚18.725 m,煤層傾角-8°~8°,工作面煤層賦存較穩定,煤層結構復雜,含夾矸8~9層,多集中在煤層的中、下部。偽頂:灰黑色炭質泥巖,賦存不穩定,呈薄層狀結構。直接頂:由中砂巖組成,厚3.80~17.75 m。老頂:由粗砂巖組成,厚10.22~28.40 m。直接底:由泥巖組成,厚3.95~6.35 m。老底:由砂巖組成,厚3.53~11.15 m。煤層結構較為簡單。
巷道掘進采用EBZ-200S型縱軸懸臂式掘進機沿底掘進,后部跟二運皮帶將煤轉載至搭接膠帶機(DSJ-1000)進行出煤的施工方法;選用MQT-130/2.8氣動錨桿機施工頂板錨桿及錨索,ZQ-45手持式風鉆施工幫部錨桿;循環進尺3 000 mm,最大空頂距為4 300 mm,最小空頂距為1 300 mm。遇地質構造時應縮小掘進循環,短掘快支,采取加強支護或其他措施保證巷道支護可靠安全。
F6207工作面運輸順槽巷道采用錨、網、索聯合支護形式,全斷面共布置錨桿14根,其中頂板布置6根?18 mm×2 400 mm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鋼筋網、H型鋼梁配合頂錨桿支護頂板,頂錨桿間排距均為1 000 mm×1 000 mm。錨索采用?17.8 mm的預應力鋼絞線,錨索長度為8 m,外露長度為150~250 mm,每3排錨桿布置1排錨索,錨索三、二交替布置于頂錨桿排中間,如圖1所示。

圖1 F6207運輸順槽頂板支護示意
兩幫各布置4根錨桿,其中正幫底部第1根錨桿采用?20 mm×2 400 mm的玻璃鋼錨桿,其余均采用?18 mm×2 000 mm的右旋螺紋鋼錨桿;菱形金屬網配合幫部錨桿支護巷道兩幫,幫錨桿間排距均為1 000 mm×1 000 mm,幫部錨桿三花布置,巷道底部錨桿距巷道底板距離大于500 mm時需及時補打幫錨桿,如圖2所示。
巷道頂板H型鋼梁采用?14 mm圓鋼加工,長度為5 106 mm;鋼筋網鋼筋直徑為6.5 mm,網孔規格100 mm×100 mm;錨桿碟形鐵托盤尺寸為150 mm×150 mm×10 mm;每根錨索采用1支CK2350和2支Z2350樹脂錨固劑錨固;錨索采用配套的專用鎖具,錨索托盤采用300 mm×300 mm×14 mm的高強鋼托盤,錨索預緊力不小于120 kN;幫部采用菱形鐵絲網護幫,菱形鐵絲網采用#8鐵絲制作,網孔規格為45 mm×45 mm。

圖2 F6207運輸順槽支護斷面示意
F6207工作面運輸順槽掘進至323 m位置,巷道迎頭中間揭露兩條“V”字型斷層,巷道掘進至330 m位置時,左幫斷層為EN-WS走向,傾角為55°,落差0.95 m(左幫同時伴有落差0.2 m正斷層與之相交,影響幫部穩定),右幫斷層為ES-WN走向,傾角為55°,落差1.4 m。受斷層影響,附近巷道頂、幫煤質松軟,頂板出現離層,巷道頂板壓力明顯增大,煤炮聲頻繁,底板出現滲水,給正常掘進帶來很大的困難。
根據現場圍巖情況,首先在進入頂板穩定區10 m前嚴格執行短掘快支,縮小循環進度至1 000 mm,同時加強頂板支護,補強支護效果不佳時可采取架棚支護。
(1)頂板支護(如圖3所示)。錨桿支護繼續采用?18 mm×2 400 mm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配合鋼筋網、H型鋼梁支護頂板,桿間排距為1 000 mm×1 000 mm,并采用?17.8 mm×8 000 mm的預應力鋼絞線配合W型鋼帶補強支護,錨索間排距為1 500 mm×2 000 mm。
(2)幫部支護。兩幫各布置4根錨桿,其中正幫底部第1根錨桿采用?20 mm×2 400 mm的玻璃鋼錨桿,其余均采用?18 mm×2 000 mm的右旋螺紋鋼錨桿配合鋼筋梯子梁、金屬菱形網支護,幫錨桿間排距均為1 000 mm×1 000 mm,巷道底部錨桿距巷道底板距離大于500 mm時需及時補打幫錨桿。

圖3 過構造頂板補強支護示意

圖4 過構造頂板補強支護架棚示意
(3)架棚支護(如圖4所示)。如果頂板破碎嚴重,頂板下沉顯著或大面積冒落,采取上述兩種支護方式都無法控制住頂板時,根據現場情況向頂板破碎區注高分子材料(固幫特加固材料為CM-15,配比為1∶1)進行注漿加固,然后結合頂板情況打設鋼釬,鋼釬與水平面夾角至少為+15°(鋼釬?30~55mm,長3000mm或6000mm)。如頂板破碎區使用鋼釬無法起到支護作用,采取穿梁加打木垛等方法進行支護。穿梁時無支點,可先打設錨吊梁進行橫擔,而后進行穿梁,錨吊梁根據現場操作情況可選用長度有4000,4700,5100mm。采取架U29型鋼棚加強支護,U29型鋼棚要與巷道尺寸相匹配(棚腿長3700mm,頂梁長5100mm),棚距暫定為800mm,兩架棚梁之間使用連接桿連接(棚距拉桿可選用長度有600,800,1000mm),確保棚梁不會因頂板壓力增大而歪斜。結合工作面地質條件,及時調整棚距,確保安全,棚子必須按巷道中線架設。架棚完畢后及時安裝頂板離層儀,監測頂板離層量,每天觀測頂板變化情況,并做好記錄及匯報工作。
掘進過程中對310~350 m段進行巷道變形監測,巷道變形監測采用十字布點法,間隔5 m布置1組測點,每天對巷道頂底板相對移近量及兩幫相對移近量進行監測,持續監測30 d后圍巖相對穩定,監測間隔調整為每周1次。兩幫最大相對移進量為126 mm,頂底板最大相對移近量為88 mm。
針對不連溝煤礦頂板層理較發育且構造帶頂板較破碎的情況,縮小循環進度,及時支護頂板。采用W型鋼帶提高護表效果,同時縮小錨索間排距,提高支護剛度,有效控制頂板穩定性。采取上述支護技術后,構造區頂底板最大相對移近量僅為88 mm,兩幫最大相對移近量僅為126 mm,構造區頂板及兩幫均得到有效控制,順利通過構造區,為后續過構造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不連溝煤礦西翼工作面掘進期間,采取上述方案相繼安全并順利通過F6206工作面運輸順槽238 m位置、415 m位置斷層構造,且在掘進、回采過程中未出現嚴重變形、冒落、垮塌現象。
(本文責編:劉芳)
孟相龍(1987—),男,內蒙古赤峰人,助理工程師,從事煤礦采煤、掘進技術指導工作(E-mail:471995719@qq.com)。
TD 353
B
1674-1951(2017)11-0052-02
2017-09-11;
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