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浩
(鄂爾多斯市神通煤炭有限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液壓支架立柱、千斤頂漏液原因分析及改進
荊浩
(鄂爾多斯市神通煤炭有限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立柱、千斤頂漏液是影響液壓支架正常使用的主要原因,給煤礦開采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針對液壓支架在礦下使用的情況,從設計、加工、裝配和使用等方面分析了液壓支架立柱、千斤頂漏液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進方法。
液壓支架;立柱;千斤頂;漏液;密封
液壓支架是綜采工作面的支護設備,其主要作用是支護采場頂板,維護安全作業空間,推移工作面采運設備[1]。立柱、千斤頂是液壓支架的重要部件,漏液是液壓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由于礦下的特殊條件限制,液壓支架一旦出現漏液,會給維修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也會給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失。作者根據以往的設計、生產及維修經驗,對液壓支架立柱、千斤頂漏液原因進行分析。
立柱、千斤頂的漏液包括內漏液和外漏液兩種。內漏液是液壓缸高壓腔乳化液向低壓腔泄漏,使高壓腔無法保壓,立柱、千斤頂動作不靈活,起不到支護的作用[2]。外漏液是液壓缸中的乳化液向外部泄漏,通常從外部直接可以觀察到。
液壓支架上立柱、千斤頂被密封在密封溝槽內,通常有一定的徑向壓縮變形,并對密封接觸面產生大的初始接觸力,從而阻止無壓力液體的泄漏。液壓缸工作時,高壓液體擠壓密封件,使之進一步變形,并對密封表面產生較大的壓力,阻止液體泄漏。
(1)立柱、千斤頂最常見的漏液是外漏液,外漏液處主要是導向套外圓的靜密封,此處的靜密封為O型圈+擋圈結構,造成O型圈漏液的原因是O型圈的壓縮量偏低。例如:缸徑為200 mm的立柱、千斤頂使用220 mm×5.7 mm(外徑×線徑)的O型密封圈,該密封圈的斷面直徑為(5.60±0.14) mm,實際內徑為(209.30+0.80) mm,按照溝槽尺寸及O型密封圈的公差計算,孔的最大值為220.115 mm,O型圈的最小外徑為219.620 mm,溝槽底的最小直徑為209.885 mm,O型圈的最大內徑為210.100 mm。因此,在極限公差值的情況下,O型圈組裝后壓縮量偏低。
(2)立柱導向套內圈活柱或活塞桿上有掛液現象,這是導向套上密封件與溝槽設計不合理造成的。
(3)壓力過高時,密封件由于硬度過小,被擠出金屬溝槽,密封失效。在使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密封件被軟化和溶解。
(4)密封件的質量不好,保管期太長導致自然老化失效;變形或損壞;尺寸、公差不符合要求。
(5)由于密封件多采用閉式溝槽結構,不合理的安裝方法可能會損壞密封件。
(6)在零件加工過程中,由于機床精度、零件裝夾定位、多工序加工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向套、活塞上的密封溝槽、導向支承面、缸筒、活塞都存在同軸度誤差,從而使缸筒、活塞、活塞桿、導向套等相對運動部件之間存在同心度累積誤差;累積誤差造成的偏心導致密封元件單邊磨損,密封件的密封效果急劇下降,密封失效,致使通過間隙的漏液量增大。
(1)針對導向套處靜密封漏液情況,對靜密封的設計做了改進,選用端蓋固定密封。導向套為螺紋結構的情況下,需保證螺紋小徑大于靜密封的最大外徑,避免在裝配中刮傷密封件。根據壓力、溫度正確設計密封件的擠出間隙,既要保證乳化液不外漏,又要有少量的液體潤滑,使密封正常工作。
(2)密封件的硬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密封效果,根據使用工況合理選用密封件的相關參數及材料。密封材料應滿足密封功能的要求,由于被密封的介質不同以及設備的工作條件不同,要求密封材料具有不同的適用性。對密封材料的要求:1)致密性好,不易泄漏介質;2)有適當的機械強度和硬度;3)壓縮性和回彈性好,永久性變形小;4)高溫下不軟化、不分解,低溫下不硬化、不脆裂;5)抗腐蝕性能好,在酸、堿、油等介質中能長期工作,體積、硬度變化小且不會黏附在金屬表面上;6)摩擦因數小,耐磨性好;7)具有與密封面貼全的柔軟性;8)耐老化性好;9)加工制造方便,價格便宜,取材容易。顯然,任何一種材料要完全滿足上述要求是不可能的,但具有優異密封性能的材料能夠滿足上述大部分要求。
(3)使用合格的密封件,按照要求存放密封件。密封件應存放在陰涼、通風、干燥的室內。存放時間一般為12個月(材料為聚四氟乙烯的可延長至24個月),存放超過12個月后不能使用,應作報廢處理。管理員在發放密封件時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使密封件存放時間達到最短,并應使密封件表面清潔無灰塵。
(4)使用合理的安裝工具及合理的安裝方法,以免對密封件造成損傷。在立柱、千斤頂的活塞、缸筒、活塞桿、導向套上過密封處設計合理的引導角及圓角,如圖1所示。

圖1 合理的引導角及圓角
(5)加工時應盡可能采取合理的工藝方法來保證各個零件的同軸度。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高精度機床及合理的夾具,每個單件盡量在一次裝夾中完成加工,根據基準重合原則保證裝配后的同軸度。
造成立柱、千斤頂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對設計、加工、裝配和使用的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采取合理的措施減少液壓系統的泄漏,從而保證液壓支架工作性能穩定。
[1]王國法.液壓支架技術[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9.
[2]師健,李金艷,崔玉艷.液壓支架用用立柱千斤頂的泄漏問題研究[J].煤炭科技,2004(3):3-4.
(本文責編:劉芳)
荊浩(1985—),男,河北元氏人,助理工程師,從事煤礦機電管理方面的工作(E-mail:buliangou@126.com)。
TD 355+.4
B
1674-1951(2017)11-0066-02
2017-09-11;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