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八祿
云南
STSE高考化學題解碼
奠八祿

STSE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環境(Environment)的英文縮寫。化學與STSE相關的考題強調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重視化學學科在社會生產、生活環境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指導和實施化學學科教育的新理念。而這類考題通常是起點高,落點低,并與生活、科技、環境息息相關。一般是選擇最新科技成果,與社會生活聯系密切的材料(藥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為載體,問題設計依據考綱,知識源于教材、最終用化學知識、化學原理解決問題。題型多以選擇題為主進行考查,通過新材料、新信息的介紹,以某點信息源輻射相關知識,考查考生的化學學科知識和學科素養。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為人類創造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能源、資源、材料、環境、健康等問題,并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與化學有關,化學已成為自然科學的中心學科,與人類生活、社會環境、經濟的發展以及新技術領域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筆者預測這類題仍是高考考查的熱點。
1.(2017·全國新課標理綜Ⅰ卷·7題)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纖維制造的是
( )
A.尼龍繩 B.宣紙
C.羊絨衫 D.棉襯衣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成分的認識。A項,尼龍是聚酰胺,故它是合成纖維;B項,宣紙原料為木漿,所以宣紙的主要成分為天然纖維(纖維素);C項,羊毛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D項,棉花的主要成分為天然纖維(纖維素)。故選A項。
2.(2017·全國新課標理綜Ⅰ卷·8題)《本草衍義》中對精制砒霜過程有如下敘述:“取砒之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
A.蒸餾 B.升華
C.干餾 D.萃取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物質的分離提純方法的理解。A項,蒸餾即將液體轉化為氣體,再冷凝為液體的分離過程;B項,升華是將固體直接轉化為氣體的過程;C項,干餾是固體或有機物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分解的反應過程,干餾的結果是生成各種氣體以及固體殘渣;D項,萃取,是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來分離混合物的操作。結合題干中的“生砒”為固態又變為“煙”最后變為“如乳”,可以確定精制砒霜的過程中發生了升華現象,故選B項。
3.(2017·全國新課標理綜Ⅱ卷·7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糖類化合物也可稱為碳水化合物
B.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
C.蛋白質是僅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物質
D.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攝入過多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生活中的化學常識的理解與應用。A項,早期發現的糖類都能寫成碳水化合物Cx(H2O)y的形式,所以把糖類也稱為碳水化合物,而現階段又發現了一些糖類不能寫成碳水化合物的形式,例如鼠李糖C6H12O5等,但出于尊重經典,現在沿用了當初的命名將糖類稱為碳水化合物;B項,鈣是高價離子,不能直接透過人體細胞膜,必須要有載體如鈣結合蛋白,與鈣結合后才能被吸收,而維生素D能誘導鈣結合蛋白的合成,所以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C項,蛋白質主要由C、H、O、N元素組成,有的蛋白質還含有P、S、Fe、Zn、Cu、B、Mn、I等元素;D項,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可能引起癌癥等一系列的疾病,但若攝入量過高,又會使人中毒。故選C項。
4.(2017·全國新課標理綜Ⅲ卷·7題)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PM2.5是指粒徑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物
B.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及溫室氣體的排放
D.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是我國目前推廣使用的清潔燃料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化學與STSE的知識,屬于高頻考點,側重化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注意知識的歸納和整理是關鍵。A項,2013年2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將PM2.5的中文名稱命名為細顆粒物,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顆粒物,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有機碳、元素碳、硝酸鹽、硫酸鹽、銨鹽、鈉鹽等;B項,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環境無害化學、清潔化學,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將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C項,煤燃燒可生成SO2和CO2等產物,加入CaO后,可與SO2在O2中發生反應生成CaSO4,減少SO2排放量,但不與CO2發生反應,所以不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D項,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液化石油氣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燒產物對環境無污染,所以這兩類燃料均是清潔燃料。故選C項。
5.(2017·江蘇卷·1題)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國的主題為“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下列做法應提倡的是
( )
A.夏天設定空調溫度盡可能得低
B.推廣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紙巾
C.少開私家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對商品進行豪華包裝促進銷售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的理解。A項屬于浪費電能的行為;B、D項都屬于浪費資源的行為;C項屬于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行為,應該提倡。故選C項。
6.(2017·天津理綜卷·化學部分1題)下列有關水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 )
A.用石灰、碳酸鈉等堿性物質處理廢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鋁鹽和鐵鹽處理水中的懸浮物
C.用氯氣處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屬離子
【答案】C
【解析】本題從各種水處理的技術方法等方面設計考點,讓考生了解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讓考生正確地認識化學的價值和功能,展現學科價值,灌輸綠色化學思想。A項,石灰、碳酸鈉都呈堿性,能與酸反應,故可用于處理廢水中的酸;B項,鋁鹽和鐵鹽都能水解生成對應的氫氧化物膠體,可吸附水中的懸浮物而聚沉;C項,Cl2可用于水的殺菌消毒,對重金屬陽離子沒有作用,要處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屬離子時,用可溶性硫化物使重金屬陽離子沉淀;D項,利用強堿制弱堿的原理,燒堿可與高濃度的銨根離子反應產生NH3。故選C項。
7.(2017·北京理綜卷·6題改編)古絲綢之路貿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屬于無機物的是
( )
A.瓷器 B.絲綢
C.茶葉 D.中草藥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含義的理解。A項,瓷器是硅酸鹽產品,主要成分是無機物;B項,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現代由于紡織品原料的擴展,凡是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長絲纖維織造的紡織品,都可以稱為廣義的絲綢,而蠶絲是有機物;C項,茶葉的成分中主要有蛋白質、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類、碳水化合物、植物色素、維生素等有機物;D項,中草藥所含化學成分很復雜,通常有糖類、氨基酸、蛋白質、油脂、酶、維生素、有機酸等有機物。故選A項。
8.(2017·海南卷·1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蔗糖可作調味劑
B.細鐵粉可作食品抗氧劑
C.雙氧水可作消毒劑
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劑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物質的理解。A項,蔗糖具有甜味,且對人體無害,因此蔗糖可用作甜味劑;B項,細鐵粉可與空氣中的O2發生反應而消耗O2,可防止食品被氧化而變質;C項,H2O2具有強氧化性,能殺死細菌和病毒,因此H2O2可以作消毒劑;D項,熟石灰是Ca(OH)2,不具有較強的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劑,而食品干燥劑要考慮食品的安全問題,通常用硅膠作食品干燥劑。故選D項。
密碼1.空氣質量日報:主要內容包括“空氣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級別”“空氣質量狀況”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可吸入顆粒物PM2.5、氮氧化物、SO2。
密碼2.PM2.5: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密碼3.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霧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它是由排放到空氣中的SO2和氮氧化物轉化而成的,絕大部分是H2SO4型和HNO3型酸雨。
密碼4.溫室效應: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氣中的CO2、CH4等氣體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溫度上升的現象。
密碼5.臭氧空洞:家用電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劑“氟利昂”以及汽車排放的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轉化成氧氣中起到催化作用,從而使大氣中的臭氧層被破壞而形成空洞。
密碼6.光化學煙霧:指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線)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污染物,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煙霧的污染現象。
密碼7.重金屬污染:一般把密度在4.5 g/cm3(或5 g/cm3)以上的金屬稱為重金屬,如鋇、銅、銀、鉻、鎘、鎳、鉛、鉈、錫、汞等。重金屬的化合物(以及少數重金屬單質)對環境的污染稱為重金屬污染。
密碼8.水體富營養化(赤潮或水華):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體所需的N、P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流、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并使水質惡化而產生腥臭味,水體惡化,水體溶解氧氣量下降,造成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
密碼9.厄爾尼諾:由于全球溫室效應逐漸增強,海洋溫度不斷上升,使得冰川、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從而形成強烈的熱帶風暴以及引起大陸氣候變化無常的現象。
密碼10.綠色化學:從根本上消除污染,能徹底防止污染產生的科學,它包括“原料綠色化”“化學反應綠色化”“產物綠色化”等內容。

密碼12.綠色食品:無污染、無公害、安全且有營養價值的衛生食品。
密碼13.白色污染:各種塑料垃圾對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們很難降解,會破壞土壤結構。
密碼14.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環境,其物質性質(物理、化學性質)未發生變化的污染物。也稱“原發性污染物”。由它引起的污染稱為一次污染或原發性污染。
密碼15.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轉化而成的,排入環境的一次污染物在多種因素(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也稱“繼發性污染”。
密碼16.可燃冰:是水與天然氣相互作用形成的晶體物質,主要存在于凍土層和海底大陸坡中,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體(CH4·H2O),具有高效、使用方便、清潔無污染等優點。
密碼17.一次能源:自然界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如風能、水能、潮汐能、煤、石油、天然氣等。
密碼18.二次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間接制取的能源,如氫氣、電能等。
密碼19.荒漠化:由于氣候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的現象。由于大風吹蝕、流水浸蝕、土壤鹽漬化等造成的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都稱為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的最終結果大多數是沙漠化。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