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為理解而教”已成為教育領域的新口號,它是治療 “脆弱知識綜合征”的秘方。
——“脆弱知識綜合征”是美國學者大衛·珀金斯針對學生知識掌握不到位的情況提出來的一個比喻,它表現為3種知識結果:惰性知識、幼稚知識和模式化知識。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郝京華認為,“脆弱知識綜合征”源于知識教學中“理解”的缺乏,因此,要提倡“為理解而教”。具體而言,課程設計應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則,關鍵概念學習進行情景化設計,建構促進理解的評價。
增加學習機會和便捷性,激勵教學創新,開展實景體驗學習,跟蹤和評估學業進展數據,促進教學專業化,普及數字化素養。
——《2017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梳理出六項基礎教育的發展動向。該報告由美國新媒體聯盟 (New Media Consortium)和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聯合發布,授權北京開放大學地平線報告項目組翻譯。其主要關注技術與教育的結合,預測短期(1年內),中期(2年~3年內),長期(4年~5年內)三個時間段里哪些關鍵技術將給教育帶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