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宜江,陳沖,袁妍
(宜春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西 宜春 336000)
阿奇霉素聯合抗病毒常規治療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
易宜江,陳沖,袁妍
(宜春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西 宜春 336000)
目的 探討阿奇霉素聯合抗病毒常規治療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歸線分析9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按照就診順序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使用阿奇霉素治療,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聯合抗病毒常規治療,本文抗生素選用利巴韋林,觀察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癥狀改善情況及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提高,優于與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發熱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X線陰影消失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發應發生率為2.22%,低于對照組不良發應發生率為13.33%(P<0.05)。結論 小兒支原體肺炎通常合并病毒雙重感染,采用阿奇霉素聯合抗病毒常規治療可提高臨床效果,促進恢復,臨床應用價值高。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阿奇霉素;效果;不良發應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在兒童群體中是較為常見的肺炎病變,此疾病的病原是肺炎支原體,主要臨床特征為咳嗽。對支原體肺炎實施對應的臨床治療時,通常會使用大環內酯類藥物,例如紅霉素、阿奇霉素等進行支原體的控制,但有的患者極有可能同時出現細菌、病毒感染癥狀,因此對肺炎支原體肺炎進行臨床治療時,予以對應的聯合方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9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探討阿奇霉素聯合抗病毒常規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觀察9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按照就診順序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有男26例,女19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6.58±0.56)歲;病程2~22 d,平均時間為(9.35±2.69)d。對照組中有男27例,女18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6.68±0.63)歲;病程2~22 d,平均時間為(9.40±2.52)d。兩組患兒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①患者在臨床中的表現為:發熱,且熱型無較高的穩定性,出現較為明顯的持續性咳嗽癥狀,存在反復性的陣發性咳嗽。②經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門影濃集,或支氣管肺炎形成明顯變化。③具有較為正常的白細胞通數值或稍有提高,往往存在全身性的病變癥狀及臨床體征。④青霉素或頭孢類抗生素對病變治療后無顯著療效。⑤肺炎支原體特異性抗體(MP-IgM)顯示陽性(≥1∶100)或冷凝集IgM顯示陽性。⑥年齡<14歲。當患兒出現第①~④條中任意2條以及第⑤、⑥條時,可確定發生小兒支原體肺炎。
1.3 方法 入選患兒均實施常規綜合治療,包括退熱、止咳、平喘、抗感染、糾正酸中毒等,對照組單純予以阿奇霉素治療,使用劑量為10 mg/(kg?d),與10%葡萄糖注射液相融合,靜滴1次/d,持續滴注7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利巴韋林顆粒,5~20 mg/(kg?d),分3次服用,持續治療7 d。兩組在本研究治療過程中均不同時應用其他抗生素。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觀察兩組患兒住院時間、發熱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X線陰影消失時間;觀察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
1.5 臨床效果評定標準 顯效:通過治療3 d,患兒體溫正常,7 d咳嗽得到顯著改善或完全恢復,10 d肺部干濕啰音具有顯著減輕或無干濕啰音。有效:7 d體溫保持正常狀態,1個療程完成后臨床癥狀得到一定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顯效+有效=總有效。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予以統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通過對應的臨床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7.28±2.69)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2.69±2.8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熱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X線陰影消失時間對比對照組均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x±s,d)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1例出現惡心癥狀,不良發應發生率為2.22%,對照組患兒3例惡心,2例食欲減退,1例腹瀉,不良發應發生率為13.3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鼻腔小,黏膜較為柔嫩,彈力組織與肺組織未完全發育,且小兒肺泡數量少,極易遭受感染。而且小兒免疫力差,使得機體難以大量分泌免疫球蛋白、干擾素等,且其活性不高,所以小兒患有呼吸道疾病后需及時采取對癥治療,避免其發展為肺炎,造成極高致死率[4]。
針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通常采用對癥治療配合抗生素,依據支原體特性,通常選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而阿奇霉素具有較為明顯效果,不良反應少,應用到耐受性差的患兒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5]。利巴韋林(病毒唑)與鳥苷、肌苷相似度高[6],對肌苷酸-5-磷酸脫氫酶形成明顯抑制作用[7],預防肌苷酸轉換成鳥苷酸[8],由此可使得病毒核酸無法順利合成[9],對于病毒復制具有顯著阻斷作用[10]。
經本文研究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提高,觀察組住院時間、發熱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X線陰影消失時間明顯減少;觀察組不良發應發生率明顯降低。臨床單獨使用阿奇霉素并未達到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采用阿奇霉素聯合利巴韋林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出現支原體與病毒雙重感染及多重感染的幾率較高,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阿奇霉素聯合抗病毒常規治療可明顯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恢復,患兒治愈快,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1] 鄧靈東,黃軼喆,劉秀蜀,等.布地奈德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5,8(28):130-132.
[2] 徐文青.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180-181.
[3] 游思平,戴志輝.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與藥物性肝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6):34-35.
[4] 欒俊強.頭孢類抗生素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9):110-111.
[5] 王嵐,樓毅.鹽酸氨溴索輔助阿奇霉素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9):80-82,87.
[6] 曾思強,潘良鳳,楊麗瓊,等.孟魯司特鈉口服與利巴韋林、氨溴索霧化吸入聯合治療小兒感染后咳嗽效果研究[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1):58-59.
[7] 黃艷春,毛開新.喜炎平注射液聯合利巴韋林靜滴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臨床觀察[J].山東醫藥,2015,55(31):58-59.
[8] 張文瑛.利巴韋林聯合紅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58例療效觀察[J].蘇州醫學院學報,2012,20(11):301-302.
[9] 李詠梅.熱毒寧和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18(11):765-767.
[10]徐小紅,林水雷,吳利華.米諾環素與阿奇霉素聯用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18):121-1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