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銀娟,袁智英
(靖江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中心,江蘇 靖江 214500)
PAC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
季銀娟,袁智英
(靖江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中心,江蘇 靖江 214500)
目的 探討流產后關愛(PAC)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5年5~12月來院要求人工流產服務的育齡婦女426例,為對照組,2016年1~8月來本院PAC門診要求行人工流產服務的育齡婦女共568例為干預組,對照組采用普通婦科門診人流服務模式,干預組采用PAC門診服務模式,半年內隨訪調查落實避孕措施情況及再次流產情況。結果 對照組術后隨訪避孕知識知曉人數為296例,知曉率69.5%(296/426);避孕方法正確使用率62.9%(268/426)。PAC門診干預組術后隨訪避孕知識知曉人數546例,知曉率96.1%(546/568);避孕方法正確使用率81.3%(462/568);干預組做好避孕工作后,半年內重復流產率2.7%,較對照組半年內重復流產率13.8%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PAC服務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重復流產率,促進女性生殖健康,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基層醫(yī)院臨床推廣使用。
PAC服務模式;人工流產;避孕;重復流產
人工流產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終止妊娠,是避孕失敗的補救方法[1]。雖然我國的人工流產手術安全有效,但是手術仍會帶來一些近期和遠期并發(fā)癥,如:出血、子宮穿孔、漏吸或空吸、吸宮不全、感染、宮腔粘連、慢性盆腔炎、月經失調、繼發(fā)性不孕等。其中部分高危人工流產更加增加了手術風險,并發(fā)癥、后遺癥可能更多。因此,人工流產對婦女的生殖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做好避孕工作,避免或減少意外妊娠是計劃生育工作的真正目的。為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本院建立了專門的流產后關愛(PAC)門診,向患者宣傳避孕知識,及時落實有效避孕方法,從而避免重復流產傷害。選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來本院要求行人工流產的人群為調查對象,探索人流后關愛(PAC)服務模式的臨床價值。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來本院要求行人工流產的育齡婦女99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2016年1月~8月來本院PAC門診要求行人工流產服務的育齡婦女共568例為干預組,2015年5月~12月來院要求人工流產服務的育齡婦女426例,為對照組,討論普通婦科門診和PAC門診兩種宣教方式對育齡婦女再次妊娠的干預效果。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已確診為宮內早期妊娠,孕周≤10周,且要求終止本次妊娠;③年齡18~45歲,排除服務對象患有精神類疾病和/或其他嚴重身心疾病史;④同意在流產后半年內復診或接受電話回訪。
1.2 干預方法 兩組均于人工流產術前1周內預約手術時間,由專業(yè)工作人員填寫人工流產咨詢記錄表。主要內容:個人基本信息、原使用避孕方法、意外妊娠原因、擬選擇的避孕方法等。對照組口頭告知人工流產術前、術后須知,注意避孕等事項。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一對一的咨詢服務:①流產術前在獨立的咨詢室,根據服務對象的年齡、婚育狀況等,為干預對象及伴侶提供個性化的咨詢服務。②了解過去半年內的避孕方法,分析本次意外妊娠的原因。③術前醫(yī)生與服務對象進行談話簽字,并講明手術風險,交流流產的危害和可能的近期、遠期并發(fā)癥,接下來如何選擇適宜的避孕方法,預防再次流產,以及是否在流產同時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等。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注意與服務對象的眼神交流及互動。④術前展示避孕藥具,通過教具和模型給予正確使用演示,增加服務對象的感性認識,由婦女知情選擇避孕方法,部分藥具當場免費提供。⑤提供免費咨詢電話,以方便服務對象咨詢生殖、避孕等有關問題。
1.3 隨訪方法 對干預組每一位人工流產的服務對象建立1份PAC隨訪表,并取得受術者的知情同意,由PAC專業(yè)工作人員進行電話隨訪完成,術后1個月隨訪服務對象的術后恢復情況,是否有月經復潮,避孕節(jié)育知識知曉情況,術后3月隨訪正確使用避孕措施情況,半年隨訪是否發(fā)生再次流產情況[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研究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干預組和對照組年齡分別為(29.6±2.3)歲、(29.9±2.2)歲;已婚和未婚干預組為396例(69.7%)、172例(30.3%),對照組為290例(68.1%)、136例(31.9%);兩組人群在年齡、婚姻狀況流產前避孕知識的知曉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避孕知識知曉率,正確使用避孕方法及半年內重復流產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隨訪資料對比(n)
2.2 兩組流產后落實有效避孕措施情況 干預組人工流產后即時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228例(40.1%),流產后立即服用短效避孕藥238例(41.9%);對照組中即時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33例(7.7%),流產當日立即口服短效避孕藥2例(0.4%)。兩組流產后及時落實有效避孕措施比例和半年隨訪中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比例和重復人流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不能作為常規(guī)避孕方法。隨著無痛人流手術的廣泛開展,許多人認為睡一覺手術就結束了,沒有痛苦,就麻痹大意,不能做好常規(guī)避孕,誤把人工流產當做常規(guī)避孕方法。殊不知人工流產次數越多,手術風險越大,流產并發(fā)癥和后遺癥發(fā)生率越高,對女性生殖健康造成傷害越多。我國重復流產率高達50%左右,其原因與人流術后不能立即落實有效避孕措施息息相關。普通婦科門診進行的人流服務,主要是交流流產前后注意事項及并發(fā)癥的防治,雖然也有避孕指導,但是和實際需要的指導范圍相距甚遠,很少向服務對象提供流產后服務指導和生殖保健咨詢服務。流產后服務(PAC)是2001年來在國際上推廣的非常重要的計劃生育服務項目,主要是利用現代避孕節(jié)育技術和服務方法,對人工流產后的婦女進行生殖保健服務,是減少不全流產和高危流產及術后并發(fā)癥、后遺癥,提高婦女性、生殖健康、生活質量的一種服務[3],明顯優(yōu)于普通婦科門診進行的人工流產服務。
本研究中,PAC門診干預組術后隨訪避孕知識知曉人數546例,知曉率96.1%(546/568);避孕方法正確使用率81.3%(462/568);對照組術后隨訪避孕知識知曉人數為296例,知曉率 69.5%(296/426);避孕方法正確使用率 62.9%(268/426)。干預組做好避孕工作后,半年內重復流產率2.7%,較對照組半年內重復流產率13.8%明顯下降。
PAC門診通過醫(yī)護人員一對一的咨詢服務,性伴侶的參與,現場展示避孕藥具,通過教具和模型給予正確使用演示,由婦女知情選擇避孕方法,部分藥具當場免費提供,及時落實了有效避孕措施。流產后電話回訪一方面保證了我們工作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4],另一方面對服務對象進一步做好避孕工作也有提醒和監(jiān)督作用。如此不僅增加了育齡婦女的避孕知識,還提高了育齡婦女的避孕意識,有效提高流產女性即時避孕率和高效避孕方法使用率,正確使用合適的避孕措施,從而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和重復流產率[5],減少流產后各種并發(fā)癥和后遺癥的發(fā)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6],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在基層醫(yī)院值得推廣。
[1] 謝幸.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83.
[2] 黃小鳳,周王紅,張茂玲,等.流產后關愛服務在門診人流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療,2013(23):54-55.
[3] 張文輝,李芝蘭,杜蔚云,等.農村已婚人群避孕節(jié)育知情選擇認知和需求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3,11(9):540-542.
[4] 秦青青.流產術后電話回訪對未婚早孕婦女流產后一年內重復流產率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5):163.
[5] 李秀芬.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21(11):161-162.
[6] 孫廣范,林霞,王瑩,等.醫(yī)院內規(guī)范化流產后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2,20(7):470-472,4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