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如富,蔣潤年,翁迪貴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 麻醉科,福建 福安 355000)
右美托咪定抑制術中止血帶引起心血管反應的臨床觀察
詹如富,蔣潤年,翁迪貴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 麻醉科,福建 福安 355000)
目的 觀察右美托咪定(DEX)對術中止血帶引起的心血管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46例下肢骨折患者行全麻手術治療,以麻醉開始前在10 min內靜脈輸注完1 μg/kg負荷劑量右美托咪定,術中持續輸注0.5 μg/(kg?h)右美托咪定至術畢的23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組,將采用與觀察組相同輸注方法輸入等量生理鹽水進行手術麻醉的23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將兩組T0(入手術室后)、T1(止血帶充氣前)、T3(充氣后20 min)、T5(充氣后40 min)、T7(充氣后60 min)、T8(止血帶松開后5 min)、T9(止血帶松開后10 min)ISBD(有創收縮壓)、IDBP(有創舒張壓)、HR(心率)、BIS值(腦電雙頻譜指數)指標作以比較。結果 以T0為參照,兩組患者HR、BIS值、IDBP、ISBD指標水平在T1呈下降趨勢(P<0.05),T1與T0時兩組患者前述各項指標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以T1為參照,對照組患者HR、IDBP、ISBD指標在T3~T8時上升趨勢,T7時是前述指標峰值出現的具體時間點(P<0.05)。觀察組患者HR、IDBP、ISBD指標在T1~T9時未發生顯著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IDBP、ISBD指標指標在T3~T8時呈上升趨勢且高于觀察組(P<0.05)。組間對照比較兩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與拔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全麻狀態下止血帶引起的心血管反應右美托咪定發揮著良好抑制作用,且不存在延遲患者術后清醒時間現象。
右美托咪定;止血帶;心血管反應
止血帶是四肢外科手術中常用的一種止血輔助工具,止血帶的主要作用是創造無血術野,為手術提供有利操作環境,然而止血帶使用超時會誘發患肢缺血所致止血帶反應,肢端疼痛常讓患者無法忍受,不僅如此進行性加重的心動過速、心血管反應即便通過全麻下加深麻醉或增加鎮痛藥物進行控制也難以達到理想效果,一定程度上增加手術與麻醉管理難度。被臨床視為全麻輔助藥物的右美托咪定是一種新型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其主要作用為鎮痛、鎮靜、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用于臨床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控制治療效果顯著,同時使麻醉維持過程中麻醉劑與鎮痛劑應用劑量大大減少[1]。
本研究選取46例下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應用右美托咪定進行手術麻醉與持續輸注生理鹽水復合其他麻醉藥物進行麻醉的患者心率、血壓、BIS指數,旨在探究DEX對全麻下手術患者術中止血帶應用所致心血管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擬定本次研究病例選取的時間范圍為2015年8月~2017年2月,病例來源科室為骨科,選取數量為46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9例;年齡16~48歲,平均年齡(32.4±4.7)歲;體質量范圍47~72 kg,平均體質量(64.2±3.8)kg。對照組中男12例,女11例;年齡15~47歲,平均年齡(32.1±4.8)歲;體質量范圍46~73 kg,平均體質量(63.7±3.6)kg,性別構成、年齡分布與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納選的病例均無心、腦血管病史,糖尿病或腎功能障礙疾病。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DEX進行麻醉,對照組按觀察麻醉給藥方式輸注等量生理鹽水復合七氟醚、丙泊酚、氧氣混合氣進行麻醉。在手術開始前30 min分別予以兩組患者臀部肌注0.3 mg氫溴酸東蓑若堿與100 mg鹽酸苯巴比妥鈉。患者入室后即行BIS指數監測與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監測,開通靜脈通道,穿刺左側橈動脈置管對有創動脈血壓進行監測。采用第1小時15 mL/(kg?h)輸注復方乳酸鈉林格液,之后維持10 mL/(kg?h)的術中補液方案。使用相同規格注射器輸注DEX與生理鹽水。使用0.05 mg/kg咪唑安定,2 μg/kg芬太尼,0.1 mg/kg維庫溴銨,2 mg/kg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待氣管插管操作完成后分別予以兩組患者吸入濃度為1%~3%的七氟醚與3 μg/mL靶控濃度丙泊酚及氧氣混合氣進行麻醉維持,0.05 mg/kg維庫溴銨與1 μg/kg芬太尼間斷推注間隔時間為30~40 min,機械通氣在氣管插管成功后方可開始。觀察組麻醉誘導前10 min靜脈輸注1 μg/kg DEX,隨后將輸注速率改為 0.5 μg/(kg?h)持續輸注至手術結束[2]。按照相同方法將等量生理鹽水輸入對照組患者體內。根據麻醉深度監測結果調整術中七氟醚吸入濃度,嚴格控制BIS指,使其處于30~40之間。對于麻醉中收縮壓在90 mmHg以下的患者考慮使用5~10 mg麻黃堿糾正治療,對于每分鐘心率小于50次的患者準予使用0.2~0.3 mg阿托品治療,必要時可考慮重復給藥。
1.3 觀察指標 組間比較T0、T1、T3、T5、T7、T8、T97個時間點患者HR、BIS值、IDBP、ISBP指標水平。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與拔管時間并行組間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時間點HR、BIS值、IDBP、ISBP指標組間比較結果T0時HR、BIS值、IDBP、ISBP指標組間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與T0時比較,兩組患者T1時HR、BIS值、IDBP、ISBP指標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前述各項指標降低后水平與對照組近似,不具備統計學意義。組內比較T1~T9時BIS植未發現明顯改變,T1~T9時BIS植組間比較亦未存在顯著性差異,BIS值組內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T3時HR、ISBP、IDBP指標水平明顯高于T1時,并且前述各項指標水平在T7時達最高(P<0.05),在T8時雖有所降低但仍高于T1時(P<0.05)。對照組 T9時 IDBP指標水平高于 T1時(P<0.05)。T3~T8時IDBP、ISBP指標組間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點對應的HR、ISBP、IDBP、BIS指標水平組間比較結果(x±s)
2.2 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與拔管時間組間比較結果 觀察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與拔管時間為(8.4±2.8)min、(12.8±3.9)min;對照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與拔管時間為(8.2±2.9)min、(12.7±4.0)min,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止血帶在四肢開放性外科手術中應用能很好控制出血,為手術操作創造有利環境[3]。但采用神經阻滯麻組或椎管阻滯麻醉的患者術中應用止血帶止血肢體遠端會產生嚴重不適,即臨床所說止血帶痛,即便使用麻醉劑或止痛劑也難以緩解。此種情況下全身麻醉患者血壓與心率持續升高,表現出明顯的心動過速與血壓增高,不僅對手術開展造成影響,同時可能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血壓與心率只有在止血帶解開后方才逐漸恢復,對于止血帶應用所引起的心血管反應,采取增加鎮痛藥物與加深麻醉深度進行控制也很難達到理想效果[4-5]。本文研究數據顯示對照組患者血壓、心率在T3時呈上升趨勢,T7時達峰值水平,T8時雖有所降低但并未降至T0時水平。
雖然臨床目前并未闡明止血帶應用疼痛產生機制,但認同止血帶疼痛屬傷害感受性刺激這一觀點。由于止血帶疼痛產生機制尚不明確,所以臨床對其治療與處理也缺乏特異性。Zalunardo M與Maruyama K等研究報道術前靜脈注射或口服樂可定對止血帶疼痛具有一定緩解作用,但樂可定的鎮靜鎮痛效能弱,存在激動血管平滑肌α1受體促進血壓升高的風險。同α2腎上腺素能受體親和力可達樂可定8倍的DEX是一種新型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其鎮靜、鎮痛、抗焦慮效果均遠強于樂可定。Joy A等研究報道DEX在術中應用對止血帶所引起的心血管反應具有良好抑制作用。本文觀察組患者血壓、心率在與對照組相同BIS值下維持穩定狀態,反觀對照組在麻醉深度未改變,止血帶壓迫止血時間延長的情況下患者血壓與心率呈持續上升趨勢,由此反映,DEX確實可以有效抑制止血帶壓迫止血所引起的心血管反應,且不存在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與拔管時間延遲現象,本文兩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與拔管時間近似。
綜上所述,對于全麻狀態下止血帶應用所引起的心血管反應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抑制作用,實現對患者血壓與心率穩定的有效維持的同時,并未對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與拔管時間產生影響。
[1] 任志明,周峰,楊海濤.右美托咪定聯合靜脈麻醉藥抑制止血帶引起的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29(2):169-173.
[2] 黃慶清,林釵,翁迪貴.全麻下鹽酸右美托咪定抑制下肢止血帶相關性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16,38(1):80-82.
[3] 王戟鋒,莫菊彩,瞿玉蓮.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氣管插管誘發心血管反應的效果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6(4):492-494.
[4] 喬曼,吳敬峰,張巧敏,等.溫經通陽活血方聯合右美托咪定對術中使用止血帶后引起的不良反應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6,22(15):65-66.
[5] 戴萍,蔣奇明.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上肢止血帶反應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18(6):129-1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64
詹如富,E-mail:pjzhai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