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峰,鄭正茂,朱嘯峰
(上饒市第二人民醫院傳染病區重癥肝病科,江西 上饒 334000)
硫普羅寧聯合替比夫定對乙肝患者肝纖維化指標及肝功能的影響
韓峰,鄭正茂,朱嘯峰
(上饒市第二人民醫院傳染病區重癥肝病科,江西 上饒 334000)
目的 探討給予乙肝患者硫普羅寧聯合替比夫定治療對其肝纖維化指標及肝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于本院門診就診的乙肝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替比夫定片治療,觀察組給予硫普羅寧聯合替比夫定治療,對比分析兩組臨床療效、肝纖維化指標及肝功能指標。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1.1%,明顯低于觀察組的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CⅢ、HA、C-Ⅳ、LN均比治療前下降,但觀察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BiL、GGT、ALT、AST均比治療前下降,但觀察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乙肝患者硫普羅寧聯合替比夫定治療的效果較好,可明顯提高肝功能,改善肝纖維化指標。
硫普羅寧;替比夫定;乙肝;肝纖維化;肝功能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種常見傳染性疾病,近年來,此疾病的患病數量逐漸增多。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病情復雜、危害性大、傳染性強的特點,易轉化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式,臨床上常采用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減輕肝損傷。臨床大量試驗發現,給予乙肝患者抗病毒及抗纖維化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改善肝功能的重要手段[2]。因此,本研究探討了給予乙肝患者硫普羅寧聯合替比夫定治療對其肝纖維化指標及肝功能的影響,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門診就診的乙肝患者9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19~52歲,平均年齡(36.5±3.9)歲;病程0.5~26年,平均病程(17.5±6.3)年。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19~53歲,平均年齡(36.8±4.0)歲;病程0.4~27年,平均病程(17.1±6.5)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 乙肝病毒標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DNA等呈陽性;臨床上具有慢性乙型肝炎的癥狀;肝功能異常及情況發生改變者。排除標準:近期接受過核苷、核苷酸類藥物治療者;患有其他類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臨床資料不全者。
1.3 方法 對照組口服替比夫定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28)治療,1次/d,600 mg/次。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口服硫普羅寧(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620)治療,3次/d,0.2 g/次。兩組均治療18周。
1.4 評價指標 臨床療效評定[3],無效:肝功能指標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有效:癥狀有所改善,肝功能指標下降≥50%;顯效:癥狀消失,肝功能相關指標正常。總有效=顯效+有效。應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對肝纖維化指標進行檢測,包括Ⅳ型膠原(C-Ⅳ)、透明質酸酶(HA)、Ⅲ型膠原(PCⅢ)、層黏蛋白(LN)。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肝功能指標進行檢測,包括血清總膽紅素(TBiL)、谷氨酰轉肽酶(GG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1.1%,明顯低于觀察組的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44,P<0.05),見表1。
2.2 肝纖維化指標 治療前兩組PCⅢ、HA、C-Ⅳ、LN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PCⅢ、HA、C-Ⅳ、LN均比治療前下降,但觀察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對比(x±s)
2.3 肝功能指標 治療前兩組TBiL、GGT、ALT、AST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TBiL、GGT、ALT、AST均比治療前下降,但觀察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x±s)
乙肝病毒發生長期持續的復制易致使肝臟發生炎癥壞死,是導致乙型肝炎病情不斷進展的主要原因,慢性乙型肝炎極易形成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肝病進展的階段,部分乙肝病毒攜帶者或慢性肝炎患者均會存在相應的肝纖維化情況,以往臨床上普遍認為慢性乙肝致使的肝纖維化與肝硬化是不可逆的。但近年來大量臨床試驗發現[4],合理有效的治療可將慢性乙肝的肝纖維化情況逆轉。因此,給予乙肝患者相應的抗病毒、抗纖維化等治療對于其預后尤為重要。
硫普羅寧是一種新型的藥物,屬于巰基甘氨酸類藥物,目前已在不同程度的肝損傷的治療中廣泛應用,可有效退黃、降低轉氨酶、促進肝功能水平逐漸恢復正常。硫普羅寧主要是通過將線粒體中的ATP酶的相關活性明顯降低,進而促進ATP能量提高,達到改善肝細胞功能的效果,有效對抗肝損傷;另外,此藥物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將成纖維細胞Ⅰ、Ⅲ前膠原mRNA的相關表達明顯抑制,將相應的膠原蛋白的合成有效抑制,進而有效發揮抗氧化作用[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肝纖維化及肝功能相關指標均比治療前下降,但觀察組下降明顯,說明硫普羅寧聯合替比夫定治療乙肝的效果較好,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考慮其原因在于替比夫定是一種新型的左旋核苷類藥物,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慢性乙肝。其藥理作用為:在相關細胞激酶的作用下通過磷酸轉化為替比夫定5’-腺苷,將HBV-DNA多聚酶活性抑制,結束HBV-DNA鏈的延長,加速HBV-DNA轉陰[6]。另外,替比夫定不僅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還能減緩肝纖維化的進程,起到長久、顯著的效果,利于長期將HBV抑制,減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7]。硫普羅寧側鏈上游離的巰基,可將機體內相關的自由基有效清除,增強肝細胞膜的穩定性;將谷胱甘肽的濃度有效維持,從而提高肝臟解毒的作用;加速脂質發生氧化,同時減少脂質吸收,從而減少機體脂類代謝及其相關代謝產物的沉積,起到護肝、抗氧化的效果[8]。
綜上所述,給予乙肝患者硫普羅寧聯合替比夫定治療的效果較好,可明顯改善肝功能,減緩肝纖維化,減輕臨床癥狀,有效控制病情,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并應用。
[1] 黨和勤,王麗,李振山,等.替比夫定與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對病毒載量的影響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9):4368-4370.
[2] 王建國.阿德福韋酯結合微生態制劑用于乙肝肝硬化治療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1):78-79.
[3] 忻巧娜,王邦才.王邦才教授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經驗淺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1):38-40.
[4] 肖祥云,胡雍,嚴冬霞.心理干預聯合拉米夫定對慢性乙肝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2016,22(23):97-98.
[5] 吳丹娜,劉慧,王敏,等.某三甲醫院近5年核苷類抗乙肝病毒用藥狀況[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19):1685-1688.
[6] 王準,龔天斌.3種常用改善肝功能藥物治療藥物性肝損傷的效果比較[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4):761-763.
[7] 梁桂才,葉新山.新型左旋核苷類似物替比夫定(LdT)治療乙肝相關性疾病臨床進展[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2):336-339.
[8] 呂玉芳.硫普羅寧聯合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6,31(1):66-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