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樓英,齊引娣,李菊姿
(1.德興市人民醫院,江西 上饒 334200;2.德興市中醫院,江西 上饒 334200)
護理安全干預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程樓英1,齊引娣2,李菊姿1
(1.德興市人民醫院,江西 上饒 334200;2.德興市中醫院,江西 上饒 334200)
目的 研究護理安全干預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行手術治療患者12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結果 護理干預后患者護理質量評分(85.3±7.6)分,低于觀察組(96.2±2.3)分,且護理滿意度83.3%低于觀察組9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缺陷與醫療糾紛發生率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應用護理安全干預效果明顯,可有效提高護理與管理質量。
護理安全干預;手術室;安全管理;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
手術室是一種為患者提供手術與搶救的重要場所,與患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若手術室的任一環節出現缺陷,易引起醫療糾紛、患者生命安全受到損害等無法預想的不良后果[1]。手術室的工作具有專業性與服務型等特點,是專門維護人們健康安全而進行的工作。故對手術室加強安全管理是目前臨床醫學研究的重點[2]。臨床研究表明[3],護理安全是安全管理手術室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護理安全干預能為手術提供保障,可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發生。本研究為分析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實施護理安全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手術治療患者120例進行研究。入選患者均無精神疾病,治療依從性較好,且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18~70歲,平均(38.5±5.4)歲;14例行骨外科手術,23例行普外科手術,7例行肝膽外科手術,13例行腦外科手術,3例行其他手術。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9~69歲,平均(39.5±4.9)歲;15例行骨外科手術,22例行普外科手術,8例行肝膽外科手術,12例行腦外科手術,3例行其他手術。兩組患者在手術類型、年齡等基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入院健康宣教、病情觀察、用藥指導及出院指導等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采用護理安全干預,內容如下:①術前干預。術前護理人員對手術室進行常規清潔與消毒,隔離安置無菌物品,確保手術用品齊全,保證手術室無菌環境。且在術前1 d、術前1 h、進入手術室前、麻醉與開始手術前,護理人員仔細核對、確認患者的基本信息、麻醉與手術醫師。②術中干預。臺上給予患者用藥前醫護人員對使用的藥品種類、名稱、禁忌史、濃度與有效期等進行仔細核對,備好無菌注射用品。臺下使用藥品前由護理人員與醫師仔細核對,遵照醫囑用藥,藥品使用后將藥品標簽保留,將使用的藥品劑量與用藥時間記錄下來,并將記錄做好備份。給予需輸血的患者行輸血治療,輸血前核對血袋標注的血型與有效期,確保準確后再行輸血。術畢護士對手術所用的器械與敷料進行清點,保證無殘留物在患者體內,后由醫師將患者體腔關閉。體腔關閉后護理人員對器械進行再次清點,在交接前確保藥品清點和手術完全完成;若為緊急手術則無需交接,但護理人員應做好手術記錄。③術后干預。醫護人員完整填寫病理檢查、申請單、血液及其他標本標簽,保證與其相應的申請單保持一致,避免出現錯檢和漏檢。術后護理人員做好巡查與預警工作,密切觀察每位患者的病情變化,對病情進行檢測;并對患者的陪護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指導,對患者的體位做好護理,避免并發癥與不良事件發生。所有參與手術人員在每次手術結束后,對相應的手術過程進行總結,對術中出現的缺陷進行討論,指出不足之處,進行指導與改正,保證下次手術質量。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護理缺陷與醫療糾紛發生率。護理質量:采用護理質量評分量表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定,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效果越好。護理滿意度:在患者意識恢復清楚至出院前,向患者發放本院制定的調查問卷,統計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得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比較滿意,70~79分為滿意,得分<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用統計軟件SPSS 19.0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干預后對照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x±s,分)
2.2 護理滿意對比 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2.3 護理缺陷與醫療糾紛發生率對比 護理后對照組患者出現護理缺陷8例(13.3%),醫療糾紛3例(5.0%);觀察組患者發生護理缺陷2例(3.3%),無醫療糾紛發生。對照組患者護理缺陷與醫療糾紛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7,P<0.05)。
醫療糾紛是指醫院提供給患者的醫療服務存在醫療缺陷或過失,對患者造成損害,由院方擔當相應責任,但醫患雙方所持意見不同,所引發爭執的過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法與習慣的改變,疾病發生率呈增長趨勢,手術患者數量上升,醫療糾紛隨之增加。手術室因其存在的意義與特殊地位,工作節奏快,時間長、人員的流動性和涉及范圍大,相應的醫療風險與醫療糾紛發生率高于其他部門。因此應用完善、可靠的護理安全干預管理手術室,對降低手術室發生的醫療風險有重要意義[4]。
有研究顯示[5],由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安全干預,可避免出現病房檢測不當、手術部位與人員安排錯誤、消毒不徹底、手術器械存在質量問題、技術不佳、物品遺留患者體內、分工不明及與醫師溝通不當等醫療缺陷,護理人員對醫療衛生與安全負責,是手術室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在手術室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對觀察組60例患者實施護理安全干預,而對照組則實施常規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低于觀察組,且護理滿意度83.3%,低于觀察組96.7%;對照組患者護理缺陷與醫療糾紛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上述結果說明,給予護理安全干預管理手術室,可有效改善護理人員護理態度與技術,提高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降低護理缺陷與醫療糾紛發生率。這是因為本研究所實施的護理安全感與較常規護理更注重護理實施的安全性、針對性及綜合性,通過對重點病患進行健康教育,對手術進行經驗總結,可較好的避免人為引發的不良后果,改善護理水平,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6]。同時對手術中出現的缺陷與實務進行總結與分析,對術前、術中與術后進行監督,可預防手術出現安全問題;若出現問題,可及時有效的進行解決,保證手術質量。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采用護理安全干預,對出現的安全隱患能及時發現,并及時解決,降低手術與護理風險,有效提高手術室護理水平,同時可有效降低或避免醫療糾紛出現,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傅光敏.優質護理干預在手術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6):2333-2334,2344.
[2] 唐佳,李冬雪,王志成.護理安全干預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3):313-316.
[3] 楊楠.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1):3831-3833.
[4] 肖群艷.手術室護理安全干預機制的應用與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279-281.
[5] 于菲,楊靜.手術室中患者的風險因素分析和護理安全管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85-187.
[6] 陳翔.手術室護理安全問題與防范措施[J].當代醫學,2013,19(22):1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