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思

本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一張藍圖護民生”,針對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綜合運用多種監督手段,持續監督,一抓到底,業已成為浙江人大增強監督實效的“撒手锏”。
圍繞民生議題,持續“給力”
“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審議意見整改落實情況跟蹤檢查,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執法情況跟蹤檢查……”2017年伊始,省人大常委會公布年度監督工作計劃,民生方面的議題不在少數。而其中,跟蹤監督的議題占了不小的分量。
2017年9月12至14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榮祥帶隊赴寧波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跟蹤檢查。檢查組前往寧波市鎮海區、高新區、慈溪市、杭州灣新區等地,實地察看了部分廢氣治理項目、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建設運行情況和碼頭、建筑工地揚塵控制情況。
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絕非偶然,2015年以來,為回應百姓對藍天白云的渴望,省人大常委會以“不見成效不收兵”的氣勢,監督“治氣”不遺余力。當年,省人大常委會采取統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
2016年4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聽取了省政府關于大氣污染防治法執行情況的報告,并向省政府提交了大氣污染防治執法檢查審議意見。
今年6月至9月,為了解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省人大環資委組織跟蹤檢查組,先后赴杭州、寧波、湖州、紹興、金華、舟山等6市開展現場檢查,同時委托其他5個設區市人大常委會根據本地實際組織檢查。
事關百姓之事,人大盯牢不放,“跟蹤監督”“持續監督”,提升了人大監督的實效,也彰顯了人大監督的“韌勁”與“硬氣”,而這也是本屆以來人大監督的必然軌跡。
2016年11月初,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姒健敏帶隊的檢查組,奔赴麗水開展食品安全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
檢查組在麗水市、慶元縣和云和縣,實地檢查了鄉鎮食安辦、基層監管站所、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加工小作坊、農貿市場、學校等相關場所;聽取了市、縣政府關于食品安全體制機制建設、重點難點問題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匯報;與人大代表、監管人員、企業代表座談,聽取他們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與建議。
食品安全不僅是關乎老百姓柴米油鹽的“家事”,更是關乎國家興衰榮辱的“國事”。為此,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持續發力,捍衛舌尖上的安全。2012年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一法兩規”實施情況檢查,共向浙江省政府提出三大方面27條具體整改落實意見;2013年、2014年,針對整改意見落實情況,連續開展食品安全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2015年10月,“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實施,省人大常委會圍繞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設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全省食品安全執法檢查。
“我們的監督,關鍵要多一些‘回馬槍,要對一些整改不力或者沒有整改到位的問題,深究原因并對癥下藥,督促問題徹底解決。對回查中仍然不改的,要責令其限期整改,敷衍了事的,就要拿出點剛性監督手段,促其改進。”一位常委會組成人員如是說。“這樣一年又一年,監督主題不變,監督議題突出延續性,食品安全整治氛圍更濃了,部門監管水平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掘九井而無一水,非無水也,力不及也。”人大監督不可能一蹴而就,守護民生也非一時之事,監督“東一榔頭西一棒”,結果只能是“雨過草皮濕,風過草抬頭”。本屆省人大常委會“咬定青山不放松”,緊緊“盯牢”事關百姓民生的熱點問題,持續發力,體現了人大監督的“硬氣”與“擔當”。
問題導向,找準“靶子”,在精準精細解決問題上求實效
近年來,全省重拳整治養殖污染,但在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也出現簡單的關停“一刀切”等問題。對此,2016年3至4月,省人大農委調研組,赴杭州、嘉興、紹興等市和余杭、臨安、海鹽、桐鄉、嵊州、龍游、天臺等縣(市、區),就畜牧業轉型升級情況進行實地調研。
調研組聽取了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實地考察了17個養殖場、畜牧產品加工企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養殖戶轉產轉業園區等現場,并與當地人大代表、鄉鎮干部、養殖業主進行了交流座談。
調研中了解到,3年來,全省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畜牧業結構布局加快調整優化,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有了新進展。
但與此同時,全省各地仍不同程度存在“發展畜牧業與保護生態環境關系的認識還不到位”、“農牧結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難以落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仍停留在‘盆景階段”、“調入量大幅增加后帶來的監管壓力持續加大”等4大突出問題。
“‘糧豬安天下,畜牧業是保障城鄉居民供給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也是我省農業十大主導產業之一。當前豬價高企,由于利益驅動極易發生復養、超養等違法行為,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保持定力,堅持不懈地深化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關于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情況調研的報告》以專報形式,于2016年5月11日報送時任省委主要領導。
報告針對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中存在的問題,鮮明提出,要切實轉變畜牧養殖發展方式。“依據農業發展空間和環境承載能力的要求,嚴格執行禁養區、限養區和宜養區的規定,科學合理地規劃‘哪里養和‘養多少。”
報告建議,“加快研究出臺促進有機肥加工、使用的政策措施,全面深化農牧對接,加快推進養殖廢棄物產業化綜合利用,確保畜禽排泄物變廢為寶,在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報告得到時任省委主要領導重視和批示。旋即,省農業廳于2016年5月20日召開廳黨組(擴大)會議,專題部署“打好打贏畜牧業轉型升級攻堅戰”,實施好美麗牧場“五大工程”計劃。
2016年5月26日至27日,省政府在桐鄉召開全省畜牧業轉型升級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推進會。5月27日下午,省農業廳緊接著在桐鄉召開全省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會議。endprint
2016年10月8日,農業部正式批復同意浙江創建全國首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省。2016年11月30日,全省畜牧業轉型升級現場會在金華召開。我省新一輪畜牧業轉型升級的征程就此開啟。
不走形式,“環環相扣”一以貫之求實效
有人擔心,圍繞同一議題,持續幾年跟蹤監督,會不會只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只有形式上的轟轟烈烈,而少了真真正正的實效。面對這樣的質疑,省人大常委會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2013年,本屆省人大常委會的開局之年,浙江一些地區相繼發生了懸賞環保局局長下河游泳、部分河道漂浮死豬等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根。對浙江,人們腦海里浮現的往往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但很少有人知道,地處江南水鄉的浙江,全省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756立方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曾經創造經濟奇跡的浙江,面對水污染等“成長中的煩惱”,如何攻堅克難,匯聚發展的正能量,省人大常委會在換屆后的開局之年開展的首次執法檢查,就鎖定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飲用水水源保護。
2013年6月3日至8日,省人大常委會組織5個執法檢查組,分赴麗水、溫州、嘉興、湖州、杭州、舟山6個設區市,重點圍繞水源地規劃建設、水源地環境質量及綜合整治、農村水源地保護、水源地保護能力建設等四方面內容開展檢查。在之后的審議中強調了飲用水保護工作省政府需整改落實的10個重點內容。
2014年,省人大常委會繼續采取全省統一部署、上下配合聯動的方式,在全省范圍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執行情況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組成3個檢查組,赴杭州、寧波、湖州、嘉興、金華、麗水等6市,跟蹤檢查審議意見提出的10個方面整改內容,重點是6個跨界水源地保護情況、水源保護區內55家違法企業或設施的關停取締情況、72處安全隱患整治情況、13個水源地水質超標問題及縣級備用水源的規劃建設情況,并委托其他市人大常委會自行檢查。
不難看出,這些監督雖然都是圍繞“飲用水水源保護”這一主題,但每年針對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連續監督。并且在具體操作上,下一年度的監督內容,是對上一年度的監督的呼應。如,2014年的監督,主要針對2013年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進行,但同時,又有側重點。
而這,只是省人大監督“治水”的一個縮影。“治水”是一個系統工程。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監督以來,就有明確的認知。
2013年10月,“菲特”強臺風正面襲擊浙江,各地均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也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擔憂,雨季、汛期來襲,浙江是否依然會水漫金山?
防洪水、排澇水是“五水共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洪澇問題如何解?浙江“治水”工作面臨新問題。
2013年底,在謀劃新的一年工作時,省人大常委會將防洪排澇專項審議工作作為貫徹省委“五水共治”決策重頭戲排上了議事日程。2014年6月,省人大常委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上下聯動的防洪排澇工作調研,赴水庫、觀海塘、看江河、上堤防、查設施,調研組深入一線進行了實地考察。2015年7至8月,省人大常委會繼續對省政府整改落實意見情況進行跟蹤督查。省人大農委組織4個組分赴寧波、湖州、紹興、金華、臺州等地開展了跟蹤督查,并委托杭州、嘉興市人大農委在本轄區內進行了督查。
山水林田湖本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省人大常委會科學設置監督議題,環環相扣,抓住“科學治水”這一主線,系統規劃,一以貫之,改變“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監督方式,讓督水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監督“組合拳”讓浙江的水更清,餐桌更安全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從2012年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已連續3年進行食品安全執法檢查,但食品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請問食安辦,存在哪些突出的問題,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現在學校及周邊的食品安全令人擔憂,對于家里有孩子上學的市民來說非常關注,請問省食藥局采取了什么長效措施來保障學校周圍的食品安全?”
2014年11月26日,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了食品安全審議意見整改落實情況的專題詢問會。來自全省各部門的近30位負責人就食品安全問題接受了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們的詢問。
自2011年9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就2010年度財政決算報告首次開展專題詢問,這一嶄新的監督形式隨之進入公眾視野,成為完善人大監督工作方式、增強人大監督工作實效的有利途徑。
為了使專題詢問更有成效,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多次召開不同類型的調研座談會,梳理近年來省人大代表提出的相關議案、建議和群眾來信來訪情況,分別通過書面和網絡形式向全省人大代表和普通群眾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確定具體問題,增強針對性、專業性;同時,改變以前“先審議后詢問”的做法,變為先專題詢問再安排分組審議,加深常委會組成人員對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了解;在提問和回答過程中,增加了追問和現場提問環節,“真刀真槍”,防止專題詢問流于形式。
監督的力量,在于動真。滿意度測評是增強監督實效的另一種嘗試。
2014年9月26日上午結束的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在聽取和審議了省政府關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省人大常委會關于跟蹤檢查飲用水水源保護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基礎上,進行了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為總體評價基本滿意。
為做好此次測評工作,2014年5月20日,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專門研究通過了《關于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落實情況滿意度測評的實施方案》。
“這是監督形式的小改進,卻是增強監督實效的大進步。”一位常委會組成人員說,“這種測評方式,提高了常委會的審議質量,也促進了政府高效行政、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如果說跟蹤監督已經成為增強人大監督實效、推動重點和難點問題解決的一個有效辦法,那么這個辦法與“跟蹤檢查‘回頭看”“滿意度測評”“專題詢問”“聽取審議報告”“網上問卷調查”手段交叉使用、接力推進、形成合力,又激活出更為奇特的監督效果。
如在2013年開展食品安全審議意見落實情況跟蹤檢查時,為增強檢查針對性、有效性,檢查組還利用浙江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臺,開展食品安全網上問卷調查,開辟專門交流討論區,共有1900多名代表參與了平臺活動,效果良好。
又比如,早在2012年9月省人大常委會開展食品安全專題詢問時,就有委員向省食安辦拋出“監管體制如何實現‘無縫對接”的詢問。緊接著,在2013年和2014年省人大常委會連續開展的食品安全審議意見落實情況跟蹤檢查中,“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設”都是檢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現在這種情況不會再出現了,存在的監管間隙、漏洞都由食藥監部門來負責。”而在2015年10月,當省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組再次開展檢查時,得到了明確的答案。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正是憑著“一抓到底”的韌勁和魄力,一年連續一年監督,浙江的水更清了,餐桌更安全了,民生熱點和難點問題也正按著清晰的“路線圖”逐步解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