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智能手機越來越“聰明”,而手機用戶卻越來越“蠢”了。我們的家用電器正在逐步智能化,汽車在學習駕駛自己;各種各樣的APP幾乎可以幫你做任何事,并且做得更好;你可以通過口袋里或手上的Wi-fi設備獲得所有知識的答案。毫無疑問,數字智能正在以迅猛的速度發展。然而,數字智能會對生物智能造成怎樣的影響?
數字設備對記憶力的影響
互聯網、數字設備和軟件正日益占領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思考和行動的一部分。它們大大超出了我們的心智能力,逐漸縮小了我們的記憶容量。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調查中,研究人員對18500名18~99歲之間的群體進行了記憶狀況的調查,發現有20%的人存在記憶問題。令人驚訝的是,這其中有14%是18~39歲的年輕人。
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也發現了同樣令人擔憂的跡象。在日本的150名年輕人中,每10人就有1人的記憶功能非常糟糕。實際上,情況很嚴重,主導這項研究的神經科學家澤口俊之認為這是一種“腦功能障礙”。
“他們失去了記住新事物,提取舊數據,區分重要與不重要信息的能力?!彼f:“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蠢了?!?/p>
韓國人為這種年輕就非常健忘的病征起了一個名字:數字癡呆癥。它指的是類似于腦損傷的認知功能衰退。有數碼癡呆癥的人會忘記自己的電話號碼,在遇到需要大量記憶的考試時都會以失敗告終。首爾圣瑪麗醫院精神科醫生金大津指出,過度使用智能手機會損害長期記憶。
據嘉川大學吉醫學中心的金博士說,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導致了大腦不平衡的發展,他說:“由于智能手機的使用主要刺激大腦左側,而與注意力關聯的大腦右側會逐漸退化,降低注意力和記憶廣度?!?/p>
搜索引擎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
數字世界正在改變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例如,我們會覺得沒必要去記住太多東西,因為我們總是可以問Baidu或Google。
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Google對記憶的影響:查找資訊的便利對認知的影響”發現,如果能在網上找到所需的信息,人們就不愛動腦去記。
他們將其稱為傳遞性記憶(transitive memory)。當人們不記得某些信息時——名人的名字、首都、重要的日期、地址、聯系人姓名等等——他們可以輕松地從其他地方獲取這些信息,比如上網。問題是,大多數專家認為,那些儲存在我們大腦中不常用的記憶最終會消失。就像他們所說的:“要么使用它,要么失去它。”
記憶衰退對年輕人的威脅
許多年輕人日復一日地經歷著損害記憶力的生活和情感刺激。
很明顯,毒品和酗酒會損害人們的記憶力;不良的飲食習慣、睡眠不足、缺乏鍛煉、慢性壓力也會對腦功能產生負面的影響;抑郁是導致記憶力下降的最大的風險因素之一。
不幸的是,以上這些問題年輕人基本都會“躺槍”。美國克拉克大學調查發現,在1000名年輕人中,有72%的人對生活感到壓力。此外,有33%的人自稱經常感到抑郁。綜上所有因素,加上又十分依賴智能手機的年輕人似乎有被削弱智力的風險。
如何防止記憶衰退
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均衡、睡眠充足、鍛煉身體,都能增強大腦機能。運動促進血液流動,使大腦吸收更多的新鮮氧氣和營養物質。睡眠幫助我們鞏固和整合新的記憶。
研究表明,學習新技能也可以增強腦功能,提高記憶力。通過反復地刺激兩個神經元就會強化它們的連接。當這些神經元之間建立了強大的連接后,刺激第一個則更可能激發第二個。
當我們享受高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它的副作用。戒掉你的手機癮,給大腦參與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多看看書。研究表明,人們閱讀紙質書籍比閱讀電子書能記住更多信息??偠灾?,讓我們成為技術的主人,而不是被它們所“吞噬”。
(來源:壹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