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國連

2017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修訂通過了《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現行《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是2002年制定實施的,于2007年作了修改,對于加強我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推進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新常態,綜治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現行條例的一些規定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黨的十九大對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廣大人民群眾也對社會治安穩定和平安建設滿懷新的期待。
十年來,我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全面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效顯著,在承擔G20杭州峰會維穩安保相關工作期間,探索積累了許多新經驗、新做法。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并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措施用法規形式固定下來,進一步提高新時期社會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更好地適應綜治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省人大常委會對現行條例及時進行了修訂。
貫徹綜治新理念 明確綜治組織職責
根據中央有關要求和精神,修訂后的條例規定,綜治工作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專項治理,注重聯動融合、社會共治。同時,進一步強化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年度工作計劃,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并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情況納入綜治工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領導責任制,并定期進行考核評價;國家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為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第一責任人。
綜治組織在黨委和政府領導下,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使各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并形成合力,是做好綜治工作的基礎。為此,修訂后的條例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了規定。一是,采取具體列舉方式明確省、市、縣、鄉四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應當履行的八項職責。二是,要求省、市、縣、鄉和村(社區)五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綜治工作平臺),整合現有資源、人員、設施,運用信息技術,為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能力提供支撐。三是,明確網格管理制度。網格化管理是我省綜治工作實踐中探索和積累的成功經驗,條例對此作了相應規定,要求縣級綜治組織制定網格劃分和管理的具體辦法,明確相應標準、程序和管理措施,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根據管理辦法在村和社區劃分網格、配備網格管理人員,同時,條例對網格管理人員的職責予以明確。
綜治措施“劃重點”“有亮點”
綜治工作涉及面廣、涉及部門和單位多,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綜治體制機制,采取切實可行的綜治措施,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應用,促進不同部門、單位間協同配合,是做好綜治工作的重要保證。
修訂后的條例明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行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綜治組織協調、部門共管、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體制機制;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全省統一的綜治工作信息化平臺,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和有關部門應當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深度融合,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和聯網應用,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智能化水平;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海上治安管理,沿海地區可以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整合執法資源,建立海上綜合執法機制;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建立健全協商、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銜接協調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司法機關在工作中發現有關單位工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存在重大治安隱患的,應當及時向同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報告,并依法向有關單位提出整改建議;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其服務管理領域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對相關行業全面實施“實名制”的規定,是本次修訂的一大亮點。修訂后的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房屋租賃和民宿入住、郵件和快件寄遞、散裝汽油和瓶裝燃氣購買、公路長途客運和水上長途客運購票、機動車租賃以及電話和網絡用戶,實行實名登記制度,同時明確政府有關部門相應監督管理職責。
同時,修訂后的條例要求,加強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人員、重點公共設施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并對社會治安重點區域和社會治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建立對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人群的社會心理預警、疏導機制,規定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予以救治救助。
共建共治共享 強化社會參與
綜治工作涉及社會方方面面,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堅持黨委和政府領導下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此,修訂后的條例從三個方面作了規定。一是,各級人民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相關社會組織依法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具體工作。二是,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規定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村(居)民委員會可以建立群防群治組織,建立日常治安防范制度,并可以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三是,鼓勵公民和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要求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和有關部門建立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機制和渠道,為志愿服務提供便利。
六種情形下通報、約談、掛牌督辦 強化領導責任
明確有關主體責任,是切實貫徹條例規定、做好綜治工作的有力保障。修訂后的條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我省實際,在現行條例規定的基礎上,作了補充和細化規定。
修訂后的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有關地區、部門和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履行或者未正確履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職責,存在規定的六種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予以通報、約談、掛牌督辦,并責令限期整改。
修訂后的條例還規定,掛牌督辦后未在規定期限內達到整改目標的,自整改期限屆滿之日起一年內;有本條例規定情形且危害特別嚴重或者影響特別重大的,自該情形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取消其評選綜合性榮譽稱號的資格,其主要負責人、主管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不得評優評先和晉職晉級,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予以處理。同時明確,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違反本條例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