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與百勝中國(肯德基)聯合推出基于面部識別支付(Smile to Pay)的點餐體驗服務。顧客在店內點餐機上點餐完畢,憑刷臉即可完成支付。經過兩年半的反復實驗調校,螞蟻金服向外界展示了識別機這一技術的可靠性,稱其錯誤率已保持在1/10萬以內。此前,還被期待的指紋支付,在安全度上已經走得很前衛,但識別條件也完全依賴手機。而眼前,脫離手機,基于人臉識別的底層數據,基于公安身份數據系統,顧客不帶任何工具設備,在任何一臺裝有這套系統的識別機上,都能無障礙花錢。相比手機指紋識別,可以說人臉支付的安全驗證更全面。作為非現金交易的新模式,以及正在國外興起的虛擬貨幣的合法化進程,這一切的改變,正在為我們構建一個更為便捷、更為安全的非現金社會。
那么,曾經被馬云倡導繼而被專家倡議更名的“非現金社會”本質究竟是什么?目前國內國外其發展路徑、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監管風險點在哪里?如何與時俱進,最大限度提升我國非現金交易水平,打破地域壁壘,為現代商業社會提供最先進的支付系統平臺及法律保障,這些都是“呼嘯而來”的新問題。面對日新月異的金融變革,相信只有依靠持之以恒的科學立法與執法,才能助力中國為未來全球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本刊編輯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