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近日,有媒體稱央行總行對各分支行下發通知,認為最近一些地區推進的無現金支付方式或螞蟻金服等合作創建無現金城市等活動,其中一些宣傳主題和做法干擾了人民幣流通,對社會公眾產生較大誤解。央行要求各地糾正、引導不合適的提法和做法。有學者指出,“無現金支付”其實應當稱作“非現金支付”更為妥當。那么,馬云口中的“無現金城市”是什么,它對于我們的社會經濟和日常生活有何影響,監管部門如何看待其利與弊?隨著非現金社會步伐的日益臨近,這些都是我們亟須厘清和解答的問題。
非現金社會發展現狀
2015年,微信支付首次提出了“88無現金日”,時間定在每年的8月8日,倡導社會公眾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2016年11月,馬云在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會談時,建議馬來西亞建設非現金社會。2017年2月28日,支付寶對外宣稱,希望用五年時間,推動中國率先進入非現金社會。為此,螞蟻金服發起設立了非現金聯盟,并稱未來兩年將提供60億元來幫助聯盟成員推進非現金進程。
此后,多地政府與螞蟻金服合作推動非現金社會的建設。2017年5月17日,浙江省商務廳發出了關于推進生活服務領域電子支付應用的通知,要求進一步發揮螞蟻金服的支付結算優勢,在全省范圍內推廣生活服務領域電子支付,推動“非現金支付城市”建設。6月15日,武漢市和螞蟻金服聯合宣布,要把武漢打造為“非現金城市”標桿。武漢28家機構和企業加入“非現金聯盟”,表示將推薦使用非現金支付。6月28日,天津市和螞蟻金服簽署合作協議,宣布共同推進天津“非現金城市”建設,年內將逐步實現交通、醫療、教育、社保等領域的非現金化。同樣在6月28日,福州市和螞蟻金服聯合宣布,要把福州建設成“非現金城市”,將從商務、公共服務和政務領域全面推動非現金支付。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國內非現金社會的建設主要還是以各個領域的非現金支付為主要抓手,包括交通、購物、醫療、教育、社保等。非現金支付的主要形式為第三方移動支付。據統計,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快速增長,交易規模達到58.8萬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同比增長381.9%,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發展速度。
“無現金社會”的本質是
非現金交易
“無現金社會”,并非像其名字表征的那樣,是要在全社會范圍內消滅現金的使用。相反,它應當是對我們的當前現金使用方式的一種變革,是基于支付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發展出來的有別于傳統現鈔流通的新現金使用形態。所以,相關專家將起初的“無現金社會”改稱為“非現金社會”。對于我們而言,非現金社會并不是一個太陌生的概念,我們平常使用儲蓄卡、信用卡等非現金載體進行支付交易等都屬于非現金社會的范疇。但銀行卡是非現金社會的初級階段,它在對傳統現鈔的變革上無論是廣度和深度都有巨大的進步空間。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們現在已置身于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新的非現金社會階段,也正是這樣的原因,非現金社會的提法開始真正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目前,我們大致可以按照驅動技術和驅動手段的差異,把非現金社會分成這樣幾個遞進的階段:一是儲蓄卡、信用卡等推動的銀行卡階段;二是移動支付、線下掃碼等推動的第三方支付階段;三是未來生物識別等技術推動的無現金支付和交易階段。發達國家擁有較為成熟和完善的金融體系,信用卡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在非現金支付方式上主要停留在銀行卡支付階段。我國尚未建成一個成熟的信用卡消費文化,便迎來了更為便捷的移動支付,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支付寶、財付通等移動支付渠道,也是由于這種獨特的因素使得無現金社會在我國得到飛速的發展。未來,我們會看到生物識別支付成為非現金社會新的推動力。
非現金社會興起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非現金社會會成為一種趨勢呢?簡單而言,一項被廣為接受的新事物的產生總是為了變更舊事物的種種缺陷和不便。非現金社會之所以來得勢如破竹,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傳統現鈔交易、支付的資金流通形式的低效率和不安全。
現鈔流通有攜帶不便、較難維護、易出現清點錯誤等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現鈔使用還易滋生洗錢等犯罪問題。2016年年底,為了打擊貪污腐敗和黑錢交易,印度突然宣布廢除市面上流通的500盧比(約合7.5美元)與1000盧比(約合15美元)兩款舊版高面值貨幣。比印度稍早,為了打擊欺詐、遏制腐敗、對抗恐怖分子等犯罪活動,歐洲央行也考慮廢除500歐元面值紙幣。一般認為,在實際生活中,大額支付完全可以通過刷卡或網絡支付等手段替代,一般人真正需要使用大額紙幣的機會非常少。相較而言,移動支付等非現金交易手段,由于沒有物理載體且有完備充分的數據信息,可以規避上述種種問題。例如,由于銀行卡支付或者第三方支付可以保留支付各方完備的信息和要素,偵查部門可以準確地追溯資金的來源和去向,這對于反洗錢而言具有重大的價值。
另一方面,社會形態的變革總是由技術手段推動和支撐的,這一點在支付和貨幣載體領域尤為明顯。中國在宋朝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這絕非偶然,因為當時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宋朝,具備了制造紙幣的技術條件。紙幣的問世,既離不開紙的大范圍應用,更離不開印刷術的發展。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經》,刻板13萬塊,北宋國子監印經史書籍,刻板十余萬塊,這些都是宋代造紙和印刷技術集大成的體現。放眼當下,由于技術手段的匹配,目前非現金社會發展也具有了相當強的可操作性。移動設備的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提升為第三方移動支付提供了完美的發展環境。支付寶等現象級產品的出現使得移動支付用戶數大幅提升。同時,移動支付對用戶生活場景的覆蓋度大幅提升使得用戶使用頻率增加。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一種生活中的交易文化,便利店、商場、交通工具等區域,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主流的支付方式。
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
目前如何規制非現金社會
從業務發展的角度來說,非現金社會的紛爭,主要是一個資源與利益重新分配的問題,大家爭的,無非是在未來的行業格局中,誰的份額大一些,誰的利益大一些。但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則是一個新事物的規制和規范問題,特別是,它是一個效率與安全的權衡問題。新事物的發展壯大,總是以它對社會效率的提升和蛋糕的做大為前提的,但效率的快速發展也往往會帶來安全和公平性的問題。如何處理非現金社會高歌猛進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又不至于損害它的效率,是監管部門考慮的主要問題。endprint
總體而言,可以看到監管部門對于非現金社會的各類新事物是持包容、鼓勵的態度的,在第三方支付等新技術剛冒尖的時候給予其足夠的空間進行生長。就目前移動支付最重要的領域第三方支付而言,從2010年開始,監管部門就不斷在出臺和完善規則政策,對這一行業進行規范治理。由于第三方支付是新技術渠道的新事物,監管部門的政策規則也更多地從技術細節的角度進行管控。
2010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從而第三方支付業務正式被納入監管。2012年9月27日,人行發布《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2013年6月7日,人行發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同年7月5日,人行發布《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自2015年開始,監管部門的力度逐漸加強,該年人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2016年3月,發改委、人行聯合發布《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2016年4月,人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2016年8月,央行分別發布《二維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和《銀行卡受理終端業務準入規則》。
前述近十個部門規章,從支付業務的各個方面對非銀第三方支付業務進行了規范監管。其中一個核心的監管思路是,基于用戶不同的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對其開放不同程度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內容。例如將第三方支付賬戶進行分類,對其身份驗證方式、付款限額、余額付款功能等進行區分,Ⅰ類賬戶可以進行非面對面驗證,累計付款限額僅為1000元,且僅能消費或轉賬,Ⅱ類賬戶需面對面驗證身份,累計付款限額10萬元,Ⅲ類賬戶則除了消費、轉賬,還可以進行理財。再如二維碼支付,用戶也被分級限額,A級客戶可以通過協議自主約定單日累計限額,B級、C級客戶支付金額有固定上限,單日累計分別為5000元和1000元。此外,監管部門也明確了支付機構的責任,在權責方面一定程度上向消費者傾斜了法律支持。例如,要求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在合作前劃定好各方權利義務,明確約定交易驗證、信息保護、差錯處理、風險賠償等內容,切實保障客戶資金安全和信息安全。目前來看,由于監管規則的落地,第三方支付的各類風險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這也為非現金社會的進一步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但目前監管部門還沒有在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大數據規制等領域落實太多監管規制,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們國家始終沒有形成個人隱私保護的基礎制度和社會文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初期給予第三方支付等非現金社會事物以更多的發展空間。待未來這些新事物逐漸成形時,可以期待監管部門一定會對我們的金融隱私需求有所回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