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以及消費觀念的更新,國內旅游蓬勃發展,經濟型酒店已經成為旅游行業的投資熱點,其作用也日益突出。經濟型酒店在中國酒店業市場上有很大需求,但要在中國市場上發展它,讓它在激烈的競爭中崛起,必須探討它的理論基礎和發展途徑,發現其經營的客觀規律,為理論創新和實踐運營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經濟型酒店;品牌發展
近年來,高星級酒店的擴張速度漸趨緩和,而經濟型酒店的市場需求卻十分強烈,作為行業新的增長點備受矚目,適合大眾化消費的經濟型酒店正逐漸成為中國酒店業的熱點領域。尤其是2002年至今,國內經濟型酒店跑馬圈似的快速發展,同時外資經濟型酒店集團也已經進入或籌劃進入我國市場。經濟型酒店在中國酒店業市場上有很大需求,但是要在中國市場上發展它,讓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崛起,我們必須探討其理論實質和發展途徑,發現其經營的客觀規律,為理論創新和實踐運營提供理論指導,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乃至整個旅游業的發展。近幾年,經濟型酒店的飛速發展讓學術界也越來越重視它的發展。關于經濟型酒店的定義、發展模式、經營策略等問題,不少學者作了探索性的研究。總結我國經濟型酒店發展以及研究歷程,經歷了以下兩個明顯的階段:
一、起步階段(1997-2001年)
這一時期標志性事件是1997年2月錦江集團在上海推出了第一家錦江之星(胡平,俞萌,2005)。作為國內經濟型酒店的代表性品牌,錦江之星是在一個相對特殊的行業背景下崛起的。從1998年起,全國酒店行業開始虧損,之后的幾年內,雖然中國酒店市場總需求并沒有停止增長,但是同一時間內進入市場的總供給的增長遠遠高于總需求的增長。而造成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酒店供求關系的失衡。沈池俊(1998)則從業態特征、市場潛力、設計和實施等三方面的優勢對經濟型賓館進行了系統的市場分析。1999年到2000年,對經濟型酒店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2001年,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開始增加,張輝(2001)等人認為以城鎮居民為主體的國內旅游市場是發展經濟型酒店的行業基礎。吳小雋(2001)也認為,中國過去的旅游業主要建立在入境旅游上,在滿足國內旅游住宿消費方面存在空檔。質好價優的高星級酒店以及質低價次的社會旅館數量大,而干凈、安全、價格適中的酒店少。
總的來說,這一短暫時期是國內經濟型酒店發展的萌芽時期,研究成果多側重對這一現象進行感性上的認識和分析。
二、全面興起階段(2002-現今)
2002年以來,國內經濟型酒店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如家快捷、莫泰168等國內品牌的迅速崛起引起業內外人士廣泛關注,速八(Super 8)、宜必思(Ibis)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相繼進駐,使國內經濟型酒店市場融入了“國際化競爭”。這些現象引發了業界對這一新型住宿產品更多的理性關注,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對經濟型酒店市場進行全面分析:吳本、吳超(2003)具體分析了國際、國內旅游市場對經濟型酒店發展的要求,提出專業化經營、組建酒店集團、標準化服務和科學化管理是國內經濟型酒店的科學發展路徑;而季哲文(2003)認為大眾化的住宿需求給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提供一個重要的市場保證;顏庭干(2004)提出我國經濟型酒店應積極實施發展品牌化、經營連鎖化、管理專業化規范化、理念國際化的經營戰略。
第二,是關于經濟型酒店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研究。李懷勇(2002)以低星級酒店和部分管理較好的社會旅館為分析主體,提出經濟型酒店的發展重點在于市場、產品和組織三方面進行整合與創新;鄒益民(2003)則提出我國經濟型酒店應該充分重視尋求與國際飯店集團合作、保持一致性和個性化動態平衡、對社會資源系統的利用以及完善的預定和服務網絡四方面問題;陳偉等(2004)對經濟型酒店的集團化模式進行了闡述;李松柏(2004)具體分析了培育經濟型酒店品牌的必要性、存在的主要障礙以及品牌建設的途徑和策略。
第三,是關于經濟型酒店區域市場分布研究:陳杰(2002)通過上海消費者對經濟型酒店關注的因素、居住時間以及心理價位的分析,指出上海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方向;李偉、伍鋒(2004)分析了經濟型酒店在廣州的發展現狀、障礙和發展前景;黃健(2005)則闡釋了重慶經濟型酒店發展滯后的原因、存在的機遇以及策略的運用。此外,還有一些研究人員對南京、秦皇島等地經濟型酒店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同時,具有鮮明品牌識別的強勢品牌比樣樣都好的名牌更能適應消費者的個性化要求。強勢品牌借助清晰的品牌識別所形成的美好感覺,使消費者更易于識別品牌而產生作用的,這比名牌所要求的知名度高、美譽度好、忠誠度高、品牌聯想積極等更符合企業邊際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因此,要想在目前國內比較紊亂的品牌市場上立穩腳步,發展壯大,鮮明的品牌旗幟是一定要扛好的。而建立鮮明的品牌不是樣樣都要發展,而是在于差異性和獨特性,品牌識別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不同以往的認識品牌、發展品牌的嶄新視角,作為品牌戰略的核心,品牌識別不但明確了品牌的含義,還為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告訴企業應該怎么樣去塑造強勢的和鮮明的品牌。
參考文獻:
[1]吳本,吳超.論中國經濟型飯店發展前景[J].社會科學家,2003(09):93-97.
[2]季哲文.我國經濟型飯店發展的供求分析[J].商業研究,2003(10):157-159 .
[3]顏庭干.我國經濟型酒店發展的SWOT分析[J].經濟師,2004(04):133-134.
[4]李懷勇.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戰略[J].旅游科學,2002(04):37-39.
[5]鄒統釬.經濟型酒店的關鍵成功因素與經營模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4):29-32.
[6]鄒益民.我國經濟型飯店經營模式初探[J].商業研究,2003(22):158-161.
[7]陳偉,朱峰.經濟型酒店集團化模式初探[J].江蘇商論,2004(02):11-12.
[8]李松柏.經濟型酒店呼喚品牌[J].企業活力,2004(11):11-12.
作者簡介:
劉小燕,女,湖北武漢人,博士,江漢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互聯網+旅游業,旅游大數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