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韓
摘要: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技術發展使得社會資源的共享成為可能,信息交互的成本大大降低,點對點的信息交換被多點交錯的信息交換更迭,相比PC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交互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共享經濟近幾年蓬勃發展。2015年7月4日,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引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移動互聯網這種先進生產力深度鏈接了政治、經濟各個領域。相關共享經濟的新業態的崛起,各種提供共享服務的商業模式和公司應運而生,時間交換、技能交換、物品交換成為趨勢。根據普華永道預測,2025年全球共享經濟銀收將達到3360億美元。
關鍵詞:共享經濟;移動互聯網
一、共享經濟的驅動力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個人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空置房屋的出租信息,便是共享經濟的一種初級表現形式。互聯網早期在美國主要運用于軍事國防領域,電子郵件的產生實現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如今智能手機的普及,社交軟件的繁榮,移動互聯網終端使用者即是數據的成產者又是數據的使用者,有學者稱之為“共享經濟2.0時代”,定義描素為:構建平臺高效激活閑置存量。分散的社會閑置資源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整合并根據需求進行再分配。
二、共享經濟模式在各方面的應用
共享經濟涉及人們生活的吃穿住行各個方面,美國已經出現了二手衣服分享網站。對于使用頻率不高的商品,通過社區平臺出租是個很好的方式,例如修理工具和梯子這樣的物品。更加深層次的共享出現在房屋、汽車、時間、技術等領域。價值越大的商品共享可以分攤個人的成本,但個人對這類物品共享的心理障礙也是越大的,他們考慮了安全性、物品是否損壞等題。比如當年美國的Airbnb,在發展初期也很難說服房東將他們的房屋出租給旅行者。
對于共享汽車而言,以美國的Uber為例,當遇到用車高峰期,很多人會很難找到Uber系統的車輛,于是Uber采取動態定價,例如在周末凌晨很多人玩夜店出來打車的時間正好是Uber司機不出行的時間,通過動態定價提高這個時間段的價格來激勵司機出行。
三、共享經濟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個人信用有助于銀行防范金融風險,拉動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市場經濟中的經濟往來活動也是建立在信用經濟的基礎上。信用作為一種無形資源,可以用于融資、理財、資源配置等。
移動互聯網幾十億的終端,匿名的信息交流帶來了信用缺失的問題。一旦能解決信任問題,共享經濟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互聯網使得人們之間的交流交易打破了熟人交往的界限,加之移動互聯網時代,失信和違約事件一旦曝光,將引發全民戒備心理高筑。共享經濟與社會信任是相互依存和促進共生的。網絡信任體系的建立包括:實名注冊制、身份證信息錄入系統、交易雙方實時視頻互動、個人信用評級系統等。比如,共享汽車平臺Uber擁有司機和用戶之間建立了信用互評系統。司機的評分直接與他們的補貼和訂單多少。如汽車租賃平臺需要驗證用戶身份,驗證必須通過、駕駛證,包括對司機的駕駛記錄調查、有無犯罪記錄調查、完善評價體系、安全體系、保險體系、法律體系等機制。在中國,阿里巴巴通過支付寶第三方支付的方式解決了消費者的信用顧慮。
四、共享經濟讓帶來的多樣化體驗
房屋共享的領導者Airbnb,用戶可以體驗不一樣的裝修風格、不一樣的窗外風景、不一樣的生活感覺,旅行不再只是地域的跨越帶來的風景領略,更是可以感受不同人群的人生。這是傳統的連鎖酒店千篇一律的客房所不能比擬的。《時代周刊》曾這樣詩意的描寫:每扇門的背后,都是一段人生旅程。房屋共享也在不同的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旅游、商務、醫療、求學、養老度假等。例如神州專車給用戶開門、關門、裝卸行李、提供無線網熱點。專車司機標準化的服務、著裝。這些正是傳統出租車行業最缺乏的,例如傳統出租車司機素質的良莠不齊、抽煙、爆粗口、漫天要價等問題,專車給了用戶真正顧客至上的體驗。
以社交為主的共享經濟近年市場需求逐步顯現,形成C2C模式的社區共享經濟,比如,吃貨社區,除了可以拼單團購各種美食,攤薄送餐費用;同時各家拿手菜也可在社區內進行交易。線上集合共享經驗的各種群體,還包括社區教育下一代群、寵物群等。
大規模的資本介入,目前共享經濟還處于百家爭鳴的階段,隨著行業激烈競爭后大的行業領頭企業出現,后期收購兼并最終形成行業寡頭,巨大的用戶數據作為支撐使得行業壁壘極高,幾乎沒有新的公司能進入的局面一旦形成,馬太效應下的平臺壟斷會不會形成。
如果一旦資源存量得到充分再次利用,勢必對新的資源和產品的需要量會減少;并且共享本身對資源的增量需求也會下降。那么由于需求減少而導致的經濟下滑和失業上升也將成為新的課題。
五、依托大數據,共享經濟的爆發
客戶體驗評價是形成口碑營銷的關鍵。比如叫車業務,用戶的評價指標有:及時和準時度、司機的服務態度、車內是否整潔干凈等。通過對消費者行為的數據調查,調研消費者的年齡、社會階層、職業結構、消費特征、生活習慣、出行規律。基于對用戶的精準研究而提供更精準的服務。以滴滴為例,3個多億的用戶,每天上千萬的訂單,業務遍及全國300多個城市,用戶數據也提供了切入其他業務的機遇。
移動互聯網下的共享經濟已經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它的發展仍然受技術短板、安全壁壘、政府限制、社會傳統物權觀念的限制,傳統商業模式與革命創新將協同發展,共享模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低成本的福利。充分利用資源,充分調動效率、個性化需求充分得到尊重是共享經濟的巨大紅利。必須承認,在移動互聯網的無邊界、全民參與、信息超覆蓋的背景下,共享經濟將得到蓬勃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