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榮桂
[摘要]目的 探討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透析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5年9 月~2017年7 月在我院接受長期透析的患者120 例,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60 例。觀察組實行協同護理模式,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協同護理后自我護理能力得分以及協同護理前后透析治療的依從性。結果 觀察組協同護理后自我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協同護理后透析治療的依從性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行協同護理模式,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透析治療依從性,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深入推廣。
[關鍵詞]協同護理;透析;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11(b)-019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dialysis compliance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Methods 120 long-term dialysi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6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6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operative nursing mod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The scores of self-care ability and the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ordinated ca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self a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oordination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dialysis treatmen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cooperative nurs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the compliance of dialysis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Collaborative care;Dialysis;Impact
協同護理是一種新穎的護理模式,起源于美國佛羅里達州[1],適用于慢性疾病患者,對其臨床治療和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9 月~2017年7 月在我院接受長期透析的患者120 例,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60 例。觀察組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齡23~71歲,平均(49.12±5.67)歲;對照組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齡25~73歲,平均(51.34±6.7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均簽訂自愿研究同意書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血液透析超過2個月;②臨床確診為終末期腎病;③無嚴重并發癥;④無精神、行為障礙。
1.2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①根據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及下地活動。②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③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項。④保證衛生清潔,定期消毒。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行協同護理模式:①心理護理。以親切熱情的態度與患者交流,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②一對一健康教育宣教。向患者宣講有關血液透析的基礎知識;告知患者常用藥物的療效、不良反應等;講解生活中止痛藥、消炎藥的腎毒性[2],避免患者胡亂服用此類藥物;幫助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比如鼓勵患者多食黑木耳、小米等低蛋白食物[3]。③定期召開病友會。每月舉行1~2次,邀請專業的人士,比如心理咨詢師、??漆t師等,解答和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提出的問題,告知患者及家屬發生低血壓、低血糖等常見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并向患者講解部分成功案例及自我調節心理狀態的方式等。④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綜合性評估。護理人員依據平常與患者交流得出的信息,評估患者對血液透析以及慢性腎病等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后續開展CCM打下堅實的基礎[4]。
1.3觀察指標
1.3.1自我護理能力量表 該量表對動機、自我概念、知識和信息尋求、被動性四個項目進行分析,總分為0~150分,分數越低,自我護理能力越差,Cronbachα系數為0.876,重測信度為0.923,證明該量表可信度較高[5]。
1.3.2透析治療依從性調查表 該調查表對用藥依從、透析方案依從兩個項目進行分析研究,分數越低表示透析依從性越差,重測信度為0.95,內容效度為0.89>0.7證明調查表的可信度較高[6]。endprint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協同護理后自我護理能力得分的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協同護理后自我護理能力得分,觀察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協同護理前后透析治療的依從性比較
兩組患者協同護理前透析治療依從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協同護理前后透析治療的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慢性腎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7]。由于慢性腎病難以完全治愈,一旦患者進入尿毒癥期,腎臟功能減退,無法將人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排出體外,將會造成機體內部紊亂,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腎功能衰竭綜合征[8]。慢性腎病早期有預警信號[9],比如血尿、夜尿增多、牙齦出血、腰酸、腰痛以及不明原因的皮膚瘙癢等[10],遇到以上情形,需要盡早到正規醫院查看。據相關資料顯示,罹患慢性腎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①腎病患者血液中纖維蛋白含量、血漿黏度以及全血黏度等指標的明顯增加,將會引發腎病細胞缺血和壞死等現象[11]。②咽炎、扁桃體炎等感染均是腎病的誘因之一。③日常活中,食鹽多,胡亂用藥,比如消炎藥、止痛藥、感冒藥以及中草藥等對腎臟產生毒性,從而引發腎病。④長期憋尿也是引發腎病的原因之一,由于尿液長時間滯留在膀胱內,不僅會造成膀胱內的細菌快速繁殖,還會帶給膀胱不同程度的損傷[12]。由于腎病患者的腎功能衰竭,臨床上普遍采取血液透析治療法,利用具有排泄功能透析器的半透膜代替人體內原本的腎[13],即人工腎,將患者血液中長期積累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清排出體外,同時補充患者體內的堿基,達到糾正酸中毒,改善電解質紊亂情況的目的[14]。血液透析患者受不同原因的影響,比如資金不足、治療周期長、醫療資源緊張等,導致患者無法接受維持性的在醫院內進行血液透析治療[15],因此,要求患者有足夠的自我護理能力。實行協同護理模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夠充分調動患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患者能夠實現自我護理的目標,并協調好護理人員、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三者之間的關系[16],在疾病的治療和護理中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共同參與和面對臨床治療的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此外,實行協同護理模式向患者傳授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適當給予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將患者被動護理轉變為主動的自我護理,減少患者對透析治療的抵觸心理[17],并指導患者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用藥方式、意外事故的應對措施等等,使患者通過學習知識和實際應用,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飲食依從性、液體攝入依從性以及透析方案依從性,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18],全方位提升患者對血液透析的依從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協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透析治療的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證明,協同護理模式比常規護理模式的效果更好,調動患者的主管能動性,最大程度加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對透析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更能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以及康復程度。
綜上所述,實行協同護理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護理模式,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對透析治療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林亞莉.協同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及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5):120-121.
[2]胡曉萍,熊迎春,徐李鵬.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 22(1):6-8.
[3]雷延蘭,羅玲,陳莉,等.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透析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6,15(1):58-62.
[4]成棟,周華虹,郎旭軍,等.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泌尿系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5):1007-1010.
[5]黃錦桂,岑甜.協同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0):116-118,128.
[6]胡水紅.淺析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9):180-181.
[7]王新歌,樊少磊,韓晗.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 48(3):207-209.
[8]熊玉婉,阮曉楓,張競葳,等.協同護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3):10-12.
[9]黎瓊.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33例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6):128-129.
[10]熊蘇琴.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49):207,210.
[11]謝莉莉.協同護理模式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6,2(9):11-13.
[12]陳麗,蘇曉燕,劉玉峰.協同護理模式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透析治療依從性[J].中國醫學創新,2017, 14(7):89-91.
[13]魏學婷,白久旭,張妍.高低通血量血液透析對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壓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12):268.
[14]朱亞萍.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36) :228-230.
[15]王穎,劉瑩.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24,26.
[16]王松巖,王月,張世英,等.高通量透析對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0):2524-2525.
[17]郭煥開,陳小荷,李春喜,等.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7,7(7):112-114,252.
[18]譚云霞.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4):152-153.
(收稿日期:2017-08-31 本文編輯:白 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