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明
法定繼承是繼承人依據法律規定的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原則,對被繼承人的遺產取得所有權的一種方式。法定繼承只能是在被繼承人無遺囑時才能發生,所以又叫無遺囑繼承,它以一定的人身關系為前提,是在被繼承人和繼承人之間存在婚姻、血緣或扶養關系的自然人之間進行,分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和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
繼承開始后,如果被繼承人生前沒有遺囑,被繼承人的遺產由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不參加繼承;沒有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繼承的遺產,則由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繼承。
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包括被繼承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和法律規定有權參加第一順序繼承的其他人。
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包括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一、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
1、配偶:夫妻雙方互為配偶,配偶繼承權的取得是基于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男女雙方不具有合法配偶身份,互不享有配偶繼承權。
2、子女:包括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
①生子女:婚生子女或非婚生子女均為親生子女,與父母有著最近的血緣關系,是父母最親近的晚輩直系血親。
②養子女:與被繼承人依法建立收養關系的子女。在收養關系中還有一種養孫子女關系,這個關系的形成是指收養人沒有生子女、沒有養子女、直接收養的養孫子女。由于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間的年齡懸殊、輩份不同,民間習慣上稱之為養孫子女。我國法律視這種收養關系與養子女收養關系相同,養祖孫之間互有遺產繼承權。
③過繼子女:“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之間形成了扶養關系的,可視為養父母子女關系,互有遺產繼承權,如沒有形成扶養關系相互之間不享有遺產繼承權。
④繼子女: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形成扶養關系的,互有繼承遺產的權利,反之則沒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3、被繼承人的父母:是指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4、依法有權參加第一順序繼承的其他人: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和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女婿。
主要贍養義務一般是指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物質供養義務,這個供養義務而且是長期的、經常的。只有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是盡了主要贍養義務。喪偶兒媳或喪偶女婿繼承其公婆或岳父母的遺產,不影響其子女代位繼承,也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
二、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
1、兄弟姐妹:包括親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①親兄弟姐妹是指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親兄弟姐妹具有血緣關系,是自然血親,互相之間的遺產繼承權隨著兄弟姐妹各自的出生而產生。
②養兄弟姐妹是基于收養關系的建立而形成,包括養子女與養子女之間的兄弟姐妹和生子女與養子女之間的兄弟姐妹。親兄弟姐妹之中的兄、弟、姐、妹如有被他人收養,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該被收養的兄、弟、姐、妹與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行消除。
③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之間的繼承權,是基于繼兄弟姐妹之間的扶養關系成立而發生,繼兄弟姐妹之間沒有形成扶養關系的,相互之間不產生遺產繼承權。
2、被繼承人祖父母、外祖父母
祖父母、外祖父母:包括生祖父母和生外祖父母、養祖父母和養外祖父母、有扶養關系的繼祖父母和繼外祖父母。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除了以上第一順序、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之外,還包括喪父或喪母的孫子女、外孫子女。
三、代位繼承和轉繼承
1、代位繼承是指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繼承開始后由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替已亡父或母承受被繼承人的遺產。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人稱為被代位繼承人,代替被代位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人為代位繼承人。根據繼承法第十一條的規定: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被繼承人的子女應繼承的遺產份額由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替繼承,代替繼承的遺產份額只能是繼承他(她)父或母應當繼承的遺產份額。
代位繼承是法定繼承的組成部分,代位繼承只適用于法定繼承,不適用遺囑繼承。代位繼承發生的原因是法定繼承開始,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而被繼承人的長輩直系血親或者被繼承人的旁系血親或者被繼承人的配偶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均不產生代位繼承。被代位繼承人也只能是被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人只能是被代位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親屬。代位繼承發生時,被代位繼承人對被繼承人遺留財產依法享有繼承權,如果被代位繼承人依法喪失繼承權,代位繼承人不再具有代位繼承權。
2、轉繼承是指被繼承人死亡之后,被繼承人的遺產在分割之前,對被繼承人的遺產享有繼承權的繼承人死亡,該繼承人應當繼承的遺產份額,由該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根據繼承法的相關司法解釋:繼承開始后,繼承人在被繼承人遺產尚未分割之前,對被繼承人遺產享有繼承權且未有放棄繼承權的表示,該繼承人應當繼承遺產的權利轉移給他(她)的合法繼承人享有。在轉繼承中,享有繼承權且后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稱為原繼承人;原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統稱為轉繼承人。轉繼承人應繼承的遺產份額,只能是原繼承人對被繼承人依法享有的遺產繼承份額。轉繼承是原繼承人應繼承遺產的轉移,又稱為第二次繼承,遺囑繼承可適用轉繼承。
3、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的區別
(1)、代位繼承的發生是由于被代位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轉繼承人是原繼承人后于被繼承人死亡且未有放棄遺產繼承權的意思表示。
(2)、代位繼承當中死亡的繼承人是被代位繼承人,范圍僅限于被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親屬;轉繼承當中死亡的繼承人是原繼承人,既可以是被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親屬,也可以是被繼承人的配偶、父母等其他法定繼承人。
(3)、代位繼承人的權利主體僅限于被代位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親屬;轉繼承的權利主體是原繼承人的所有合法繼承人。
(4)代位繼承只適用于法定繼承;轉繼承既適用于法定繼承,又適用于遺囑繼承,繼承開始后,原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未有放棄遺產繼承權的意思表示而又在對遺產取得所有權之前死亡,原繼承人(含遺囑繼承人)應繼承的遺產份額轉由原繼承人(遺囑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共同繼承,轉繼承既適用于法定繼承,又適用于遺囑繼承。
四、法定繼承人以外可酌分遺產的人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對繼承人以外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是在繼承人以外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因此,酌分被繼承人遺產的主體是特定的,僅限于繼承人以外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既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人或是繼承人以外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市衛濱區公證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