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蕊
摘要: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了能更好地實現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深入分析影響教育路徑的各方面因素,本文從教育理念、教育環(huán)境、教育者素質、教育機制、教育平臺和內容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
由于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目前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媒體無論是從技術支撐、傳播形式、傳播形態(tài)而言,都與以往大不相同,這對社會思想文化建設產生了巨大沖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培養(yǎng)自然也不例外。同時,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普遍存在著教育理念落后、教學形式單一、守舊等問題。怎樣應對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起的挑戰(zhàn),有效的進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目前高校面臨的一個難題。因此,對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進行深入分析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理念要及時轉變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大學生多數居于客體的位置,被動的接受意識形態(tài)理論知識使得教育效果差強人意。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經難以滿足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對于核心價值觀這一類思想觀念方面的教學內容,尤其要注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領域涵蓋各個方面,但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必須是第一位的,同時也是根本性的。如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技術手段和教育內容的更新,那么新的技術手段和教育內容同樣難以引起理想的改變。因此,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理念必須要由傳統(tǒng)的主體主導型向主客體互相轉變過渡,要更加注重客體的學習感受,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消化和吸收。
高校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自上而下、循序漸進。首先,高校的各級領導要有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的意識和決心,只有先在領導層面上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才能起到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其次,要加強理論和技能的學習,新媒體作為新的技術手段,本質上也是一種社會領域的革新,要想轉變觀念,必須先對新媒體的內涵及其產生的影響有深入的了解,這需要通過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儲備來實現。最后,要掌握新媒體的操作技能,要想運用新媒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先熟練掌握其操作技巧,高校要鼓勵思政教育工作者運用新的傳媒客戶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二、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環(huán)境要不斷優(yōu)化
(一)促進新媒體的文明構建
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在便利了信息傳播之外,其魚龍混雜的信息環(huán)境也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特別是一些詆毀中國的煽動性言論,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有很大的消極作用。創(chuàng)建一個文明和諧的新媒體環(huán)境對于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來講非常重要。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常駐居民”和“主流居民”,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互聯網的文化環(huán)境。因此,需要提升大學生的網絡文明素養(yǎng),促進新媒體的文明構建。具體說來,各個高校要制定新媒體自律公約,號召全體學生積極從自身做起,提升網絡文明素養(yǎng),自覺抵制有害信息傳播,不輕信網絡不實傳言。提倡文明上網、規(guī)范自身行為,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網絡風尚,共同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二)通過多種方式優(yōu)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軟環(huán)境
高校可充分利用各種視、聽資源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經常性教育,在高校范圍內構建起宣傳、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區(qū)域小環(huán)境。例如,倡導學生利用微信關注諸如“人民日報”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微信公眾號;高校內部各個部門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對一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個人或者先進群體利用學校內部的微信公眾號予以充分報道。日常,也可以推出符合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的短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搶占互聯網新陣地;還可以鼓勵高校探索,研發(fā)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時能寓教于樂的APP;或者定期組織學生利用手機進行一些知識競賽等。以上這些形式,將有利于從多個方面構建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軟環(huán)境。
三、新媒體背景下教育隊伍要提升素質
(一)提升教育隊伍媒介素養(yǎng)
當前,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傳播、獲取媒介信息的形式也不斷更新,而媒介信息的內容更是多種多樣、繁雜不一的,這就在客觀上對高校教育者的媒介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教育者,要能夠正確地解讀、區(qū)分和甄別各種媒介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運用網絡信息的社會效應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種能力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媒介素養(yǎng)。比如,教育者要能夠在信息出現的第一時間進行精準解讀,并將其中比較優(yōu)質的信息進行吸收、加工進而運用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提高媒介素養(yǎng),一方面是要積極主動地適應新媒體,既能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作用,同時還要規(guī)避其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唯有如此,才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同時,針對教育者的培訓技術也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保證教育者能及時掌握最前沿的新媒體操作技能,進而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更新教育手段和方式,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時效性。
(二)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質
作為教育者,在新媒體背景下也必須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只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業(yè)務素質齊備,才能履行好作為教育者的使命和職責。對于高校教育者來講,要想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還必須擁有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與思潮以及幫助學生解決各種思想問題、心理問題、生活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體說來,一是要優(yōu)化選拔程序,高校必須嚴格把關選拔方式和流程,把真正熱愛思想政治教育、才德兼?zhèn)涞慕虒W人員選拔進來。二是要健全培養(yǎng)機制,高校要積極為教育者創(chuàng)造條件,為他們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機會,多途徑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不但要引進來,還要注重走出去,通過健全教育培養(yǎng)機制,不斷提升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三是要健全獎懲機制,要通過合理的獎懲,激發(fā)并調動教育者的積極性,達到激勵先進、鞭策落后的效果,從而形成良性發(fā)展的局面。endprint
四、新媒體背景下教育機制要逐步完善
(一)建立健全網絡監(jiān)控機制
建立和完善學校安全網絡防護體系,嚴格把控信息過濾、信息適時監(jiān)測與跟蹤,控制信息源頭,減少負面信息和輿論對主流價值導向的干擾幾率,為大學生的價值觀構建上好一把“防護鎖”?;诒O(jiān)督和監(jiān)控手段,高校還應建立大學生思想狀況調研機制。積極倡導、大力推進網絡實名制,鼓勵學生自主組織、班團黨支部創(chuàng)建和維護官方微博、實名QQ群等網上群體空間。通過對網絡信息的監(jiān)督,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輔導糾偏,增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和時效性。
(二)構建競爭激勵機制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根本,按照重在實際行動、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機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要求相適應的評價機制、激勵約束機制。首先,學校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頁、BBS、QQ、微信群等方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評選活動。比如,進行網上“文明積極分子”、“校園好網民”、“善行校園”評比等,用大學生身邊的鮮活事例鼓舞人、激勵人、引領人,營造人心向善、爭當文明學生的校園氛圍。其次,完善激勵、約束長效機制,褒獎善行義舉,懲戒失德失信,將學生日常行為表現與入黨考核、評獎學金,推薦就業(yè)掛鉤,真正做到價值選擇和利益回報的統(tǒng)一,激發(fā)人們真正從內心認同主流價值觀念,并轉化為社會行為。
五、新媒體背景下教育平臺要與時俱進
(一)重視新媒體,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一方面,要加強媒體文化的物質文化建設,加快數字化校園建設速度,積極打造涵蓋網站、論壇、微博、BBS在內的新媒體文化載體,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網上網下教育合力。另一方,要加強媒體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設,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網絡文化,著力打造網絡輿論的正面優(yōu)勢,例如及時組織一些形勢的主體活動,開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體競賽,這樣既豐富了新媒體的內容,又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接收到核心價值觀的熏陶。
(二)日常教學要引入多媒體元素
將新媒體技術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能夠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更為高效。比如可以采用“網絡教學”和“專題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在新媒體技術參與下,展開情景式教學;再如,已經有高校嘗試在課堂中建立隨堂微信群,讓學生隨時發(fā)問,記錄體會;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高技術含量的新媒體工具,比如將VR(虛擬現實)引入課堂,讓學生們通過VR眼鏡來觀看相關視頻,借此強化教學感受、提升教學效果。以上方式,均可以運用到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課堂中去,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穎性和趣味性。
另一方面,要注重在課堂之外,構筑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課堂,通過微博、微信、論壇等形式,適應學生碎片化閱讀習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困惑與學生展開交流與討論,使新媒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合,從而達到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三)巧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活動
高校要充分挖掘新媒體的實時傳播功能,并依托各類媒介特點設計、開展有利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接受思想的洗禮,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真”“善”“美”,從而起到引導、同化青年價值觀的作用。比如某些高校在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中,借助新浪、騰訊等諸多直播平臺,向全校師生直播社會實踐動態(tài),讓其他沒能到場的同學也身臨其境,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的影響力,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高校各個院系之間通過微博“互粉”、加強互動聯系,取得了傳統(tǒng)媒體難以達到的放射式傳播效果。因此,高校要積極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并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多功能,讓學生在實踐層面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思想理念。
六、新媒體背景下教育內容要統(tǒng)籌兼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三個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的層次共同構成的辯證統(tǒng)一體,這個統(tǒng)一體體現了國家和個人、整體和局部的辯證關系。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要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大眾化,要讓教育內容細化,使學生易于接受??紤]到微信的豐富功能,高??梢越柚鋬?yōu)勢,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開設專門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板塊,例如師者風采、名著推薦、師長寄語等等,通過身邊那些愛崗敬業(yè)、誠信友善等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典型,來拉近其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其與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深度契合,從而使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了解個體在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所應扮演的角色、所應盡的努力以及所能達到的高度。這樣,學生才能明白個人的使命和職責,才能將自己與核心價值觀深入地聯系在一起。
除了國家層面的規(guī)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體現為個人對美好社會的訴求。因此,新媒體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要力避“高大上”,避免因空洞而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疏遠感,盡力吸引學生的關注和轉發(fā),這不僅有助于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還能使學生在關注自身的同時,更加熱愛國家、社會,從而既立足本身,又志存高遠,真正實現國家、社會與個人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朱西括.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析[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15.
[2]何林智.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路徑研究[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
(本文系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聯2017年度專項調研課題《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析》課題編號QSNYJ2017156)
(作者單位: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