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
用互聯網思維和新發展理念開拓數字出版融合之道
柳斌杰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

出版業是記錄和傳承人類歷史、思想、文化、科學的基礎文化事業,也是中華民族對全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過獨特貢獻的重要行業。隨著全球新一輪科學技術和產業革命的變革大潮,中國出版業也進入了數字出版的時代。這是一次顛覆性的出版革命,也是技術進步的歷史潮流,中國出版業唯一可取的態度就是積極發展、充分利用、科學規范、造福人類。
十多年前,在制定“十一五”新聞出版規劃時,我們就超前地把數字出版列入了重點內容,經過充分論證確定了9個國家數字出版的重點工程項目,規劃建設一批數字出版高新技術園區,集中力量以后發優勢追趕世界科學技術的前沿。自“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中國數字出版保持了迅猛發展的勢頭,營業收入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加,2016年中國數字出版全行業營業收入5720.9億元,以2/3的貢獻率獨居行業之首和世界首位,繼續引領世界數字出版業的創新發展。
隨著數字出版產品的豐富、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閱讀用戶攀上10億級的水平,數字出版的潛力和市場空間越來越大,發展前途無量。
數字化、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創新發展,為依靠技術、依靠載體開展信息內容生產和傳播的出版行業,帶來重要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深度融合發展的挑戰和要求。中國數字出版要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用互聯網思維和新發展理念來謀劃、指導、開拓融合之道。
當下最重要的是五件事:
一是要深化內容融合,不斷提高創意水平,優化出版質量,強化精品意識,積極推出反映世界關切、引起人類共鳴、表達中國精神的優秀出版物,促進世界思想文化交流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
二是要深化技術融合,用新技術重構出版流程,做好與現代技術的對接融合,創造數字出版的新形態、新業態、新產品,提高中國數字出版的硬實力。
三是要深化體制機制融合,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抓住培育市場主體和機制再造這個核心環節,將出版企業打造成科學文化技術創新的責任主體、文化市場的獨立主體和干事創業的利益共同體,激發全行業的創新發展活力。
四是要深化政策融合,打通產權、股權、稅收、資本、分配等產業政策的聯結點,形成一個前后、上下、左右互通互聯的政策體系,為中國數字出版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五是要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和聚合,把講政治、有文化、懂技術、敢擔當的復合型人才吸引到現代出版業中來,造就一支在出版傳承創新和國際跨文化交流合作中,都能擔當重任的新型出版家,為中國、為人類文化科學事業做貢獻。
中國數字出版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也正處在加快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世界出版看中國,中國出版要爭氣。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團結行業力量、融合行業智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引領世界數字出版新潮流的新業績,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