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連接: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服務趨勢
沈陽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我認為宇宙和社會的整個演化目標和手段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與知識之間的連接也越來越緊密。比如以前我們要拿書本來看,但現在拿手機就可以看了。我們每天平均摸手機約150次。如果算上9億多微信用戶,一天有近1500億連接。你跟手機之間的連接數量遠遠高于你跟某個書本或者紙張,甚至廣播電視的連接量。從這個角度來說,連接變得更加高頻了,當然也更加緊密。
我們手機通訊錄中的朋友,平常在做什么?以前我們無從知曉,但現在有了微信的朋友圈,就非常方便了,就知道這個人在朋友圈里曬了美食、美酒和美女等,所以連接更加緊密了。最終我們能夠實現思想意識對現實世界實時的連接。一種是通過物聯網、各種傳感器,讓我們的思想直接控制現實世界。還有一種是VR、AR,重構一個現實世界,在現實世界中疊加一個虛擬世界。
然后是量的變化,如果你連接一個人一般是你的家人;如果是10個人一般是你的好朋友;如果你連接100個人,不管你認識多少人,但是真正跟你有特別好互動的,上限不會超過108個人;如果你連接了1000人,那你就有了社群,社群的啟動條件是1000人;如果連接達1萬人,你會碰到很多偶發的效應。如有一天早晨,我在朋友圈曬了一下早餐,有網友就上來安慰我說吃得太簡單了,還有給我轉賬1元錢讓我拿這1元錢去買個雞蛋。千萬不要小看這1元錢,我跟他的連接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可以采用金融手段而非信息手段來跟我連接。這說明現在的信息交流、信息服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內容屬性,而有強連接的屬性,也因此有金融的屬性。
如果你連接到10萬人就非常驚人了,如果你在網絡有10萬水軍,那可以橫掃天下,到處都是你的表情包。當你連接到100萬人的時候,基本上你可以通過網絡自我形成一個生存的閉環,這意味著什么呢?就是說你現在網絡當中的收入,也足以支撐你在網絡當中的支出。
我曾經問過一個滴滴司機他的生存狀態,他平常在山東,每天下午就來北京接滴滴的單子,每個月收入還不錯。我把他稱為“互聯網新流民”。我曾經研究過“快手”這個小鎮青年第一大短視頻平臺,發現“快手”上面很多來自農村的年輕人一方面娛樂自己,另一方面通過這一平臺來獲得社交信息,從而找到更好的打工機會。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網絡連接越來越多時,慢慢就可以在網絡當中形成一個生存的閉環。所以出版業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出版業與讀者的聯系只是在現實世界存在著,在網絡中出版業并沒有完成網絡閉環,達到連接百萬人口的狀態。
如果連接人數達到1000萬會發生什么?這時你會成為某些大平臺頭目賬號。比如說“快手”上面的第一大賬號MC天佑,今日頭條給他的報價是2000萬元,想把他從快手挖到今日頭條平臺上去。所以當一個ID轉變為IP,并連接到千萬人口時,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量化的數值。
如果連接到一億人會發生什么?這個時候如果你在一個獨立的領域,你是可以挑戰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
如果連接到10億是什么狀態?我們知道騰訊的用戶是大概是9億多,市值大概3萬億。據預測,騰訊大概要七年左右市值會到10萬億元。10萬億元是非常驚人的,會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市值最高的公司。目前,谷歌、亞馬遜、蘋果等都在往這個目標努力。所以從這個角度說,連接到10億意味著大家都在強連接網絡當中,這實際上對我們整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改造。
如今的主陣地在移動互聯網里,未來的新陣地在人工智能系統當中。孫正義從去年到今年,他賣掉了一部分阿里的股份,然后去投資英國的ARM公司。我們都認為阿里的股票非常好,但是孫正義為什么這么做?因為他認為未來的世界是物聯網的世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對于舊事物的眷戀,應該是需要克制的。因為這種過度的眷戀,會形成一個路徑,從而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
如果連接到20億人,那你就成了Facebook,它是目前為止把人類最大規模聚集起來的平臺。
人類的強連接會增加還是降低,這需要進一步探討,這是連接論當中量的變化。連接論當中也有質的演變,這種演變有兩個要點。第一是連接一旦建立起來之后,它的發展方向一定是不滿足單一的連接形態。比如微信最開始是點對點通信,之后增加了朋友圈、微信紅包、搖一搖等,越來越強大,這都是不滿足于單一的連接形態。在現實社會當中,中國共產黨也是一個運行非常成功的案例,黨成立之后,有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這也是不滿足單一的連接形態,跟老百姓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當連接越來越多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做強,這決定了最終連接的質量。我們會發現所有的連接當中,思想連接、認知連接是最高形式的連接。思想連接是超越現實世界限制的,比如我們今天可以跨越時空去享受先人給我們提供的各種思想。
大數據的本質是什么?大數據給我們提供了非常深刻地認知現實世界的工具,它對現實世界的描繪是無與倫比的。我和我的團隊三年前曾給中國輿論場中的知名人士,每個人都打了500個標簽。其中我給自己打的標簽之一就是“戶口問題”,因為我爸爸是工人,我媽媽是農民,我18歲之前的目標就是改變我的農村戶口,現在只要看到跟戶口有關的話題就會去轉發。那么大數據給每一個用戶最多打了多少個標簽呢?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大數據給每一個人的標簽量級可能在200萬個。200萬個意味著什么?你在手機中做的任何事情它都記錄下來。今天的移動互聯網,知道你所有的通話內容,也知道你的經濟狀況。因為如果你有錢的話,你在微信群里發的紅包就是500、1000元;沒錢的話發的是1元,并且還要分成100份。它也知道你的健康狀態。它可以把每一天的步數都算出來,構建健康模型,甚至可以預測壽命。從這個角度來說,移動互聯網對你的了解,比你本人對自己的了解更加深刻。互聯網也知道你住在哪里:晚上你的手機放著長期不動的地方就是你的家;看夫妻關系好不好,就看兩個人的手機是不是放在一起,如果分房住,兩部手機肯定距離好幾米。
從思想的連接到數據的連接,這實際上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次進化。用數據可以深入知道我們的細節,所以現今大數據的演化,正在更精妙地連接我們的世界。當然數據本身更多是刻畫微觀現象,至于什么時候能夠用大數據自動提煉出人類運動的大勢,比如說文明沖突、宗教沖突等,應該需要很長的時間。最近有人做了一項研究,專門通過美團網上清真店的發展布局來分析宗教傳播的趨勢,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探索。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大數據的連接是非常有價值的。
對于內容產業的發展來說,原來更多的是單向傳播,是思想上的烙印。比如某位讀者看了我們的書籍,在腦海里留下了印象,但是再想獲得作品時,他需要花費不少精力才能再次找到。但是在今天移動互聯網讓可獲得性越來越重要了。所以我們一直強調渠道的重要性,強調數據連接的重要性。
如今每個學科實際上都可以通過數據進行連接,即使信息服務本身也需要通過連接論來進行改造。其需求有越來越實時化的趨勢,即當我需要的時候,我可以隨時獲得這一信息。比如說,未來智能眼鏡更加成熟,當一個理工男跟美女聊天時,突然不知道該說什么,這時他就需要用眼神來指揮智能眼鏡在網絡中搜索,之后再念給美女聽。
另一個趨勢是更加精準。前不久上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中,蜘蛛俠的衣服已經進化了,是非常強大的具有人工智能加上云計算的指數下的衣服。即使是蜘蛛俠的衣服也在進化,也需要一個人工智能的助手。所以未來的信息服務,需要我們在云端把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與專家的智慧整合起來?,F在我們團隊每天抓取的數據量在5000萬條左右,其中包括幾百萬家企業的工商注冊數據、各類百科詞條關聯性數據,甚至大概3000萬條法院的庭審數據。在目前階段,我們更多是通過人工去研發,但在未來,就需要人工智能對它進行提煉。
視頻的價值也在提升,比如說我在演講過程中,我的智能眼鏡快速掃描大家,然后識別大家的臉部表情。當我掃描完之后,可能發現在剛才的演講中,有三個人是皮笑肉不笑的,我得到這個反饋,就可以調整演講內容。
還有一個新趨勢,就是變得越來越美。早期在QQ時代,如果使用低分辨率的攝像頭跟別人聊天,不管你長得多帥,你在QQ里面展現出來的效果都是不太理想的。但現在中國最美的女人都在朋友圈里。只要用手機拍照,智能就讓我們展現得非常漂亮和帥氣。
在中國整個發展歷程當中,隨著我們對版權認知的加強,知識付費必然是一種明顯的趨勢。版權保護越到位,知識服務的勢能就會更加強勁。知識服務的最關鍵環節就是版權保護。整體上,知識付費內容生產的門檻在大幅度下降:微博的出現使每一個人可以進行公共傳播;微信的出現使每個人可以展現自己的狀態;短視頻使我們隨時隨地辦一個電視臺;VR使我們可以隨時進入虛擬空間;無人機使我們隨時隨地進行遠程直播和搬運貨物。我們的未來會變得更加個性化。當然人工智能也有缺點,比如今日頭條不斷地推送著我們喜歡看的內容,一般來說這些內容會讓你顯得越來越墮落。所以我們需要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專家這三者當中尋找一個平衡。只有這樣,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服務才能發展得更好。
關于“外國專家眼中的改革開放”主題宣傳的約稿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外國專家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外國專家局,各有關單位:
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國家外國專家局主管的《國際人才交流》雜志特開設“外國專家眼中的改革開放”專欄,面向全國征集體現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外國專家在中國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感的故事,在雜志刊發的同時,有機會入選與浙江文藝出版社共同策劃的《親歷中國四十年》一書。
稿件要求如下:
1.行文以第一人稱出現,作者或口述者為在中國大陸工作、生活、創業,對中國改革開放有積極評價的外籍人士。
2.外國專家要有代表性,注意地域和領域的差異,覆蓋更多外國專家。
3.內容要政治正確、故事真實、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文字生動活潑,富有真情實感。
4.最好用中文寫作。如存在困難,可口述,由他人記錄;如作者用母語寫作,請附上一份翻譯的中文稿件。
5.原則上每篇稿件中文字數為5000字左右,英文字數為3000個單詞左右。另附200字左右作者(口述者)中文簡介,及其在華工作、生活的照片(高清,1Mb以上)。
6.提供作者(口述者)、記錄者或中方聯系人的電話、郵箱和地址。
7.征稿時間從即日起至2018年1月31日。
8.文章一經采用,即付稿酬,寄送樣刊。
望大力支持為盼!
聯系人:左娜
郵箱:zuona@safea.gov.cn
手機號:13552672707
《國際人才交流》編輯部
2017年11月13日
Dear Friends:
During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President XI announced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The coming 2018 year will mark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Zhejiang Literature & Art Publishing House and International Talent Monthly plan to publish the My Forty Years in China Book series (3 books) to showcase china’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1978) from three different groups, including overseas Chinese, foreigners in China and local Chinese. By collecting true stories, the My Forty Years book series hope to record and reflect on how China and the world benefit from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Book One: Experiencing China in Forty years is now collecting 40 articles from 40 foreigners who have worked, lived or started their own businesses in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rticles needed are as below:
1. The authors of this book (narrator) should be foreigners who have worked and lived in China in the past 40 years. They should be friendly towards China and have a pos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ose who have vivid stories with China are highly welcomed. The authors should better be from various countries and based o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Varity of expertise is also highly recommended.
2. The theme of the article should manifest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 in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stories should be real and related to china’s interaction with the world, to serve as a window to show the results for Reform and Opening up.
3. The articles should comply with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China.The story-telling style should be smooth, honest and easy to read.
4. The article will be presented in Chinese. If the author has difficulty in writing in Chinese, they can also write in their own language and then translate. Recording after narration is also acceptable.
5. Each article should be around 5,000 Chinese characters (or 2000-3000 English words) with another 200 Chinese characters of the author’s profile at the end. 3-5 pictures about the author’s life and work in China are also needed.
6. The deadline will be January 31St, 2018.
E-mail: zuona@safe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