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十二五”時期農墾二、三產業發展形勢分析及建議

2017-12-15 06:52:01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7年11期

陳 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 農村發展研究所, 北京 100732)

“十二五”時期農墾二、三產業發展形勢分析及建議

陳 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 農村發展研究所, 北京 100732)

通過分析“十二五”時期農墾二、三產業的產業規模、利潤情況和勞動生產率等,總結農墾二、三產業的產業結構特征和變化趨勢。研究發現:“十二五”時期農墾二、三產業生產規模和投資規模不斷攀升,但仍存在企業盈利亟待提高、建筑業遭遇寒冬、第三產業比例仍過低、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依然較低等問題。建議: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推廣PPP模式,為農墾建筑業企業拓展生存發展空間;通過多種渠道發展第三產業。

農墾;二、三產業;產業規模;產業結構

農墾是我國從1954年開始在大規模開荒建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中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期末,農墾生產總值達到6 902.48億元,占全國GDP總值的1%,比“十一五”期末上升0.15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農墾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14%,比全國GDP年均增速高5.34個百分點。農墾系統作為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和現代農業建設的國家隊,擁有全國領先的農業現代化水平、較強的糧食生產和供給能力、獨特的管理體制和組織形式,農墾糧食量大、質優、可掌控,在保障國家三位一體的綜合性糧食安全中具有獨特優勢和戰略作用[1]。2015年底,農墾系統有近1 800個國有農場,632.5萬公頃耕地,占全國耕地面積的4.69%。“十二五”期末,農墾糧食、棉花、油料、肉類等總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分別為5.9%、31.24%、2.28%和2.95%,其中,糧食和棉花產量占比比“十一五”期末分別提高了0.49個和7.1個百分點。

因而,農墾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整個農墾經濟能否持續、穩定、協調的進行。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是檢驗農墾經營管理水平、市場競爭力和促進內部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金石[2]。如何充分發揮國有農場的企業功能,實現全墾區經濟的平衡發展,強化農墾的品牌效應,關鍵在于用科學的方法,按照市場規律快速推動全系統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李紅梅等指出,“十一五”期間,農墾完成了從一次產業為主向二次產業為主的轉變,第二產業成為拉動農墾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3]。“十二五”期間農墾二、三產業在許多方面繼續不斷突破歷史新高,但也面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十二五”期間農墾二、三產業規模及特征

(一)農墾二、三產業生產規模屢創新高,產業貢獻率不斷提升

2012年農墾第二產業增加值突破2 000億元,達到2 163.92億元;2015 年超過3 000億元,達到3 132.6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十二五”期間,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一直高于第一、第三產業,并逐年上升,從2011年的41.51%上升至2015年的45.38%。2015年,第二產業增加值排在前5位的墾區分別是新疆兵團(883.88億元)、湖北(683.29億元)、廣西(280.9億元)、黑龍江(242.41億元)和河北(235.05億元)墾區,年均增長分別為24.56%、25.26%、11.69%、2.67%和7.7%。2015年,這五大墾區第二產業增加值合計占到墾區第二產業增加值總額的74.23%。“十二五”期間,這五大墾區對第二產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0.01%。

“十二五”期間,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第三產業異軍突起, 2011年農墾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1 000億元,達到1 068.87億元;2015 年超過2 000億元,達到2 001.6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第三產業占比逐年增加,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越第一產業,達28.2%,2015年進一步提升至29%,比“十一五”期末提高3.3個百分點,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見表1)。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排在前5位的墾區分別是新疆兵團(623億元)、黑龍江(375.7億元)、湖北(201.83億元)、河北(172.74億元)和廣西(118.78億元)墾區,年均增長分別為22.79%、13.7%、16.71%、23.54%和11.64%。2015年,這五大墾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合計占到墾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總額的74.54%。“十二五”期間,這五大墾區對第三產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8.67%。

表1 農墾二、三產業增加值及各產業占總增加值比重

數據來源:《中國農墾統計年鑒》,下同

“十二五”期間,農墾二、三產業貢獻率不斷提升。第二產業貢獻率從期初的49.04%提升至55.27%,第三產業貢獻率從期初的24%提升至39.61%(見表2)。

表2 農墾二、三產業貢獻率 %

(二)農墾二、三產業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十二五”時期,從投資比重來看,三次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所占比重相對穩定。

農墾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在2013年突破2 000億元大關,到“十二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2 299.42億元。工業和建筑業資產規模持續增加,工業資產總計達到4 007.14億元,增長120.01%,建筑業年末固定資產原值達到323.64億元,增長150.65%,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積達19 008.6萬平方米,增長54.57%。

農墾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在2012年突破1 000億元大關,到“十二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 1 892.89億元,“十二五”期間增長83.13%。其中,交通運輸業年末固定資產原值達到237.66億元,增長77.29%。批發零售業年末固定資產原值達到407.49億元,增長84.77%。餐飲業年末固定資產原值達到178.72億元,增長82.36%。服務業年末固定資產原值達到164.51億元,增長89.13%。

(三)農墾第三產業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規模不斷擴大

2015年末,農墾工業企業6 603家,與“十一五”期末基本持平;從業人數達到68.79萬人,比“十一五”期末減少13.06%。建筑企業4 271家,比“十一五”期末大幅增加23.69%;從業人數亦大幅增加到42.91萬人,增長74.3%,占農墾職工總數的14.92%,比“十一五”期末增長7.48個百分點。

總體來說,“十二五”時期,農墾第三產業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增長19.62%;第三產業員工總數增加速度較快,增長40.21%,占職工總數比重逐年上升,從2010年的26.98%大幅上升至43.50%。其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業以及服務業從業人員規模均不斷增加,各行業從業人員占農墾職工總數比重均不斷提高(見表3)。

表3 農墾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農墾職工總數比重 %

二、“十二五”期間農墾二、三產業增長情況

(一)農墾二、三產業生產規模增長情況

“十二五”期間,農墾二、三產業產值增速超全國水平,但年均增長速度呈逐年下降趨勢。“十二五”時期,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69%,實現兩位數增長,高于同期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8.62個百分點。環比增長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從2011年的30.33%下降到2015年的9.3%。“十二五”時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98%,增長速度超過一、二產業,高于我國“十二五”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3.39個百分點。與第二產業相似,第三產業環比增長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從2011年的22.9%下降到2015年的10.55%。

1.工業和建筑業總產值及增長率

2011年農墾工業生產形勢良好,延續了“十一五”時期的高速增長勢頭。之后,增長速度大幅回落,2014年開始進入個位數增長時代,2015年為“十二五”時期農墾工業增幅最小的一年,增長幅度僅為4.5%(見圖1)。

受益于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十二五”開局之年,建筑業增加值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2012年,建筑業總產值在經歷了連續數年的高速增長后突然放緩了腳步,增速一路走低,并于2015年進入個位數增長時代(見圖2)。

圖1 農墾工業總產值及增長率

2.第三產業銷售額及增長率

“十一五”以來,交通運輸業保持高速穩定增長。除2014年外,“十二五”時期,交通運輸業增長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并于2015年銷售額突破500億元大關。批發零售業銷售額一直保持加速上升的趨勢,到2013年增速達到10年內的峰值,增長率達到43.21%,2014年增速大幅回落至15%以下。2012年,餐飲業年銷售額增速為30.5%,是整個“十二五”期間的最高點,隨后一路走低,在2014年達到10.88%的最低點。 “十二五”期間,服務業增長波動非常劇烈。2012年的服務業年銷售額增速為69.82%,是整個“十二五”期間的最高點,2013年出現負增長,2014年和2015年增長率保持在11%左右(見表4)。

表4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農墾第三產業年銷售額及增長率

(二)農墾二、三產業投資規模增長情況

“十二五”期間的二、三產業投資吸引力均呈下探趨勢(圖3、圖4)。盡管二、三產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在“十二五”期間是逐年增加的,但是自2011年起增速明顯放緩,一改過去高于全國增速的高增長態勢,第二產業從2011年的37.68%大幅下滑至2015年的2.69%,進入個位數時代,遠低于2015年全國第二產業8%的增速。第三產業從2011年的41.98%大幅下滑至2015年的3.48%,進入個位數時代,而同期全國第三產業投資的增速為10.6%。從長期趨勢來看,整個“十二五”期間,二、三產業固定投資額的增幅呈“滑梯”式一路下探,與“十一五”時期相比,增速接近腰斬。

圖4 農墾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各墾區第二、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差異非常明顯。河北、遼寧、江西、湖北、廣西、新疆(兵團)第二產業投資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顯示出工業發展的地域性特征。由于“十二五”時期基礎行業效益大幅度滑坡、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等因素,僅有9個墾區的第二產業投資增長速度高于全國農墾平均增長速度,大部分墾區第二產業投資額增長速度低于全國農墾平均增長速度,其中,有11個墾區在“十二五”期間第二產業投資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有11個墾區第三產業投資額增長速度高于全國農墾平均增長速度,大部分墾區第三產業投資額增長速度低于全國農墾平均增長速度,其中,有14個墾區在“十二五”期間第三產業投資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農墾二、三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一)區域調整

總體來說,農墾二、三產業在區域分布的調整上面表現出兩個特征:一是第二產業向中西部,特別是中部地區轉移;二是第三產業在西部地區發展力度要大于東部和中部地區。

產業增加值方面, “十二五”期間,有14個墾區第二產業增加值下降,其中6個屬于東部地區、5個屬于西部地區、3個屬于中部地區;有11個墾區增加值增長速度超過全國農墾平均水平,其中有5個屬于西部地區、3個屬于中部地區、3個屬于東部地區。從各區域增加值所占份額來看,“十二五”時期,東部墾區占比下降5.69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基本保持平穩,小幅上升1.78個百分點,西部墾區上升4.18個百分點(見表5)。

“十二五”期間,有5個墾區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發生下降,其中1個屬于東部地區、4個屬于西部地區;有11個墾區該投資增長速度超過全國農墾平均水平,其中有6個屬于西部地區、2個屬于中部地區、3個屬于東部地區。從各區域增加值所占份額來看,“十二五”時期,東部和中部墾區占比基本保持平穩,分別小幅下降1.57個和2.12個百分點,西部墾區上升3.57個百分點(見表5)。

表5 “十二五”時期各區域二、三產業增加值占比情況 %

投資方面,與全國形勢相類似,農墾工業的發展重點逐漸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中部地區轉移。“十二五”期間,有11個墾區的第二產業固定投資出現下降,其中4個屬于東部地區、6個屬于西部地區,僅有1個屬于中部地區;有9個墾區的投資增長速度超過全國農墾平均水平,其中有4個屬于中部地區、2個屬于西部地區、3個屬于東部地區。從各區域投資所占份額來看,“十二五”時期,東部墾區投資占比下降4.3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基本保持平穩,小幅下降1.31個百分點,中部墾區上升5.62個百分點(見表6)。

西部墾區第三產業投資所占份額增大。“十二五”時期,有14個墾區的第三產業固定投資發生下降,其中6個屬于東部地區、5個屬于西部地區、3個屬于中部地區;有11個墾區的第三產業固定投資增長速度超過全國農墾平均水平,其中3個屬于中部地區、5個屬于西部地區、3個屬于東部地區。從各區域投資所占份額來看,“十二五”時期,東部墾區投資占比下降4.57個百分點,中部墾區下降11.3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大幅上升16個百分點(見表6)。

表6 “十二五”時期各區域二、三產業投資額占比情況 %

(二)產業調整

“十二五”時期,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始終高于第一和第三產業,并且不斷上升。但是第二產業細分后,我們發現制造業增加值始終占據了第二產業的絕大比例,并且穩定保持在70%左右;建筑業占比位居第二,期末占比22.42%,期內小幅上升1.29個百分點。此外,2015年采礦業增加值占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5%,“十二五”期間下降了0.64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第三產業的結構比例基本保持平穩。排在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前5位的始終是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住宿和餐飲業。特別是前3位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房地產業增加值占比累計超過一半以上。但是前5項合計比例有小幅下降,從2011年的70.16%下降至66.9%。

四、農墾二、三產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企業盈利亟待提高

“十二五”期間,農墾二、三產業企業盈余增速發生了大幅下降,第二產業從20.99%下降到8.19%,第二產業營業盈余占增加值比重從38.33%下降至33.85%;第三產業從28.96%下降到3.7%,第三產業營業盈余占增加值比重從30.74%下降至26.59%(表7、表8)。

表7 農墾二、三產業企業營業盈余增速 %

表8 農墾二、三產業企業營業盈余占增加值的比率 %

工業企業利潤率下降,國有虧損企業增多。雖然,農墾工業企業在“十二五”期間主營業務利潤呈不斷增長的趨勢,但是主營業務利潤率卻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從2011年的9.63%下降至2015年的4.53%,降幅過半。“十二五”時期發生虧損的工業企業占比相對穩定,基本保持在10%左右,虧損額逐年擴大,年均增速為20.29%。而發生虧損的國有工業企業占比呈小幅上升的趨勢,從2011年的18.64%上升至2015年的23.61%,而國有企業虧損額變動較為劇烈,年均增速為29.05%。2015年利潤總額排在前5位的墾區分別是新疆兵團(140.91億元)、湖北(84.82億元)、江西(39.04億元)、廣西(33.93億元)、江蘇(33.28億元),這5個墾區合計占到墾區工業利潤總額的74.57%,其貢獻的份額分別是31.65%、19.05%、8.77%、7.62%、7.47%。“十二五”時期,利潤增長為負值的墾區有13個,分別是遼寧、上海、河北、黑龍江、浙江、內蒙古、北京、甘肅、云南、陜西、江蘇、海南和天津。除北京以外,其他12個墾區年均降幅均在10%及以上。

(二)建筑業遭遇寒冬

2015年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在改革的推動下,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建筑企業在增速下滑的新常態下,需要快速調整戰略規劃及提升核心競爭力,以應對當前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回顧“十二五”,中國建筑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建材價格頻頻探底、建筑業總產值增速更是創下歷史新低。2015年,建筑業總產值進入個位數增長時代,被稱為建筑業的“危機”年。2015年是中國經濟發生巨大轉變的起點,經濟新常態的特征逐步顯現,經濟增速總體下行。從數據統計看,雖然經濟依然取得了一定增長(GDP增長將近7%),但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的巨額投資和過剩產能,讓人們的實際體會與統計數據存在很大差異,傳統企業在產能過剩背景下的日子更趨艱難。與此同時,建筑企業經受了巨大的挑戰:行業總體市場需求減少、企業之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萎縮逐步顯現、建筑業產能過剩等,這些都困擾著建筑企業和建筑從業人員。

(三)第三產業規模相對較小,且結構不合理

第三產業比例過低,與全國水平相比,農墾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仍然滯后。從產業角度來看,農墾和全國情況最大的差別體現在結構。“十二五”期間全國沒有出現大的結構調整,5年中三次產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排名沒有出現變化。就全國而言,第二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最大,近一半;第三產業的比重也較高,超過40%;但是第一產業的比重只占到9%左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越第二產業,達46.9%,2014年進一步提升至48.1%。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繼續領跑,以高于第二產業10個百分點、占GDP比重50.5%的佳績,穩穩支撐起經濟增長的“半壁江山”。農墾系統第二產業在“十一五”期間逐漸超越了第一產業而成為對農墾生產總值最大的貢獻者,但是第三產業占農墾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最小。相比全國的產業結構,農墾系統的產業發展仍然有比較明顯的第一產業特征(第一產業增加值占比25.62%,略低于第三產業)。故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差別不像全國情況那么突出。

(四)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雖不斷提升,但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依然較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產經營方式不斷向著科學化、現代化邁進,農墾系統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十二五”以來,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快速攀升。2015年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比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5.32%。其中工業勞動生產率較高且增長較快,年均增長20.02%。2015年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比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5.17%。其中工業勞動生產率較高且增長較快,年均增長15.47%(表9)。

表9 農墾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情況

近年來,第三產業發展快,盡管第三產業也并不是沒有高生產率的部門,比如批發零售業,但由于國家政策沒有完全放開,機制上沒有市場化,勞動力就算進入,也無法起到拉動勞動生產率的作用。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遠低于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生產效率只有工業的68%左右,這在整體上拉低了農墾的勞動生產率。

未來,應大力優化就業結構,減少第一產業就業比重,釋放巨大的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空間。同時,促進產業間的就業轉移,提高服務業附加值水平,也將對勞動生產率的提升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4]。

五、農墾發展二、三產業的幾點建議

(一)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一方面,繼續推進農墾集團下屬企業股份制改革,穩妥推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探索推進職工持股,形成所有者、經營者和職工利益共同體。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另一方面,探索通過改制、重組、并購、引資等方式,加大對墾區內外同類資源的整合力度,發展壯大主導產業,防止產業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競爭。要特別注重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推廣PPP模式,為農墾建筑業企業拓展生存發展空間

目前,政府推出的PPP項目主要集中在公路、軌道交通、市政環保、地下管網、醫院、學校等多個領域,建筑業企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農墾建筑業企業可通過PPP獲得風險可控的、穩定的、可預期的投資回報。第一,PPP模式大幅拓展了建筑業企業尤其是民營資本的發展空間,為其提供了新的機遇。第二,參與PPP模式,建筑業企業的盈利點將向上下游延伸和擴充,由單一的建設施工盈利擴展為投融資、設計、采購、運營等全鏈條盈利,不僅增加了利潤來源,還使建筑企業盈利更具持續性。第三,PPP模式中,建筑企業作為社會資本方要全程參與項目規劃、設計、投融資、施工建設、運營養護或移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將全面調動企業的綜合運營能力。

(三)通過多種渠道發展第三產業

第一,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游村鎮和鄉村旅游示范村,有序發展新型鄉村旅游休閑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智慧鄉村游,提高在線營銷能力。此外,要對全國墾區統一進行規劃布局,在區域范圍內打破壁壘,實現聯合與共享。加強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合理開發農業文化遺產,大力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校園,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參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

第二,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以發展服務三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和工業原料、燃料和產品物流為主攻方向,以提高物流企業整體實力為重點,推進物流配送基地建設;應主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建立物流網絡的核心企業;以通過股份合作、合作性投資,保障物流體系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共同體。

第三,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注重以市場為導向和以消費者為中心,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建設,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實現規模效益,進而掌控全產業鏈,實現從生產商向供應商的轉變。農墾企業要在農資買賣、農業中介服務、農產品銷售方面,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加速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服務方面的深度融合,重塑農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銷售鏈。

[1] 彭劍良,彭博.關于農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作用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3(10):69-73.

[2] 賈大明,李紅梅.我國農墾經濟形勢分析、發展思路與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2(33):65-72.

[3] 李紅梅,葉維佳,徐嘉憶.“十一五”期間農墾第二、三產業結構變動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2(11):78-82.

[4] 祁子祥.城市化水平與三次產業結構相關性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7):68-73.

AnalysisandSuggestionsonStateFarm’sSecondaryandTertiaryIndustrialDevelopmentinChinaDuringthePeriodofthetwelfthFiveYearPlan

CHEN Fang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0732,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e Farm’s industrial scale, profit situatio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of during the twelf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of State Farm. The study finds that during this period, although the scales of output and investment i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re rising, there are still four problems. First, the enterprise earnings need to be improved; seco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uffers depression; thir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still too low; fourth, the tertiary industries labor productivities is still lo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irst,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s; second, develop construction industry by promoting the PPP model; third, develop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rough a variety of channels.

state farm;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industry scale;industry structure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11.006

2017-03-2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構建一體化的新型城鄉關系研究”(15AZD020)

陳方(1983—),女,山西太原人,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城鄉關系、農村金融。

陳方.“十二五”時期農墾二、三產業發展形勢分析及建議[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33-40.

formatCHEN Fang.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State Farm’s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welfth Five Year Pla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1):33-40.

F323.1

A

1674-8425(2017)11-0033-08

(責任編輯魏艷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小视频|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无限乱码|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激情综合图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色爽网免费视频| 欧美性精品|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欧美a在线| 亚洲va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av在线5g无码天天| 911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久久婷婷六月| 欧美伦理一区|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久久性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欧美日韩91|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精品视频第一页|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亚洲视频影院|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91欧美在线|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伊人电影|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欧美亚洲香蕉| 免费aa毛片|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www|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91|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九色91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