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區域開放創新、知識整合與創新績效:基于EC2SLS模型的實證研究

2017-12-15 06:51:59張旭華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7年11期
關鍵詞:區域研究企業

張旭華

(福建社會科學院 經濟研究所, 福州 350001)

區域開放創新、知識整合與創新績效:基于EC2SLS模型的實證研究

張旭華

(福建社會科學院 經濟研究所, 福州 350001)

從區域視角審視開放創新行為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認為區域內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的開放性創新行為通過超本地化效應、多樣化效應、協同效應、收益激勵效應對區域創新產出有積極作用,并通過構建省際面板EC2SLS計量模型對各類型開放創新活動及區域知識整合能力影響創新績效進行建模。研究發現:除國內市場技術購買、高校和科研機構外部R&D支出等變量影響不顯著外,內向開放創新中的其他變量、外向開放創新變量均有助于區域創新績效的提高,在其間知識整合能力也發揮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開放創新;知識整合;創新績效

一、引言

開放創新已成為重要的創新研究范式,企業通過嵌入外部創新網絡,將企業內部的基礎性知識與外部異質知識相互整合已經成為企業在研究開發上尋求突破的新路徑[1]。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傳統行業企業還是新興行業企業,都能夠從開放創新中獲益。企業通過對外合作、用戶參與、知識產權購買、股權投資等形式,獲取知識、信息、問題解決方案,對內部的R&D形成了有益補充[2]。

開放式創新不僅是企業加速實現創新的重要手段,也是區域和產業實現創新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之一。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制造業衰退后,在90年代的制造業重振計劃中把推進大學和產業合作作為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的最重要舉措,專門制訂了《貝耶-多爾法案》《國家合作研究法》等法律作為保障,使美國制造業重新獲得競爭優勢[3]。日本和韓國在二戰后經濟快速發展,也正是得益于產業部門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其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身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對促進創新資源開放、區域創新協同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跨越省際邊界的區域性發展規劃不斷獲批。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進一步明確自主創新要重視對外部創新資源的運用。2015年,國務院批準在蘇州成立首個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進行開放創新綜合試驗,試驗成果將在其他地區推廣。因此,現階段推動開放創新模式在區域層面的組織、運作與實踐已形成趨勢,不僅是區域內個體創新范式轉變的內生要求,也是區域產業與技術集群發展到特定階段后的自然選擇結果。但是,由于開放式創新概念源起于企業創新實踐,現有文獻資料主要闡明企業開放創新績效、模式、組織過程、機制等,研究對象以大企業、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為主,相關概念如開放度、知識能力、組織學習、市場集中度與技術成熟度、創新資源異質性等及其與創新要素間的關聯獲得了眾多學術關注,但從宏觀角度對國家、區域層面開放創新模式的研究卻仍然十分有限。從整體上看,關于區域創新開放的理論研究已滯后于實踐發展需求。

由地理邊界和行政邊界分割而成的各類行政區域單元、產業或技術集群單元從封閉型自主創新向開放創新轉變是區域、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區域發展稟賦優劣與發展模式差異,任意區域單元的內部累積創新資源總量及增長速度均無法回避技術變化風險增大、區域發展需求等級提升、產業和技術資源在區域間流動加速等因素所引致的創新資源不足的問題。因此,提高區域創新開放度、加快區域內部創新要素互動和交流、促進區域間創新資源流動和集聚成為區域創新體系建構的重要內容。在區域層面上,開放創新是使用區域內部和外部創新資源系統性地進行知識研究、知識維護、知識開發和推動制度演化的過程[4],目的在于打破區域地理邊界和行政邊界對創新資源流動的限制,本質是區域內創新行為主體通過創新網絡向外延伸,知識與技術生產活動向外部組織開放,以獲取外部知識、信息、技術資源和能力,彌補內部創新資源的不足。在微觀層面上,開放式創新與創新績效的關系是創新模式研究的中心性問題[5]。在宏觀層面上,兩者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及經驗關系同樣值得重視。 T?dtling等認為,對內部非勻質的區域創新系統而言,增加區域內部的資源流通并且與區域外其他創新體系建立緊密的協作關系對提升區域創新效率具有重要的影響[6]。Cooke對開放創新、產業集聚和區域創新系統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認為開放創新是區域創新系統競爭力的組成部分[7]。Huang等對3 468家歐盟企業樣本進行研究,發現地區產業集群內企業相對集群外企業具有更密切的產學關系,更加能從開放創新中獲益[8]。但總體上,在區域層面對開放創新與創新績效、技術進步之間聯系進行的研究仍然不多見。

本文針對區域創新開放的內涵和特點,對區域性開放創新行為與區域創新整體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文章的創新之處主要有:一是從區域層面對開放式創新的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對現有的微觀研究形成補充;二是系統性梳理區域創新開放的不同類型要素,并以省際面板數據為樣本對各要素影響區域整體創新績效程度進行測算;三是根據區域創新績效與區域外向型開放創新之間的聯立性因果關系,應用誤差成分兩階段最小二乘模型(EC2SLS)建模計算,提高估計結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四是考察開放創新過程中區域知識整合能力的中介效應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二、區域視角下開放創新與創新績效的關聯機制

按照知識基礎觀理論,創新行為的過程分為知識探索、知識保持和知識應用3個階段[9]。對企業來說,開放創新就是企業在探索、保持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對流動的知識建立管理機制,使企業能夠在開放的跨邊界知識網絡中進行學習。對區域來說,開放創新意味著知識不僅跨過組織邊界,而且跨越了行政邊界、產業集群邊界,建立起區域內外部的知識連接和交互網絡。按照知識在組織內部和外部流向方式的不同,Chesbrough等將創新開放分為內向、外向等模式[10],其中內向創新模式是指外部知識經過獲取、吸收后成為內部知識并參與創新的過程,外向創新模式則是知識通過外部市場交易或產業化實現創新收益的商業化過程。本文認為,區域創新開放程度的提高通過如下作用機制發揮對創新的促進作用:

(一)直接效應

1.超本地化效應。對區域來說,區域創新開放度提升有利于突破企業邊界和區域邊界,促進超本地化創新網絡的形成,外部的技術、管理新知識與本地創新網絡內部知識互相整合,有利于克服傳統路徑約束,產生創新的突破。同時,本地企業或科研機構在區域外部尋找關系強弱度不同的合作伙伴,增加了包括隱性知識輸入、高端資源要素輸入、創新模式輸入等在內的異質性資源獲得的可能性,能夠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本區域的創新路徑鎖定風險。

2.多樣化效應。多樣化效應往往與創新的開放寬度聯系在一起,開放寬度越大,意味著將為本地的區域創新系統帶來更多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區域內企業或研究部門接觸到更多的知識源,可獲取更多的互補性知識,更多的知識又能夠促進本地區企業更加廣泛、深入、快速地學習,引致大量的產品創新[11]。同時,多樣化的知識來源有助于知識生產型服務組織、擴散轉化型服務組織等創新服務組織的建立,提高知識獲取的效率。如朱海燕對產業集群的研究發現,外部知識服務機構嵌入有利于提高集群網絡中介性和知識獲取能力,促進集群的研發效率提升[12]。

3.政策協同效應。政策法規部門和科技招商等政府部門在開放創新體系中具有制定開放創新政策、搭建創新平臺、拓展資源引進渠道等功能,是區域開放創新的重要推動者和謀劃者。進行開放創新模式的地區,將通過建立區域間創新協調機制、簽訂區域間科技合作協議等措施,打破區域的行政邊界壁壘,促進科技資源、人才、知識等創新要素的共享和利用。這些政策措施將促進創新資源的區域間流動,提高區域創新活力。以上海為例,在政府有意識的引導下,2016年度上海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重大科技成果中跨地域協作項目達到28項,占比超過50%。

4.收益激勵效應。區域的外向型開放創新對區域創新績效也會產生正向影響。一方面,企業或研究機構內部的知識、資源向外轉讓,由外部組織進行應用與商業化活動,轉讓方可獲取商業收益,并進一步擴大對知識創新的投入;另一方面,知識或技術無需經過漫長的產品開發、中試、生產過程而直接轉化為可見的收益,有利于在區域內部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的創新競爭氛圍,激勵研發機構加快創新、提升競爭能力。

(二)中介效應

除直接作用機制外,區域開放創新對創新績效的影響還可能受區域知識整合能力的中介效應或調節效應的影響。雖然創新開放度提高有利于知識在區域的組織間轉移,但知識轉移過程存在著由于轉移者和接收者間知識水平差異所造成的知識垂直分裂,以及不同性質知識融合中所造成的知識水平分裂[13]。企業和研究機構需要充分整合組織外部的顯性或隱性知識,對那些和企業原先知識基礎差異大的技術知識,需要進行使用、開發或搜尋新的應用空間和市場。隱性知識還需要通過進一步學習將其轉化為本區域可資利用的顯性知識。如果只從外部獲取知識,而沒有進行消化、吸收,則外部知識資源僅停留在顯性層次,無法進行再創新,因此掌握外部知識中難以編碼的隱性知識對各創新主體組織的創新至關重要[14]。基于這一原因,本文假設由異質性區域知識整合能力所決定的對外部知識的整合、吸收和利用效率對區域創新增長有較大的影響。

三、模型構建

(一)計量模型設定

區域創新活動的對內、對外開放所產生的超本地化效應、多樣化效應、協同效應、收益激勵效應等對區域創新產出有積極的影響。而區域創新開放主要表現為對外部技術知識的獲取和購買、對外部技術創新服務和技術咨詢服務的購買等內向型開放模式,以及區域內創新主體對外轉讓知識成果、專利使用權等外向型開放模式,按照這一思路,可以構建區域創新產出的基準回歸模型:

innopatit=β0enteit+β1insteit+

(1)

其中:i代表省份,t表示年份,innopat為發明專利申請數所表示的創新產出變量,ente表示企業部門對外部技術知識的獲取,inste表示科研機構和高校部門對外部技術知識的獲取(由于企業部門和研究機構對外部知識的獲取動機與期望存在一定差異,故劃分為兩個部門考察)。PCS為各區域對外部知識的購買,共包含buyf、buyh、tcons、tserv4個子指標,其中buyf反映對境外技術知識的購買,buyh是購買國內技術的經費支出,tcons表示從組織外部獲得技術咨詢,tserv表示技術服務的購買,以上幾個變量都屬于內向創新開放變量。techsales表示區域內企業或研究機構對知識、專利的有償轉讓,反映創新的外向開放。KI為各區域知識整合能力,共包含ent_dige、ent_upgr、ba_above3個子指標,其中ent_dige為消化吸收外部知識所進行的支出,ent_upgr為企業升級技術設備所進行的支出,用來反映區域企業對外部知識的整合與吸收能力,ba_above為科研機構和高校部門研究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的R&D人員數,反映區域研究部門的知識整合能力。為消除面板數據中可能存在的非平穩性和非線性問題,本文所用變量采用對數形式。

(二)變量的選擇

1.區域創新開放的測度。區域創新的開放程度主要取決于區域行政邊界對創新資源自由流動所構成的各類軟性約束,以及區域內創新主體對整合、利用外部創新要素的愿望和能力。Dahlander等認為,按照知識獲取和釋放方式的不同,開放創新可分為獲取、采購、出售、展示4種類型[15]。借鑒這一劃分,本文把開放創新行為劃分為對知識的獲取、對知識的購買以及知識的出售3種類型,對知識的展示由于難以確定合適的代理變量而未納入模型。其中,用區域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ente)、研究機構和高校(inste)的R&D經費外部支出作為區域獲取外部知識水平的測度,R&D經費外部支出是企業、研究機構為取得需要的科研成果委托外部單位或與外部單位合作進行科技活動而向對方支付的費用,在合作結束后,外部單位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知識將向委托方轉移,因而外部經費支出額反映了本地區企業和研究部門從組織外部獲取知識的規模和水平。對知識的購買情況則用各地區國外引進技術合同金額(buyf),以及按技術輸入地域劃分的技術轉讓成交金額(buyd)兩項指標來反映,衡量一地區從國外、從國內其他地區或同地區的其他組織以購買方式獲得知識的規模和水平,其中國外引進技術合同金額按照各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行單位換算。

從其他科研機構或企業獲得技術創新服務和技術咨詢服務也是對外部專業化知識成果進行再利用的重要方式,技術創新服務的目的就是促進和組織創新要素,形成協同效應、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16],以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但技術服務不僅僅限于知識、信息、知識產權等軟性資源,也涵蓋了資本、設備等硬性資源,屬于服務價值鏈的高端。技術咨詢則主要體現為組織內的知識、智力資本在外部延伸再次利用的過程,可覆蓋產品開發過程從規劃、設計到中間件技術的應用、產業化和工程化等環節,獲取相關的知識、經驗有助于企業節約創新成本、降低創新風險。因此,本文選取技術服務合同金額(tserv)和技術咨詢合同金額(tcons)作為測度區域創新開放的多樣性指標。

創新活動的外向開放反映企業、研究機構將技術知識向組織外轉移并取得收益的行為,由于現行科技活動統計中僅包括研究機構和高校部門的專利轉讓及使用許可收入情況,缺乏對企業部門專利權轉讓收益情況的統計,本文用各地區按技術輸出地域劃分的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techsales)來表示,反映區域整體技術知識對外轉讓、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對外提供所取得的收益。

2.知識整合能力。知識整合能力沒有統一的度量方法,一是由于知識整合的內容較為豐富,涉及到知識的重構、消化、吸收和利用過程所包括的各種要素流動與組織行為;二是在現有統計資料中較難獲取或構建合適的代表性指標。即使是知識整合中最常見的吸收能力概念也存在眾多不同的測度方法,如Cohen等用研發強度來度量企業的知識吸收能力,即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的比值[17];戴魁早用自主創新和人力資本的交叉項作為動態的技術吸收能力[18];肖利平等用消化吸收經費支出和技術改造支出(模仿創新)來代表廣義的技術吸收能力[19];劉鳳朝等用區域研發資本投入來衡量區域吸收能力[20]。本文用企業消化吸收經費支出(ente_dige)與技術改造支出(ente_upgr)衡量該地區企業部門知識整合能力水平,用具備本科以上學歷的高校研究人員數(ba_above)衡量該地區研究部門的知識整合能力水平。

3.創新績效指標。各地區專利申請數量是較為常用的反映區域創新績效的指標,專利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等幾種類型,發明專利具有較高的知識技術含量,更能夠代表一個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因此本文采用發明專利申請量(innopat)作為衡量區域創新績效的指標。

為剔除物價因素對各區域開放創新支出的影響,本文選擇采用綜合價格指數對各項開放創新支出費用進行平減。以外部經費支出為例,外部經費支出是委托外單位進行科技合作轉撥的經費支出,其中既包括研究開發直接費用,也包括人工費、折舊費等,因此適合用各地區工業品價格指數(PIit)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Cit)構建的價格綜合指數進行平減。參考朱平芳等的加權算術平均構造形式[21],價格綜合指數設為Pit′=0.6PIit+0.4PCit。 除主要表現為智力價值的技術咨詢指標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平減外,其余指標均以價格綜合指數進行平減。以上變量指標來自《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由于2009年后我國科技統計范圍與內容發生變動,本文所涉部分變量指標如各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等從2009年才開始納入統計,所以樣本期設定為2009—2014年。面板回歸包括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西藏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

四、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分析

由于模型設置中影響創新績效的解釋變量數較多,因此本文采用“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逐步添加解釋變量進行參數估計,以觀察各解釋變量對區域創新績效產生的影響。對各模型的Hausman檢驗表明應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估計,結果見表1。

從表2可以看出,區域內企業或研究機構的開放創新行為對區域的總體創新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隨著引入開放創新解釋變量數量的逐步增加,方程的擬合優度不斷提高,各模型參數聯合檢驗結果均顯著,表明模型設計總體上較為合理。除購買國內技術與引進國外技術變量系數顯著性不高以外,其他變量系數顯著性水平都在5%水平上,說明各類開放創新行為依據不同的作用機制促進組織吸納外部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其中,企業部門對外部知識的獲取對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始終在1%的顯著性水平,而研究部門對外部知識的獲取卻不呈現顯著性且方向不始終為正。各區域的技術輸出成交金額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也始終為正,意味著技術對外轉讓越多的地區創新績效越好。從知識購買的角度來看,國內技術購買對本地區創新績效作用不明顯,這一實證結果與肖利平等的結論相同,他們認為技術購買行為對創新增長沒有顯著影響,原因即在于國內技術核心含量不足、技術發明數少,對創新水平提升空間小[20]。區域內企業和研究機構通過技術服務與技術咨詢等方式進行輔助創新的影響顯著為正,表明技術服務與技術咨詢是創新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借助外部專業化知識有利于突破產品或技術創新過程中的難點,加速創新進程,提高創新成功率。從知識整合能力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來看,研究部門的知識整合能力對創新績效有顯著影響,而消化吸收經費支出、技術改造支出對創新績效的影響顯著為負,與預期均不相符。

表1 區域性開放創新與創新績效的固定效應基準回歸結果

注:括號中的值為相應系數的標準誤差,F統計量括號中的值為對應的p值,*, **,***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顯著

表2 區域性開放創新與創新績效的EC2SLS估計結果

注:括號中的值為相應系數的標準誤差,F統計量括號中的值為對應的p值,*, **, ***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顯著

(二)內生性問題及其檢驗

基準回歸模型估計結果反映了模型設計的總體合理性,但仍然需要對模型的穩健性進一步加以測試。從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不難發現,由于創新活動更多、發明專利更多的區域相比創新活動少的區域具有更多的知識存量,相比其他區域具有技術優勢,也就更具備把現有知識轉化為商業成果的可行性和積極性,這意味著創新活動量的增加將導致該區域向其他區域技術輸出量的增多,兩者之間存在著反饋效應。在這種情形下,由于技術輸出量和個體異質效應及方程的殘差項之間存在相關性,變量系數βk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計是有偏的。為了驗證技術輸出成交金額變量的內生性假設,我們利用模型的OLS和2SLS估計結果進行Durbin-Wu-Hausman檢驗,其中Durbin統計量為7.642 7(服從于自由度為1的χ2分布),Wu-HausmanF值為7.449 5,兩者均在0.01的水平上拒絕技術輸出量是外生變量的原假設。

因此,為獲得一致漸進有效的估計結果,需要應用工具變量法進行估計。工具變量的選擇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工具變量需要和內生解釋變量有較大的相關性;其次,工具變量與擾動項相關性為零。本文選擇各地區被SCI收錄的論文數滯后一期值作為地區技術輸出合同成交金額的工具變量,SCI收錄論文數反映出該地區基礎科學研究能力的強弱,通常基礎科學研究能力越強,具有的技術優勢越大,在技術市場上對知識商業化的規模就越高,兩者相關性也就越高。同時,滯后一期的變量可以消除工具變量與當期擾動項之間可能存在的相關性。為了檢驗工具變量的合理性,首先我們進行秩條件非識別檢驗,可計算出Anderson canon LM統計量為48.572,P值為0.000 0,因此在1%的顯著水平拒絕工具變量識別不足的原假設;其次,弱識別檢驗結果顯示Cragg-Donald Wald F 統計量為62.457,大于Stock-Yogo弱識別檢驗的10%臨界值16.38,拒絕了選定的工具變量為弱識別的原假設,說明工具變量中包含內生性變量的信息并非很少。因此,所選擇工具變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模型的EC2SLS估計

EC2SLS方法分別估算方程組內估計和組間估計模型,組內估計模型通過去均值方式消除誤差成分的影響,組間估計模型通過組均值轉換方式,再利用組內2SLS估計量(W2SLS)和組間2SLS估計量(BE2SLS)的方差加權平均獲得EC2SLS估計。令y為被解釋變量,S=[X1,X2],X1為外生變量集合,X2為內生變量集合,Z為工具變量,X=[X1,Z]為所有外生變量集合,式(1)可記為

y=Sβ+u

(2)

其中:單因素誤差成分u=Sμμ+ε,Sμ=(IN?eT),μ=(μ1,μ2,…,μN)′,ε=(ε11,ε21,…εNT)′,e為單位向量。令Q=INT-P,P=IN?JT,I為單位矩陣,J為所有元素為1的矩陣,則式(2)變換為

Qy=QSβ+Qu

(3)

(4)

其中,

在估計過程中,分別應用組間2SLS,組內2SLS,EC2SLS等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作為對照,也列出了G2SLS的估計結果。結果顯示,組間2SLS和組內2SLS在估計結果上存在比較顯著的差異,這說明未觀測到的各區域異質性特征在統計上的影響較為顯著,進一步證明了原方程解釋變量與μit存在相關性。但由于傳統的Hausman檢驗不能檢驗出自變量和擾動項相關的聯立性內生性。對此,Baltagi提出了基于固定效應2SLS和隨機效應2SLS估計差異的Hausman檢驗,根據模型的估計結果,可計算出FE2SLS-EC2SLS的Hausman統計量值為2.194 3,在自由度為10的χ2分布下不顯著,不能拒絕EC2SLS是一致估計的零假設,因此模型可選擇EC2SLS估計式作為更有效的估計結果。

估計結果顯示:和固定效應回歸結果比較,使用EC2SLS方法的解釋變量系數在數值上發生了變化,國外引進技術經費支出與規模以上企業技術改造支出變量的方向也發生了變化,方程的擬合優度得到提高。EC2SLS估計表明:企業R&D經費外部支出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地區內企業部門增加R&D經費外部支出對區域創新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企業部門外部經費支出每增加1%,將促進區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增加0.355個百分點。但科研機構的R&D經費外部支出變化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不顯著。在對外部知識的購買方面,對國外技術引進支出影響創新績效由不顯著變為在10%的水平上顯著,且呈現正向影響;對國內技術購買支出的影響仍然不顯著,這表明在國內技術市場上用于交易的技術知識含量較為有限,難以在其基礎上進行利用式創新。對技術服務和咨詢服務的購買均呈現出較強的顯著性,這與固定效應的估計結果保持了一致性,兩者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均為正向,且大小相近,也進一步驗證了開放創新通過多樣化效應促進了區域創新增長。在外向型開放創新方面,EC2SLS估計下,區域的外向性開放創新的顯著性和影響力均呈下降趨勢,但仍然為正向,表明在控制逆向因果效應后,區域技術對外輸出對創新的貢獻有所下降,對外轉讓技術的成交金額每增加1%,將促進區域發明專利申請提高0.112 1%。在知識整合能力方面,企業的消化吸收支出仍然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性,其原因可能在于企業用于外部知識的消化吸收經費支出越高,意味著企業組織內原有知識與吸收進來的外部知識之間的分裂越大,將其融合并轉化為可運用知識所需的時間越長、成本越高,無法快速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技術專利,消化吸收支出對創新的貢獻或在時間上存在滯后性。和基準效應回歸的估計結果不同,技術改造支出對創新績效有較顯著的正向影響,原因在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動機往往是出于對新工藝、新生產流程的追求,在技術改造過程中可能就會產出更多的創新成果。研究部門以人力資本方式表現的知識整合能力則對創新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參與研發的人力資本的質量越高,創新產出增長越快。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對區域開放創新、知識整合能力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區域內企業與科研機構的開放性創新活動對區域的創新績效有較顯著的正向影響。主要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1)區域內企業R&D外部經費支出對區域發明專利申請量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是貢獻程度最高的開放性創新活動;科研機構和高校的R&D外部經費支出的影響則不顯著。(2)技術服務與技術咨詢購買作為創新過程中內部研發的必要補充,對創新產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然而,國內技術市場上的技術購買對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則不顯著。(3)知識整合能力在內向型開放創新與創新績效間起到了中介作用,尤其是一個地區的科研機構與高校研發人員的人力資本質量越高,意味著對內外部知識加以整合的能力越強,對創新的正向影響就越強。企業部門在消化吸收上的支出與創新產出呈負向關系,技術改造支出則為正向。(4)外向型開放創新對創新產出存在正向影響,但兩者間呈聯立性因果關系,在研究開放創新與創新績效的關系時必須消除這一影響。

上述結論對我國區域創新開放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1)突出開放創新在區域創新發展中的重要性。本文發現,開放創新對區域創新績效有積極影響。但受限于觀念束縛和利益分配因素,一些省份仍然存在“封閉創新”的發展思路,認為創新主要依賴本地的創新主體和要素,對外部協同創新、外部科技成果轉移未予以足夠的重視。一些創新能力較強的省份則相對更重視區域開放創新。如江蘇提出要加快形成開放創新的優勢特色,更大力度“引進來”促進自主創新,更大步伐“走出去”嫁接全球資源。因此,要樹立開放創新的觀念,著力建立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優化產學研合作模式,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進創新資源共享、協同研發,促進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深化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創新合作,主動嵌入全球創新網絡,形成跨區域、跨境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協同的新格局。

(2)重視創新人才的引進。開放式創新打開了創新的地理邊界和組織邊界,但外部的異質性知識必須依靠高效率的知識整合才能將其吸收、利用和再創新。本文研究表明,知識整合的關鍵在于高質量的人力資本,因此要實行更加開放的引才機制、健全人才順暢流動機制,營造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提高本地區對創新人才的吸引力。以深圳為例,深圳本地的高校并不多、不強,但依然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創新地區之一,其原因即在于深圳出臺了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舉辦國際人才交流會,制定出臺高層次專業人才“1+6”文件、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等多項政策措施,使其成為創新人才的聚集高地。

(3)注重創新服務機構建設。研究發現,創新主體在創新過程中接受的技術服務與技術咨詢在成果轉化鏈中起重要作用。要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機構,為創新主體提供研發設計、技術轉移、知識產權、檢驗檢測認證、科技咨詢等專業化和綜合性科技服務。推動地區的科學技術服務業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可借鑒上海、深圳等地的做法,建立技術轉移、咨詢服務的創新券制度,支持創新主體向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科技服務機構以及創客服務機構購買科技服務,培育創新友好的市場環境。

[1] WEST J,SALTER A,VANHAVERBEKE W,et al.Open innovation:The next decade[J].Research Policy,2014,43(5):805-811.

[2] 張振剛,陳志明,李云健.開放式創新、吸收能力與創新績效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3):49-56.

[3] 張學文,陳勁.開放科學對產業創新的影響——基于美國制造業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3(3):368-377.

[4] 魏建漳.區域開放創新:發展階段與策略研究[D].深圳:深圳大學,2015.

[5] 張永成,郝冬冬,王希.國外開放式創新理論研究11 年:回顧、評述與展望[J].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5(3):13-22.

[6] T?DTLING F,TRIPPL M.One size fits all:Towards a differentiate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approach[J].Research Policy,2005,34(8):1203-1219.

[7] COOKE P.Regionally asymmetric knowledge capabilities and open innovation:Exploring “globalisation 2”——A new model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J].Research Policy,2005,34:1128-1149.

[8] HUANG F,RICE J.Does open innovation work better in regional clusters?[J].Australian Journal of Regional Studies,2013,19(1):85-119.

[9] LICLUENTHALER U.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its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examin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R&D Management,2009,9(4):317-330.

[10] CHESBROUGH H,CROWTHER A K.Beyond high tech:early adopters of open innovation in other industries[J].R&D Management,2006,36(3):229-236.

[11] ZAHRA S A,IRELAND R D,HITT M A.International expansion by new venture firms:international diversity,mode of market entry,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925-950.

[12] 朱海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嵌入與內生型產業集群網絡結構優化[J].經濟地理,2010(2):273-278.

[13] 王燕,張宗益.區域自主創新知識資源利用的機理及路徑研究[J].財貿研究,2010(3):39-44.

[14] 汪曉夢.安徽技術創新績效的區域性評價與對策思考[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9):39-42.

[15] DAHLANDER L,GARNI D.How open is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10,39(6):699-709.

[16] 李增輝,汪秀婷,牟仁艷.面向我國重點產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構建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33-38.

[17] COHEN W M,LEVINTHAL D 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128-152.

[18] 戴魁早.中國自主創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技術吸收能力的視角[J].科學學研究,2008,26(3):626-632.

[19] 肖利平,謝丹陽.國外技術引進與本土創新增長:互補還是替代——基于異質吸收能力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6(9):75-92.

[20] 劉鳳朝,劉靚,馬榮康.區域間技術交易網絡、吸收能力與區域創新產出——基于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領域的實證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5(5):774-781.

[21] 朱平芳,徐偉民.政府的科技激勵政策對大中型工業企業 R&D 投入及其專利產出的影響——上海市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3(6):45-53.

[22] BALTAGI B H.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3] BALTAGI B H,LIU L.A note on the application of ec2sls and ec3sls estimators in panel data models[J].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2009,79(20):2189-2192.

RegionalOpenInnovation,KnowledgeIntegrationandthePerformanceofInnovation:AnEmpircalStudyBasedonEC2SLSModel

ZHANG Xuhua

(Economic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Fuzhou 350001,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open innovation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t the regional level, and it holds that open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and R&D organizations should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innovation output by ex-localization, diversif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material encouragement. After building an EC2SLS model on provincial sample panel data, this paper finds that except domestic technology purchase, R&D external spending of R&D sectors, most of inward open innovation and outward open innovation could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capa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intermediary variable.

open innovation;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11.007

2017-04-20

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持續推進福建海洋強省建設對策研究”(2014B030)

張旭華(1976—),男,福建晉江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發展與產業創新。

張旭華.區域開放創新、知識整合與創新績效:基于EC2SLS模型的實證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41-49.

formatZHANG Xuhua.Regional Open Innovation,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novation: An Empircal Study Based on EC2SLS Model [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1):41-49.

F124.3

A

1674-8425(2017)11-0041-09

(責任編輯魏艷君)

猜你喜歡
區域研究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天天干伊人|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婷婷综合色| 欧美人人干|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美女免费黄网站|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综合香蕉|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国产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成人在线亚洲| 午夜a视频|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午夜爽爽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香蕉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天天色|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欧美在线视频a|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亚洲最新地址|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九九九精品视频| 日韩欧美网址| 日本精品视频|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亚洲综合第一区| 91亚洲影院|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