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摘 要:滿堂灌和先教后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地束縛了參加職業培訓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制約著學員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對新技術探究的能力。本文重點探討傳統教法改革在職業培訓中的應用,提出現代職業培訓應當提倡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模式的創新,將“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觀念深入運用到培訓教學中,促使職業培訓教學得到不斷提升。
關鍵詞:教學模式 創新 主導地位 角色扮演
不斷加強員工培訓是實現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培訓中要突出專業技能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切實加強對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滿足油田企業員工的培訓需求。職業培訓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交給學員,讓學員在課堂上占主導地位,使他們由被動地學改變為主動地學。
一、傳統職業培訓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大多數職業培訓教學課堂依舊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重點突出的是“教”。課堂上學員自主思考、探究的時間,被教師的“勤奮”無情占用,學員慢慢成為了培訓學習的旁觀者,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也日益突顯。
1.滿堂灌
現在職業培訓還是以填鴨式和滿堂灌為主要特征,教師上課講的多,學員思考的少。課堂互動也基本采取提問的方式,教師地位高高在上,與培訓學員溝通得少。學員在實操訓練中按照教師的固定模式被動記憶多,自主歸納總結、創新少。以取證率和鑒定通過率為主要目標,忽略了學員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
2.照本宣科
職業培訓教學不同于學歷教育,培訓的內容要盡可能地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培訓中應考慮操作員工應該知道的、必須會操作的和生產上可能遇到的一些技術上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空洞的理論,更不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學員生硬、機械地灌輸書本知識,即便是采用多媒體教學,也是將“書本進行PPT搬家”。課堂上教師照本宣科多,探究活動少,整個課堂依舊是教師的“獨角戲”。
3.對課堂時間把控不好
一個好的培訓教師會合理地把控上課的時間,課前會對授課內容進行梳理,精心設計教學組織的每一個環節。如果課堂上是照本宣科、滿堂灌,之后還要拖堂,學員自然會對培訓越來越沒有興趣。這都將嚴重影響到職業培訓教學質量。課堂時間把控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課前對授課內容所下的“功夫”有多少。
二、改革過程中如何備好一節職業培訓課
美國教育梅格斯獎獲得者安德魯曾經說過:“平庸的教師傳達知識,一般的教師解釋知識,好的教師演示知識,偉大的教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 傳統教學模式出現的問題,讓教育者意識到必須要改革,從現在的小學階段推行的“少教多學”,到中學階段的“走班制”,充分說明培養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是改革的關鍵問題。職業培訓機構是要為油田生產單位輸送優秀的操作員工,不斷地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培訓的宗旨。
1.備教材
培訓教師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明確培訓目標,培訓理念要從原來 “教師講什么,學員聽什么”逐步轉變到“學員需要什么,培訓教師講什么”。課前要吃透培訓教材,結合學員的特點、培訓需求來把握知識的側重點以及課堂教學方法和組織環節的設計。
2.備學員
培訓教師在課前一定要清楚培訓學員的文化層次、專業特點、技能水平等方面因素,要因人而異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培訓教學質量。例如:短期員工培訓和技能鑒定前培訓的側重點就不一樣,短期培訓需要教師要對培訓的內容做綜合性地歸納和總結,突出專業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在保證大多數共性的同時,要突出部分員工的個性發展;對于技能鑒定前培訓班,學員已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操作水平,教師在培訓中要突出學員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使他們逐步成長為企業的中堅力量。
3.備課件
一個成功的多媒體課件是以教學重點內容為主體,為課堂添彩地輔助教學工具。一味地照搬課本內容,或是追求高新技術、把課件做成素材展示,都是不正確的。因此教師在準備課件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避免課件通篇文字造成“教材搬家”;二是課件顏色的搭配要合理,避免過于強烈的色彩反差,要符合學員的視覺心理;三是課件的操控界面不要設置得過于復雜,避免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課件的控制上;四是界面的布局、圖片的使用、配音的選擇以及動畫的運用要合理。
4.備課堂設計
課堂設計要樹立以“學員為主,教師為輔”的主導思想,課堂上能運用多媒體、結合現場實際問題討論,不斷變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員產生新鮮感,并牢牢吸引住學員。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序地掌握課堂節奏,不斷地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這是設計一堂課的主導思想。培訓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深入淺出,畫龍點睛,以發揮“導”的關鍵作用。“講”則要考慮精講火候,研究怎樣才能講深、講透,同時要避免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把教學的重點從“教”轉移到“學”上。教學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課件的輔助設計、準備和設計教具等因素都是課堂設計的重要環節。
三、互動式教學方法在職業培訓中的綜合運用
精彩的課堂不僅要教師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還需在課堂上合理選擇并綜合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上教師必須根據每個班的培訓需求和學員特點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握一項重要原則,課有常而教法無常。互動式教學方法要根據培訓內容、學員水平等綜合因素進行選擇。課后的教學反思會讓教師逐漸懂得如何選擇和運用好教學方法,培訓得法才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靈魂。
1.任務驅動法
教師課前根據培訓內容、學員的特長,合理分配學習任務,在課堂上為他們提供自我展示平臺,充分調動學員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從書本中解放出來,結合實際工作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好地融會貫通。在任務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注重發揮師生互動、學員互動的作用,教師穿針引線,學員積極參與。課堂“活”了,培訓效果自然不言而喻!endprint
2.情境教學法
教師在課堂上要抓住時機,設疑導學,激發學員的自學興趣和探究欲望。充分利用學院實訓設備和仿真模擬操作系統等優勢,創設實踐的情境,讓學員們通過實踐感受教學,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組織學員進行解決和探究。在情景教學討論活動中,善于挖掘學員的專業技能優勢,放下教師的“架子”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適時地給予學員贊許的目光,可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參與性。
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通過文字、圖片、視頻或者學員們身邊的案例,讓學員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案例內容,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適宜地引導學員得出正確的答案,整個討論和思考的過程是培訓的成功之處。案例教學沒有旁觀者,每個學員都是參與者,學員會從教師的引導中提高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同時也在小組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案例教學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培訓效果,同時也為培訓教師積累了大量的生產經驗和案例。
4.角色扮演法
專業課程采用角色扮演法,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通過任務下達,進行現場情景設置和角色分擔。它實際上是任務驅動和情景教學法的綜合運用。在課堂上學員通過自身參與、實踐,對知識的掌握記憶更加深刻。通過角色扮演教學法,學員可以提升以下能力:一是對相關知識的自學和探究能力,二是現場應急能力,三是員工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四是參與展現自我的能力。
例如在電工培訓觸電急救的模塊中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學,課前對學員進行小組任務布置,學員分成四組,一組承擔觸電場景的設置,第二組根據設置的觸電場景采用正確的方法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第三組根據觸電者判定假死的狀況實施正確的急救方法,第四組分別要說出前三組在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最后教師再進行綜合性點評。一堂課下來學員對觸電者脫離電源、心肺復蘇和胸外按壓的操作要領掌握得恰到好。因此在課堂上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員,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
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職業培訓教學改革的重點。它直接關系到能否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因此必須引起進行職業培訓的院校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院校教學培訓理念的轉變,對教師傳統模式的改革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筆者所在學院本著“請進來,走出去”觀點,不斷加強理念、機制、形式的創新:一是不斷加大各專業實訓廠房、安全體驗館的建設,二是校企合作進行油田生產模擬仿真系統的開發和應用,三是心理沙盤、破冰和拓展訓練等走進了課堂,四是根據生產培訓需求推廣了彈性學制的應用,五是“一刊一網一線”的信息化培訓為生產技術創新提供有力的保證。這些充分說明職業培訓要發展必須創新,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職業培訓中的綜合應用,有助于為企業輸送更多的高技能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丁鋼.教育經驗的理論方式[J].教育研究,2003(2).
[2]萬碧波,尹家明,楊進.高職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與學習方式轉變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2007(11).
[3]李曉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1(1).
[4]霍玉敏.職業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1(1).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新疆培訓中心(新疆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