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大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是新時代的強烈呼喚,是基礎教育所面臨的重大挑戰。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世界科技高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培養民族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要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廣大教師必須首先是個創新型的教師。
一、創新型的教師要科學看待學生創新,不斷增強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是教材的直接實施者,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和教學藝術以及自身的素質水平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極為重要。
1.教師要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個科學的認識。創新是人生來具有的一種潛能,對于學生這一特定群體來說,創新主要是指他們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對他們來說是新的問題,能夠獨立地掌握知識,并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的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
⑴學生的創新主要是學習的創新,學生學習中的創新,不是從無到有的發明,只要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對他本人來說是獨特的、新穎的、有價值的,就是創新。
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輕視和排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創新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同樣沒有創新,基礎知識也就成了一潭死水。知識本身是不存在創新不創新的,而作為學習知識的主體學生在獲取知識時卻有了是否創新的變化。
2.教師要積極從事教科研,帶頭創新,不斷增強自身創新能力。一個創新型的教師必須積極開展學習和研究,不斷追逐學科技術發展的前沿,及時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授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發展趨勢,要重視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投身于教科研活動中去實踐和鍛煉,使自己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開發,在教育教學領域內自由探索,自由創造。
二、創新型的教師要摒棄傳統的課堂教學格局和模式,積極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課堂教學格局和模式
一個富有創新型的教師,心中不該只想著學生的分數,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創新意識是否得到加強,應更多地為學生今后的生存發展著想。
1.教學思想上摒棄傳授知識為主的觀念,樹立以培養能力為主的思想。把培養能力、增長才干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傳授知識滲透在培養能力、培養方法之中,變知識積累第一、能力培養第二為能力培養第一、知識積累第二。
2.變封閉的課堂教學為開放的課堂教學。開放的課堂教學形式,組織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地點可以是課堂也可以是自然、社會。創新型的教學內容是以教材為主,輔之以與教材有關的生活材料,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指導他們觀察生活、認識社會,借助于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實現由平面向立體、單向向多向的轉變,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天地。
3.變阻礙和壓抑學生創新能力的教條式、灌注式、他主式等教學方式為自然引導式、提問討論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學方式。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采用已被實踐證明了能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自然引導式、提問討論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學方式。
三、創新型的教師要為學生營造適合培養創新能力的課堂學習氛圍
著名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促進創造力,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的和有獎賞的環境,已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課堂是教師實施創新教學的主戰場,是啟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只有營造適合培養創新能力的課堂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點燃思維的火花,弘揚獨特的個性,展露創新的潛能,也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1.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愛心和微笑帶入課堂。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你的微笑和期待會給對方一種信念,會幫助他挖掘無限的潛能,喚起他對美的不懈追求。創新也是如此。只有充滿愛心、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最有效地學習,也才能最有利于他們的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
2.教師在教學中要熱愛創造型的學生。德國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創造型的學生在班集體中是不太受歡迎的,他們的行為不合群,也不友好,而且對集體活動的興趣也很少。據托倫斯研究:創造力高的兒童多數具有頑皮淘氣、放任自流、所作所為不合群、時逆常規、處事固執、較幽默等性格特征。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觀念,熱愛創造型的學生。
3.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倡民主化的教學風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民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提高學生民主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只有民主化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主體主動活潑、自由生動的發展。
四、創新型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1.教學中要給學生積極的評價,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采用積極的教學評價手段,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2.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發現問題,大膽懷疑,尋根就底是創造的開端,也是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巴甫洛夫指出:懷疑是發現問題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大膽懷疑,尋根究底是創造的開端,也是創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
3.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創新的主體。教師在課堂和課后都應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變多講為少講,能不講的盡量不講,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獨立學習,獨立思考,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地自主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中說:人們愈益要求教育把所有人類意識的一切創造潛能解放出來。同時還警告說:教育是有著開發創新精神和窒息創新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我國已經加入WTO,我們急需一大批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這樣的人才,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肩負著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因此,時代呼喚創新型的教師,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增強自身的民族責任感,爭做一名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