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
荷蘭“養老小鎮”
最近與朋友聊起養老話題,讓我想起去年的荷蘭之行。那一次我順便拜訪了我的荷蘭朋友普克斯,他曾經在中國工作過3年,我們有幸成為同事,并結下深厚友誼。當他得知我正在考察各國養老狀況時,便興致勃勃地說:“我帶你去參觀一下我們荷蘭的‘養老小鎮’吧。”
出阿姆斯特丹市區,驅車半小時便來到一座袖珍小鎮。遠遠地,普克斯指著小鎮對我說:“這就是我們荷蘭的‘養老小鎮’,它的名字叫‘博愛’,住著260多名80歲以上的老人。”望著掩映在綠樹青山中的博愛小鎮,不禁想起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好一個世外桃源啊!”我不禁脫口贊道。
走進博愛小鎮,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小鎮雖小,但設施一應俱全,有廣場,有公園,有超市,有郵局,街道平坦而整潔,兩邊種著各種花卉。廣場上有噴泉,有長椅,還有覓食的鴿子。公園里有樹木、花草和各種健身設施。廣場上,三兩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在喂鴿子,五六個神態安詳的老人坐在長椅上聊天曬太陽。公園里,幾個須發皆白的老人在悠閑地散步或健身。超市門前,幾位鶴發童顏的老人正樂呵呵從里面走出來,手里拿著自己心儀的商品。郵局里,幾位老人坐在桌子前提筆給自己的親人寫信。

忽然,我看到不遠處的樹蔭下坐著幾個正在看書的大學生,便問道:“這幾個大學生怎么在這里看書?他們是來看望親人的嗎?”普克斯說:“不是的,他們是養老小鎮‘陪伴換住宿’項目的志愿者。”原來,為了給養老小鎮帶來一些青春的氣息,小鎮推出了一項“陪伴換住宿”的創意項目,吸引一些年輕的大學生免費前來住宿,唯一的條件是,他們要每月陪伴老人30個小時,陪著老人吃飯、聊天、閑逛、看電視、舉辦生日聚會、去超市購物等等。不僅如此,小鎮每天還在“博愛鎮”官方網站上貼出各種聚會通知,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與老人們一起舉辦各種茶話會、慶祝活動等,還定期邀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來與老人一起畫畫、玩玩具、做手工,通過代際溝通來溫暖老人們孤獨的心靈。老人們通過與年輕人的互動,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心情也特別舒暢。
普克斯告訴我:“和傳統的養老院不同,養老小鎮就像一個小型的老人社區。傳統意義上的養老院與社會隔絕,非常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我們荷蘭的‘養老小鎮’打破了這種狀態,讓老人們仿佛置身于原來的生活環境中,比在傳統的養老院里生活得更加舒心和開心,這也是養老小鎮受老人們青睞的原因。”
除了“博愛”,幾乎在荷蘭每個城市附近的郊區里,都會有一個各項設施完備的開放式養老小鎮,目的就是不讓老人離群索居,更不會讓他們覺得已經被社會拋棄了。
離開時,我心里竟然涌起一股不舍的感覺。剛剛踏入中年門檻的我,竟然也有點神往博愛養老小鎮那種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了。我想,荷蘭政府為適齡老人建造“養老小鎮”的養老方式,也非常值得其他國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