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宇
?
基于勝任力理論的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研究
吳 宇
成都體育學院經管系,四川成都,610041。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本文從人力資源經典的勝任力理論為出發點,從顯性能力和隱形能力兩個維度分析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要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優化工作分析,理順職業管理,強化職業培訓等多方面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的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路徑。
勝任力;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
黨的十六大以來,自中央各部門到各地區、各高校,均認識到建設輔導員隊伍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這一認識在2004年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后,得到了進一步加深。教育部先后出臺了多項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和規定,各高校為進一步改善輔導員工作條件、薪酬體系,保障輔導員的全方面發展,提出建立一套專門的體制機制,從選拔、培養、激勵及保障4個方面,確保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合理性、專業性,加強職業化建設。2014年3月,《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頒布,使得輔導員職業的社會認同和職業認同得到增強,通過政策導向,保障輔導員隊伍準入、考核、培養、發展、退出機制的正常運行,為輔導員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邊界,增強職業自信心和職業歸屬感,主動提升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指出路徑和方向。
隨著標準的頒布,各大高校普遍關注和不斷探索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與專家化的發展路徑,高等體育院校作為我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學生具有與普通高校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高等體育院校如何選拔、培養、激勵考核輔導員,使之人——崗匹配,人——職匹配、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成為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本文以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典的勝任力理論為視角,嘗試對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勝任力特質和職業能力培養路徑進行分析,以期對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方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勝任力”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戴維·麥克里蘭教授于20世紀70年代在《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Than Intelligence》一文中提出,文章指出:“單憑學術能力傾向測驗,以及以知識為內容的測驗,并不能預測工作中的高績效和在生活中取得成功,而一些個人特征和勝任力可以鑒別高績效者”。麥克里蘭教授強調結合實際,通過分析實際情況,歸納出就個人而言,能夠對工作績效產生直接影響的條件及行為特征,以此,不僅提升輔導員隊伍的工作效率,還能促進實現個人成就。因此,他將勝任力定義為能夠對工作績效產生直接影響的條件及行為特征。隨后,在此概念基礎上,構建了勝任力經典模型-——冰山模型。冰山模型其實就是勝任力需要探索的重大的發現或者是重大的一些領域。這里理論將勝任力比喻成一座冰山,按照勝任力顯現程度不同,將其劃分為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水上部分為外顯性勝任力,比如說知識、經驗、技能,包括你的態度,可能在冰山上面能看見、能發現。水下部分則為內隱性勝任力,包括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質、動機和需要等,是區分績優者和績平者的關鍵所在,冰山下面的這些核心要素決定人們的行為和表現,決定一個人將來能不能取得成功。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等體育院校在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上有較大的差異,導致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與普通高校輔導員在教育方式、工作環境、服務對象以及自身素質結構上也保持著一定的特殊性。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走訪、文獻查閱等方式,提出輔導員勝任力是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可衡量的個人特征和工作能力。并提煉出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的15項勝任力特質,包括:人格魅力、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專業素養、職業責任感、職業動力、理解和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素質、心理教育能力、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職業規劃指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冰山理論為基礎,筆者認為,可將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勝任力劃分為外顯和內隱兩個維度,其中語言表達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專業素養、身心健康素質、人際交往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職業規劃指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8項特質屬于外在顯性特征,而人格魅力、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創新能力、職業責任感、職業動力、理解和尊重學生7項特質屬于內在隱性特征。根據冰山理論的闡釋,越是內在、深層的特質,越不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擾,且對工作業績的預測效果更強。因此,在輔導員這一崗位的績效考核中,區分績優者與績平者的標準并不僅僅取決于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更應取決于他們的工作態度、價值觀、特質和動機等深層次的因素。
《辭?!分兄赋?,能力是“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征”。那么,在工作過程中所具備的本領則是職業能力,職業能力要求從業者在工作中具有穩定、綜合的心理特征,這不僅能衡量從業者是否滿足擇業的標準和從業的基本條件,更是能衡量從業者是否達到能勝任崗位的基本要求。
2014年《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出臺,對高校輔導員的各職業等級能力進行了規范與要求,為高等體育院校在選拔、培養、考核輔導員提供了基本依據。
新形勢下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實現深度內涵發展和廣度外延發展亟待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提升。對于其能力的提升主要通過勝任力特質入手,要在外顯和內隱兩個維度上不斷深化完善,才能不斷保證高等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生機和活力,開創高等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新局面。
將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勝任力特質歸納為3個方面,如圖所示:

圖1 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勝任力特質
通過調研,筆者發現針對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勝任力特質,管理學生的各項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具體工作中,幫助和服務學生所占的時間最多,大多數輔導員承擔了學生工作中的全部零碎事務,真正在職業能力培養上的時間很少,也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在處理某一方面具體事務時,比如學生心理問題、學生職業迷惑等問題時,常常捉襟見肘。
3.1.1 輔導員角色定位不明晰,能力不突出 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定位模糊化,職責不清。輔導員擔任多重角色,既是學生工作干部,又是專業課教師,甚至還充當了學生的“保姆”。頻繁的角色轉換使他對自己的工作職責缺乏清晰的認識。同時由于學校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缺乏戰略考慮,輔導員工作不被認可,工作熱情很難發揮。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多數為學習體育項目出身,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相關專業知識匱乏的現象,教育管理水平有限,難以完成德育任務。
3.1.2 發展空間有限,職業倦怠嚴重 在實際工作中,一部分輔導員的職業空間得到一定發展,例如以轉崗等方式走向教學崗位或者行政崗位,然而大部分輔導員依然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導致輔導員對自己成長感到迷惘。此外,由于學生管理工作的特征,輔導員不斷重復著大量繁瑣的工作,使其產生了眼中的職業倦怠,以至于產生不求最好,只求達標的工作觀念。在生活方面,由于輔導員的工作特殊性,空余時間被嚴重占用,在極端情緒下,容易出現多種心理疾病。
3.1.3 輔導員考核培養機制不健全 缺乏科學實用的輔導員考核考評和激勵機制,培養考核主觀性較強,且缺乏考核前后的有限溝通,輔導員不能理解工作優勢和劣勢在哪里,應該如何改進等問題,難以充分發揮輔導員的才干和實現輔導員自身價值。另外,由于繁瑣且大量的工作在輔導員日常工作中未得到合理的分工,使輔導員在工作出現想想都懂,卻樣樣不清的現象。
根據以上問題以及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的勝任力特質,筆者在職業能力培養上提出以下途徑:
3.2.1 優化工作分析理順職業管理 學校人事部門應對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編制相應崗位說明書,任職說明書和工作規范,并及時就說明書內容與輔導員及時溝通,取得共識。工作說明書是對輔導員工作所需的資格條件、知識技能要求、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要求,是進行招聘、選拔、培訓的基本依據,結合體育院校輔導員勝任力特質對輔導員進行準入、培養和考核科學化、規范化運行,特別是在準入環節,考查輔導員的人格魅力、責任感、職業動力等隱性勝任力,規范以后輔導員的培訓和考核辦法。同時要規范輔導員的職業管理,避免目前多頭管理造成的矛盾。
3.2.2 強化能力培訓,構建職業平臺 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專業素養、身心健康素質、突發事件處理能力、職業規劃指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這8項外在顯性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培養獲得的。因此,需要制訂實施輔導員培養培訓規劃,實施輔導員培訓經費的預算劃撥,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培訓方式,積極搭建輔導員學術交流平臺,穩步推進專業化培養。
3.2.3 完善規章制度,健全激勵機制 不斷完善輔導員工作職責制度、培養培訓制度、崗位聘任制度、考核評價制度、資格認證制度、職務職稱晉升制度、獎懲薪酬制度等。從輔導員職業保障、薪酬福利、職務職稱、生涯規劃等多方面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保障輔導員合法權益,真正形成“選的準、留得住、干得好、出路暢”的良性運行機制。
3.2.4 強化輔導員身心健康教育 輔導員工作可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線”,量大面廣,凡是涉及學生的事都是輔導員的工作范圍,所以高等體育院校輔導員必須要求健康的體魄和過硬的心理抗壓能力。健康的體魄歸于平時的身體鍛煉和合理安排休息。在心理健康方面,首先鼓勵輔導員自學并輔修系列心理課程。其次定期開展輔導員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競賽等活動。最后邀請心理學專家就學生常見心理問題開展講座,幫助輔導員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心理問題疏導工作。當然,培養有興趣并將心理咨詢作為職業規劃的輔導員開展進一步的考證升級,無疑能推進輔導員走向職業化道路。
[1] 張光權.理工類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9.
[2] 楊繼平,顧 倩.大學輔導員勝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2004(06):56~58.
[3] 羅 輝.基于冰山理論的理工類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構建[J].創新,2014(05):110~112.
[4] 韓 冬,畢新華.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形成與提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122~124
[5] 張宏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導刊,2011(09):117~119.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Based on Competency Theory
WU Yu
Dep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College counselor is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uide, from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ompetency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counselors occupation ability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wo dimensions of dominant capacity and stealth ability training process, put forward through perfect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optimize work analysis, straighten out the occupation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ll-round, multi dimensions and multi aspect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unselors’ occupation.
Competency;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1007―6891(2017)06―0116―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6.30
G807.4
A
2017-05-23
2017-06-21
成都體育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5YJ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