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聯合國這個重要的國際組織成立,中國是創始國之一,也是《聯合國憲章》起草國之一。但是在聯合國成立以后的20多年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卻被剝奪了它的合法權利,沒有發揮它在國際事務中應有的作用。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的得到恢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對現在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今天我們處理國際關系仍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聯合國合法席位;常任理事國;中國國際地位
中國合法地位恢復,是指中國恢復原本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益,同時對臺灣當局在聯合國一切機構的非法權益進行驅離,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和把臺灣當局驅逐出聯合國,這是一個問題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及其追隨者千方百計阻撓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先后采取所謂“拖延討論”、“重要問題”、“雙重代表權”等策略和手段,把我國阻檔在聯合國大門之外達二十余年之久。經過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長期斗爭,在廣大主持國際正義國家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終于于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重返聯合國的大舞臺。
中國本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作為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應擁有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國際舞臺上有中國的位置。但由于1945年國內戰爭的爆發,加之隨后蔣介石集團盤踞臺灣,臺灣海峽的天然屏障,緊隨而來的國際形勢的驟然變化,新中國未能及時乘勝解放臺灣,國民黨統治集團得以在臺灣繼續存在,為美國的武裝干涉中國內政提供了機會,也在聯合國內形成了中國席位的代表權之爭。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為了支持臺灣當局,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恢復合法席位,為中國設置了重重障礙,使得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遲遲得不到恢復。聯合國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組織,中國政府需要聯合國這樣一個平臺來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以及發展與各個國家的有好對外關系等。于是,就形成了中國加入聯合國和美國阻撓中國加入聯合國,這樣一對尖銳的矛盾。
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無論是以所謂的“繼承國”問題方案,“雙重代表權”的方案等形式通過,都是非法的,也不能稱之為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因為聯合國是主權國家參與的,必定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臺灣代表。所以,第26屆聯大會議通過的“兩阿提案”,才是真正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第一、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反映了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挫敗了美國等國際組織企圖長期執行的制造“兩個中國”的敵視和反華政策,同時也說明超級大國操縱聯合國和國際事務的做法已越來越沒有可能。同時,也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將在聯合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重要的作用。對國際形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第三、促進了聯合國的正常發展,不再作為一兩個超級大國控制的表決工具。成為一個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國際組織。聯大有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的真正代表,聯合國真正具有了普遍性和權威性。第四、中國聯合國席位的恢復,對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為中國發展對外關系,開展睦鄰友好、增強對外交流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平臺。第五、隨著中國實力的進一步崛起,中國一定會在聯合國等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既是中國國家實力發展的必然結果,也與中國開展了有效的外交斗爭有必然聯系。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堅決與美國進行斗爭,加強與廣大亞非拉的第三世界國家展開合作。這些深刻的外交經驗,對今天中國參與國際競爭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第一、我們要明確團結亞非拉第三世界朋友的重要性。中國要堅持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共建“命運共同體”。第二、要充分利用國際法、國際規則、國際游戲,要積極參與到其中并做好必要的準備。要運用國際規則和各個國家間的矛盾來獲取自己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第三、應對美國這樣的國家,應該堅決的維護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堅持原則、靈活方式、長期斗爭。對于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等,應該積極應對,對于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行為應給予堅決反對。第四、中國應該利用好聯合國這個國際舞臺。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爭取自己的權益,維護自己國家的切身利益。當今社會應該運用聯合國這個平臺維護中國在海外的投資、貿易等利益。利用聯合國這樣一個平臺,為中國的經濟繼續快速發展提供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無論是聯合國的維和行動,還是索馬里海域護航行動,中國應該不余遺力的參與到其中去,并在這些行動中充分發揮中國的作用。第五、對臺政策方面:美國是一個繞不開的因素,也是一個阻礙兩岸和平統一的巨大障礙之一。中國除了要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在致力于和平解放臺灣的同時,不承諾放棄武力。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以李登輝、陳水扁為代表的"臺獨"勢力,妄圖通過臺灣"重返"和"加入"聯合國達到分裂祖國、制造"一中一臺"的目的,但是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臺獨"分子的陰謀沒有能夠得逞。包括臺灣如何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拓展國際空間問題。中國政府應堅決反對臺獨、臺灣重返聯合國的行為,這是對國家主權的挑戰,是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同時應該關注美國的動向,時刻調整對策、做好預案。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的行為、堅決維護自己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外交是一個國家重大的政治活動,不僅需要重視斗爭策略和方法,還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全面、深刻的考慮問題。在面對重大國際爭端時,要認識到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并采取靈活的外交對策。我們回顧歷史上重大外交舉措的得失,有利于我們在將來的外交活動中,有針對性的采取外交斗爭策略。
參考文獻:
[1]陶文釗等.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年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3]宋連生.穿越臺灣海峽的中美較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