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暉
摘要:隨著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期,老齡人口不斷擴大、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許多與之相關的老齡問題嚴峻而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首先,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滯后于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尚未形成。其次,養老照料方式相對落后,照料資源的嚴重不足,照料成本的日益提高,林林總總的各類問題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關鍵詞:養生養老;模式;發展趨勢
一、養老及我國在養老問題中的困境
養老,就是在老人達到一定年齡,失去或部分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使老人獲得物質上和經濟上的必要的生活條件,并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獲得關心、照顧和幫助,對其提供經濟上的供養、日常生活上的照料以及精神方面的慰藉。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均壽命持續延長,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已于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至199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1.26億,占總人口的10%。據估計,到21世紀中葉,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4億左右。中國老年人口基數之大,增長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嚴峻困難。
二、社會養老是發展趨勢
當前,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2009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稱:截至2009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超過1.67億,占總人口的12.5%,每年以3%的速度遞增,遠高于人口千分之6.6的自然增長速度。65歲以上老人超過9,000萬,其中80歲以上老人有1,899萬人,而且每年以5%的速度遞增。另據預測,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占總人口的16%以上;205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屆時約占總人口的25%。長期以來,中國是一個奉行家庭養老的國家。父母由成年子女供養,特別是由兒子贍養。這不僅是傳統文化使然,在當今更是一種制度的安排。《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然而隨著中國的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家庭養老支持力弱化,能夠提供的養老資源正在減少。作為中國養老支柱的“家庭”,其養老功能不斷弱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主要受這幾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和少子化現象,凸顯養老需求與家庭照料資源短缺的矛盾;其次、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20年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導致絕大多數人口收入過低,加之住房、教育、醫療等改革,極大的增加了人們特別是中青年人的生活成本,家庭養老的經濟功能急劇下降;第三,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加之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人口流動加快影響家庭養老;第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崗位競爭趨于激烈,子女競爭壓力加大,難有精力和時間照料和護理老年人的生活和疾病。
這些表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少子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多重夾擊下,家庭養老作用將不斷弱化。家庭養老在中國已經沒有出路。在此背景下,有些人提出自我養老,認為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當人們意識到不可能完全依靠社會保障網時,他們將為自己的養老進行儲蓄。養老不靠家庭,更不靠社會,而要靠自己,通過自我養老來保證晚年生活。
三、養生養老模式分類
養生養老模式,是指由誰為老年人提供養生養老資源保障,包括經濟保障、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三個方面。根據養生養老資源來源不同,養生養老可化分為家庭養生養老、自我養生養老和社會養生養老這三種基本模式。這三種養生養老模式不是對立和互相排斥的,在大多時候是以一種養生養老模式為主,其他養生養老模式為輔,也有可能三種模式相互結合。
家庭養生養老即“家庭既提供養生養老的經濟保障,又擔負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重任,直至老年人生命終結,贍養生養老人、照顧老人是統一于家庭之中,在家庭內部完成”。
自我養生養老是指養生養老資源既不依靠子女和親屬,也沒有養生養老金或退休金,而是主要依靠自己。包括互助養生養老、以房養生養老、異地養生養老(異地置房養生養老、旅游養生養老、候鳥式養生養老、鄉村田園養生養老等)方式。
社會養生養老主要指養生養老資源來自于社會,即主要是依靠離退休金和社會保障生活。包括居家養生養老和機構養生養老。
四、養生養老模式的趨勢
基于上述國情和國際經驗,以及考慮我國傳統居住文化的特點,國家和地方政府確立了基本養老保障政策――即以家庭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并提出構建“9073”養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實現養老,7%的老年人通過社區照顧服務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但是在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少子化以及城市化、現代化等多重矛盾夾擊下,中國的家庭養老模式雖然依舊占據主要地位,由于養老問題造成家庭矛盾激化的情況比比皆是,我國相關的養生養老模式在其他方向也亟待發展。未來我國的養老養生模式的發展趨勢主要有兩個方面,一類是高端化的自我養生養老模式,另一類是社會化的社會養生養老模式。
高端化的自我養生養老模式是指在中國由于人口眾多,隨著這幾年人民生活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等條件進一步完善,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越占越大;還有一些富有的人群逐步走入老齡化,他們完全承擔得起高端化的自我養生養老包括旅游養生養老、候鳥式養生養老、異地養生養老、鄉村田園養生養老等方式,使得差異性養生養老具備了廣闊的市場。房地產開發商在有區位優勢的地方,相繼開發出一些大型的老年社區,規模不等。社區建筑規劃專門考慮老人特點,住宅以低層建筑為主;實施嚴格的人車分流;區內實現無障礙步行道、無障礙防滑坡道;特別對方位感、交通安全、道路暢達均作了強調空間導向性的安排;室內有低按鍵設置;并提供各種專門為老人服務的配套設施。體現一種不孤獨、不依賴、不滿足溫飽,富于文化內涵,充實、健康的老年生活。目前一些敏銳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金融基金,保險公司,醫院等已經介入中高端養生養老產業中。
我國應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相互融合、協調一致的社會養老大系統,更合理地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巨大挑戰,更有效地向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使我國的養老系統成為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孟艷春.中國養老模式與優化路徑探析[M].《河北學刊》2011年第1期.
[2]穆光宗.家庭養老制度的傳統與變革[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