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兩年,黑龍江省湯原縣以扶強扶壯龍頭企業為突破口,打造菌業立縣、推動農民增收,實現了產業扶貧和精準脫貧。
關鍵詞:木耳產業;精準脫貧
近兩年,黑龍江省湯原縣按照全省轉方式、調結構的部署要求,立足資源和區位優勢,圍繞富民強縣興企目標,以扶強扶壯龍頭企業為突破口,打造菌業立縣、推動農民增收,實現了產業扶貧和精準脫貧。2014年以來,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扶持,引進和支持黑龍江亮子奔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運作方式,全力打造黑木耳產業發展“旗艦”,使企業順利完成了一期、二期工程建設,兩年來共為菌農提供黑木耳菌包4000萬袋,給菌農直接增加收入6000余萬元。全縣目前已有專用掛袋大棚1500多棟,新建百萬袋以上規模園區15個,通過產業拉動黑木耳栽培已使1050戶2600人實現如期脫貧。黑木耳產業在湯原縣已成為精準脫貧的重要載體,全縣上下已形成共識,形成了圍著龍頭企業轉,圍著黑木耳產業干的氛圍。
一、把握主攻點,在打造菌業龍頭上下功夫
發展菌業,湯原縣有富集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也有多年形成的良好產業發展基礎。我們發揮優勢、找準突破口、科學定位,創新發展模式,把打造菌業“龍頭”作為主攻點。一是源于對縣情和資源比較優勢的充分認識。湯原是農業縣,縣域面積3420平方公里,林業用地13.5萬公頃,有林地1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5.6%,周邊緊靠伊春、鶴北、鶴立、清河、樺南等森工局,具有豐富的食用菌原料儲備,發展菌業的資源和區位條件得天獨厚。二是源于菌業良好的發展基礎。湯原食用菌發展歷史悠久,從木耳段到菌包生產,從地擺到掛袋,從黑木耳到元蘑、香菇、金針菇等多品種栽培,已經培育出一批掌握成熟技術的菌農群體和典型大戶。特別是通過近幾年省里的支持和縣委縣政府的強力推進,已經形成超億袋食用菌的生產能力,掛袋標準化生產初具規模,菌農發展菌業、全社會支持菌業的積極性高漲,這些都為做大做強菌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源于菌業是富民增收、精準脫貧的重要產業。企業建成投產后,立即通過龍頭菌業拉動、在促農增收脫貧方面呈現出明顯效果。從每個菌包分析可純收入1.5元以上;從每棟黑木耳標準化吊袋大棚分析,春秋兩季可以吊掛3.5萬袋,可純收入5萬余元;從勞動務工、人員安置上看,每棟每年在8個月的生產期內至少需要1名長臨工,可凈增收入1.6萬元左右。因此,從促農增收、扶貧脫貧和就業安置方面,由于龍頭企業拉動,通過黑木耳標準化栽培,可以起到“一棚脫兩戶”、“一棚轉一人”的目標。四是源于菌業龍頭企業先進的發展模式。做為智能化、標準化產業發展龍頭,亮子奔騰集食用菌生產、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是全縣菌業發展的助推器。該企業的引進有效解決了湯原縣菌業發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菌種應用質次種雜問題,生產方式單打獨斗問題,產品無品牌產地批發問題,菌業發展科技創新不夠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問題。
二、緊盯落腳點,致力于產業脫貧致富
發展產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使農民脫貧和增收。幾年來,在省財政廳和省農發辦的支持下,為了快速推進湯原縣的黑木耳產業,黑龍江省亮子奔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亮子奔騰)一直是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的重點,全力予以政策和資金扶持。2014—2016年,省農業開發辦連續三年以參股經營和財政補貼方式累計為湯原縣黑木耳產業投入資金5100萬元,為產業騰飛插上了翅膀。縣委縣政府也傾力支持企業建設。亮子奔騰建設之初一次性支持3000萬元,還連續在土地出讓、黑木耳菌包補貼、大棚建設補貼、機電井補貼等方面累計支持2000多萬元,從而有力支持了企業建設。木耳棚室吊袋是一項新的技術,要讓菌農掌握一定的技術,敢于邁出嘗試的步子,在建基地搞培訓的基礎上還要示范先行,必須領著農民干。2014年,企業投產前省農發辦就支持企業改造水稻育秧大棚70棟。2015—2016年又分別支持集中建設了245棟黑木耳吊袋大棚,在農業綜合開發的引領下,這些大棚先行先試,開創了湯原縣黑木耳吊袋栽培的先河,起到了讓全縣菌農和貧困戶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探索嘗試了精準脫貧的一條新路。通過以菌農脫貧致富為核心,不斷強化技術培訓,加強園區管理服務,以老戶帶新戶、大戶帶小戶、幫著菌農籌辦配套措施,堅定了基層群眾參與食用菌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
三、選準切入點,在提供優質服務上下功夫
食用菌產業是新興的產業,湯原縣黑木耳菌包工廠化生產剛剛起步,建龍頭,帶基地,各項工作都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就“亮子奔騰”來說,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省財政廳和省農發辦特別關注,我們更是將該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提供系列服務,助推企業加快建設進程。一是對上爭取,主動服務。2014年,經過爭取,“亮子奔騰”被省農業開發辦確定為重點扶持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當年分兩批投入60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標準化掛袋栽培基地建設。2015年又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以參股經營的方式注入資金1500萬元。2016年以參股經營和財政補貼的方式注入資金3000萬元。這些支持和傾斜,激發了企業搞好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也積蓄了企業發展的后勁。二是當好參謀,積極服務。縣里招商每年都有多家企業進入湯原,前兩年引進的較大菌業龍頭企業就有兩家,東有“波巴布”,西有“亮子奔騰”。多家企業當時都享受相關的扶持政策,比如大棚基地建設等指標分配難免有爭嘴的時候,有時企業也不好為自己說話。對此,2016年經過充分調研,我們考慮企業長遠發展和合理布局,提出為“亮子奔騰”選擇5個鄉鎮的適合地點建設木耳掛袋標準化園區,縣委縣政府采納了我們的建議。
責任編輯:凌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