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余+王子堯
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打著“虛擬貨幣”、“互助理財”、“股權”旗號的傳銷也泛濫成災。
在人們的印象里,傳銷通常都在線下進行,嚴密組織、非法拘禁、限制自由是慣用手段。但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傳銷組織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出現了虛擬性、跨地域性、隱蔽性、金融性和更具欺騙性等新特點。
數百億元資金被騙
“投資5000元就可成為‘云家人,否則你將錯過幾百萬”、“五行數字貨幣與官方對接成功,執照已下發”。在知情人的介紹下,記者加入了一個名為五行幣的傳銷微信群,隨即收到許多類似宣傳語。
一位自稱“團隊助理”的人介紹,只要投資5000元購買5000數字貨幣,就可獲贈五行幣一枚,發行上限5億枚,將來會全面替代紙幣,參與者經過五輪持續投資,數字貨幣就可兌現近410萬元。
這個微信群成員每天都在增多,高峰時一天能新添10多個,個別成員還會在群里推薦“善心匯”、“九千兆”、“長青樹”等投資項目,讓人眼花繚亂。
河北唐山的胡欣,其母在春節期間開始投資五行幣。她表示,五行幣的收益主要是后進入者為其帶來的獎勵提成,“每天都有大量新人注冊投資,后面每注冊投資一人,前面會員將獲得其投資額1%的數字貨幣,所以大家都搶著先注冊。”
“我媽已經投了至少3萬元,就等著數字貨幣升值呢!”胡欣說,以上還只是靜態收益,五行幣也有動態收益。比如介紹一個人注冊投資,就能拿到其投資額10%的現金提成,這叫“推薦獎”;如果推薦兩個人注冊,可獲得額外25%的提成,稱為“對碰獎”。
胡欣提供了一張五行幣群里流傳很廣的“層級關系圖”,圖中根據投資金額大小將會員分為“Y、S、M”三種級別。“推薦人的級別越高,獎金就會越多,有時遠不止10%。”這些獎其實就是鼓勵會員多拉下線,“我知道有的人已經建了9個群,發展了數百人。現在他們也開始勸說我媽拉人頭,說能拿到很多回報。”
在上線的鼓動下,胡欣的母親一個月內就拉到了兩個人。“說有1000元推薦獎,但我媽并沒有拿到,上線忽悠她用這些錢買了原始股。”胡欣認為,經濟損失不是最令人擔憂的,“我怕她認清真相后,內心會承受不住,更害怕她把更多親朋好友拉進騙局。”
家住北京西城區的孫靜文,其父母在去年深陷五行幣騙局。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視頻:遼寧凌源市一所小學正在操場舉辦活動,小學生們統一身著印有五行幣組織標志的服裝,口中大喊著宣傳口號。
“傳銷組織竟然以慈善之名給小學捐款,再把天真的孩子們當成宣傳工具。” 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認為,這些事件表明金融傳銷的社會危害性并不亞于傳統傳銷,同樣會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嚴重隱患。
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打著“虛擬貨幣”、“互助理財”、“股權”旗號的傳銷也泛濫成災。特別是比特幣的持續熱炒,讓很多人相信虛擬貨幣能夠迅速升值,以“虛擬貨幣”為名義的傳銷更加泛濫。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隨著虛擬經濟、金融創新日益活躍,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的傳銷活動越來越多,目前已經有上百個這種模式的資金盤出現問題,數百億元的資金被騙,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投資者在初期會獲利,無人愿意報案
知情者透露,目前監管部門對傳銷組織的定性要求為“30人以上、具有三層以上拉人頭的組織架構”。向公安部門舉報時,必須同時收集30個以上受害者簽名的舉報材料,還必須提供這些人存在三層上下級關系的證據。
孫靜文從去年開始搜集材料并到有關部門舉報,但一路舉報下來,她灰心喪氣。“因為爸媽住在撫順老家,我就先去當地派出所報的案,公安說必須由受害者本人來,否則不能受理。”她隨后又攜帶證據前往自己居住地的工商部門。了解案情后,工作人員稱工商部門只能對傳銷定性,無法調查身份證、銀行流水賬號等信息,希望移交公安機關。孫靜文找到公安機關經偵處,辦案人員稱“涉案范圍太廣”,建議她回去把材料準備全。
孫靜文說:“搜集證據難度很大,每次向我媽提起五行幣,她都質問我是不是想舉報,像防賊一樣。”前不久,五行幣騙局重要頭目宋密秋(化名張健)被公安機關緝捕回國,孫靜文認為案情有了轉機,再度去公安機關報案。
胡欣也同樣遭遇了“舉報無門”。她曾輾轉跑過當地市、區工商部門,結果都一無所獲。而公安機關經偵處也因“涉案金額不足100萬”而未立案。
6月初,胡欣母親本打算參加五行幣群里組織的香港集會,當地派出所和社區工作人員前來勸導,計劃被迫取消。“工作人員走后,十幾個傳銷參與者就找到我家,說是我舉報的,要我賠償機票等經濟損失。”當天夜里她被母親趕出家門。
李旭曾接觸過許多金融傳銷案,他說,投資者在初期會獲利,無人愿意報案,相關部門很難調查,當資金鏈出現斷裂,操盤手就會銷毀證據,一走了之。
不僅如此,由于監管難度大,許多金融傳銷機構難以“除根”。2013年前后,“MMM金融互助社區”開始進入中國,因為組織者和服務器都在境外,我國有關部門無法單獨查處。
然而,崩盤后的MMM社區留下不少“后遺癥”,很多平臺改名為“三妹互助社區”等繼續融資,更有些“升級”成新的傳銷模式再度活躍。而五行幣頭目被抓后,其組織活動依然十分猖獗,據“團隊助理”介紹,其內部已產生了新的負責人。
金融傳銷隱藏巨大危害
“金融傳銷是互聯網金融馬甲下的‘核彈,具有極強危害性,處理不好易引發金融風險。”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許多受害者的財富在一夜間化為烏有,資金從正規金融渠道流失,也造成實體經濟“失血”。
在著名的“U幣傳銷案”中,傳銷組織涉及23個國家22萬名注冊會員,國內有31個省市區3.6萬名注冊會員,涉案金額高達5億元。不止“U幣傳銷案”,許多金融傳銷崩盤時,金額都已高達數億元。
“金融傳銷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并滋生大量境內外犯罪活動。”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武長海說,參與者容易被洗腦,由于財產損失大,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此外,金融傳銷還容易成為犯罪分子洗錢的渠道。
“金融傳銷的參與者既有農民、下崗工人,也有白領、公務員、離退休老人甚至金融從業者,數目非常龐大。天上不可能掉餡餅,要多質疑,多去相關部門求證。”專家認為,預防和打擊新形勢下的金融傳銷,完善立法、提升監管、加強預警是關鍵。
而對于政府部門來說,預防和打擊金融傳銷必須“早發現、早預警”,及時建立預警機制,多普及金融傳銷相關知識。很多投資者聽不進親朋好友的勸阻,卻往往對政府機關發布的信息比較信任,只有政府部門早介入,才會盡可能減小投資者的損失,阻止更多投資者加入。
(李麗薦自《瞭望東方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