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杜
基于工具型知識模塊的國貿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改革
——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
◎ 呂杜
本篇文章在暑期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定位,包括專業定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并以工具型和應用型為目標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推進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框架。
專業定位:根據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在湖北省獨立學院的排名情況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全國排名情況,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梳理了湖北省同類院校中本專業具有相對優勢和招生規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秉承培養高水平應用技術型涉外經貿人才的辦學定位。詳見圖1。

圖1 國貿專業定位詳情圖
培養模式:為了實現本專業的專業定位和競爭定位,本專業以就業創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為本位,以校企合作為重點切入點,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與多家企業合作,以培養學生基本從業能力為主,校企合作共同實施適用于本專業的“階段培養﹑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全球化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較扎實基礎理論,較強外貿業務管理能力﹑貨運代理能力﹑函電處理能力﹑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創新創業精神,能在進出口貿易公司﹑港口﹑海關﹑國際物流企業﹑跨境電商企業等從事進出口貿易經營﹑管理﹑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等工作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型涉外經貿人才。
專業特色:為了實現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突出本專業的專業定位和競爭定位,本專業在未來五年突出以下三大特色:雙語教學;小語種學分置換機制;工具課程凸顯跨境電商市場數據分析能力。
工作目標
為了實現國貿專業的定位,主要工作目標體現在應用型和工具型。詳見圖2。

表1 工具、課程模塊一覽表

圖2 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改革推進框架
1.應用型:崗位→典型任務→能力 課程→合作企業
2.工具型:基本分析工具語言工具+平臺工具+業務工具
具體措施
1.將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對應企業所需核心能力,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2. 針對本專業就業密度最大的崗位推進學生應用能力
3.鼓勵學生考取就業所需行業資格證書
4.植入工具進入能力型課程
5.推進雙語教學
6.鼓勵學生學習小語種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政策。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不久之后,中國政府又提出,“政策溝通,設備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原則,以確保一帶一路相關工作的順利落實和推進,如果一帶一路相關問題落實順利的話,各國之間經濟貿易交流將會更加便捷經貿往來也會更加頻繁。
根據調查,目前跨境電商行業對小語種方面的人才需求較大,俄語﹑西班牙語﹑德語﹑葡萄牙語的畢業生更是緊俏。因此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將在培養計劃中設置學分置換,鼓勵學生學習小語種,提高競爭力。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