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責任制護理干預模式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王 丹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阿爾茨海默?。回熑沃?;護理干預;生存質量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退行性、原發性腦變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其典型癥狀為記憶障礙,隨著病情發展可演變為癡呆[1]。大部分患者臨床表現為記憶和認知功能不斷惡化等,日常生活能力減退,并伴有各種行為障礙和神經精神癥狀[2]。病程可達2~12年,可導致患者因多種并發癥(肺炎、營養不良等)和器官衰竭死亡,縮短患者生存期限。筆者對45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給予責任制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4月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90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15例,女30例;年齡56~88歲,平均(70.36±2.65)歲。對照組男17例,女28例;年齡58~78歲,平均(70.62±2.1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給予腦代謝改善藥、益智藥等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換藥、翻身拍背等。觀察組實施責任制護理干預,干預措施如下:①建立護理小組。分為兩個責任小組負責整個病區護理,每個小組由6名護理人員組成,其中包括1名護理組長。每位護理人員負責4名患者的護理工作,采用早晚輪班倒制度,由護理組長負責監督與指導日常護理工作。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保持微笑,以溫和的語言與患者交流。對抑郁、焦慮的患者,需耐心與其溝通,并給予愛護和關心,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要體諒、尊重患者,不可粗暴訓斥、取笑患者,更不能強迫患者面對其不愿面對的事情,以免加重患者病情。護理人員需耐心幫助患者分析其認為“恐懼”的事情,告知患者不存在危險性。同時給予患者催眠暗示和松弛訓練,消除患者顧慮。③認知訓練。在病房內放置患者熟悉的用品及醒目標識,訓練患者對住址或病區的衛生間、房間等現實環境的辨識。護理人員經常告知患者周圍發生的事情、當前日期等,提高患者現實定向,并及時糾正患者對地點、時間、人物等概念的錯誤認知。④智能訓練。引導患者進行認圖、計算活動,鼓勵其下棋、看報,以刺激腦神經細胞,促進腦活力。對存在語言溝通障礙者,根據其嚴重程度及障礙類型,進行音節發音、模仿口型等訓練。針對患者自身情況引導其進行適量的上下樓梯、散步、跳舞等體能訓練,對患者的進步給予鼓勵,增強其信心。
觀察指標:生存質量參考阿爾茨海默病生命質量量表(QOL-AD)[3],對患者記憶力、心情、生活狀態、操持家務能力、個人興趣等方面進行比較,每項5分,評分高低與生存質量評價呈正比。兩組患者均以干預后2個月復查統計數據為依據。
觀察組患者記憶力、心情、生活狀態、操持家務能力、個人興趣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QOL-AD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老年病,本病具有起病隱襲、病程長且呈進行性發展等特點[4]。漸進性認知障礙、記憶障礙、語言障礙及人格改變等神經精神癥狀是本病的主要表現[5],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社交功能。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中男性低于女性,可能與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絕經后)有關[6]。長期服用抗痙攣藥或抗抑郁藥、長期大量飲酒等,均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患者臥床不起、活動受限、四肢強直或屈曲、二便失禁等。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日益嚴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越來越多。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記憶力、心情、生活狀態、操持家務能力、個人興趣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實施責任制護理干預對改善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分析原因在于責任制護理能為患者提供全面持續的護理服務,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護理工作,可有效提高護理安全性。此外,護理人員全程參與到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護理工作中,便于提高對患者心理、生理、病情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并給予相應干預措施。責任制護理能明確護理人員的分工,針對性強,不僅能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更有利于強化對患者服務的責任心,提高護理工作效率[7]。本研究通過對患者心理護理、智能訓練、認知訓練、體能訓練等多方面的干預,不僅能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使患者對自身病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還能改善患者智力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而達到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實施責任制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岳蕓.Orem自理護理模式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151-152.
[2]魯豐華,曾慧,姬書瑤,等.阿爾茨海默病的社區護理干預及管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6,31(13):110-113.
[3]王俊,陳旭,陳碧華.社區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全科團隊式管理效果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7):676-678.
[4]田秀麗,王英,張娟芝,等.居家照護干預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康復療效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9):988-991.
[5]張崇麗.家庭協同護理在阿爾茨海默病合并腦卒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8):932-934.
[6]馬忠金,孟凡蓮,張玉,等.心理干預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癡呆早期輕度抑郁癥的療效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9):2694-2696.
[7]戴軍玲,李榮琴,秦巍,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5,19(8):1619-1620.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