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艷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的臨床護理探討
李曉艷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腹腔鏡;膽囊;闌尾;切除術;護理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時間快的特點。目前,臨床中已經能夠在腹腔鏡下同時治療膽囊炎及闌尾炎,但術后的護理同樣重要,對于降低并發癥、改善患者的情緒有著重要的意義[1]。筆者以109例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患者為觀察對象,采用術后優質護理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效果確切,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安陽市中醫院收治的109例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經實驗室檢查、超聲、腹部X線等檢查確診,符合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指征[2]。排除手術禁忌證和中途轉院患者。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26~67歲,平均(46.31±4.02)歲;膽囊炎病程最短4 h,最長4年,平均(1.99±0.64)年;闌尾炎病程最短5 h,最長6年,平均(3.03±0.71)年。觀察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27~67歲,平均(46.52±4.11)歲;膽囊炎病程最短5 h,最長4年,平均(2.02±0.66)年;闌尾炎病程最短4 h,最長6年,平均(3.01±0.6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常規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對患者進行解釋,做好心理疏導,消除顧慮。遵醫囑給予營養支持,依據患者的狀態選擇合適的體位,連接引流管并保持通暢,并密切觀察。
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干預。術后取平臥位,如有嘔吐情況發生時,將患者頭偏向一側,避免發生誤吸。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隨時查看患者手術切口,以防發生滲血。引流管要固定牢靠,避免活動時牽拉引流管產生損傷,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色澤、量以及性質。當患者清醒后,可取半臥位,通過松弛腹部的肌肉,減小切口張力,以緩解疼痛,加快切口的愈合,隨時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并依據患者的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早期活動。疼痛感較強的患者,給予局部環形按摩、轉移注意力及松弛療法以緩解患者的痛感。將病房的燈光調整至患者感覺舒適的程度,保持適宜的溫度及濕度,減少環境對患者的刺激。將患者常用物品放到床頭周圍,方便患者取放物品,與患者及時溝通,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列舉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恢復其信心。
觀察指標:①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進行對比。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焦慮、抑郁情況。50分以下為正常,50~59分為輕度焦慮或抑郁,60~69分為中度焦慮或抑郁,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或抑郁。
1.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干預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91%,低于對照組27.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848,P=0.0256)。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比較: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均得到改善,但觀察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改善效果比較分)
注:與組內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闌尾炎及膽囊炎均為臨床中較常見的疾病。不轉位畸形、旋轉不完全、升結腸固定不全以及反向轉位是闌尾炎的常見病因。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膽囊管阻塞是引起膽囊炎的重要原因,患者多表現為肛門墜脹、腹部脹痛、絞痛等癥狀,不僅為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隨著經濟水平、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手術方式不斷進步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術后護理的重要性[3]。
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是膽囊炎及闌尾炎的常見治療方法,但藥物治療只能通過抗感染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達不到根治的目的。手術能夠直達病灶,去除刺激物,或者對壞死的部位直接切除,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傳統的手術方式因其創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且術后瘢痕較為明顯,目前已逐漸被腹腔鏡手術方式代替[4]。經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較快,視野清晰,且能夠同時治療闌尾炎及膽囊炎的優點,術后效果較佳,在臨床中應用廣泛。但是長期的臨床應用發現,術后的護理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重要的關系。經腹腔鏡術后,患者會留下臍下、劍突下和右鎖骨中線肋下3個手術切口。其中臍下切口由于其切口較大(10 mm),且臍部凹陷,是最容易術后出血的部位,如出血,可先用小紗布疊壓,腹帶壓迫止血,如效果不佳,則行床邊縫合止血[5]。劍突下切口是取出膽囊及闌尾的部位,故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部位,因此在護理時應格外注意,換藥時給予酒精濕敷,以降低感染的發生率。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的腹部癥狀、體溫、引流液性質及血常規檢查。若患者出現板狀腹、體溫升高、腸鳴音減弱、反跳痛等癥狀,引流液呈現膽汁樣液體或者渾濁偏綠色液體時,提示可能出現膽漏或闌尾漏,此時應及時沖洗腹腔,或者通知醫生考慮手術治療。術后給予低脂飲食以及早期床上活動,以降低腸粘連、腸梗阻或者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對于出現皮下氣腫的患者,應將其刺破,同時給予消毒抗炎癥處理。通過術前術后對患者進行告知、健康宣教以及成功病例舉證,與家屬配合進行鼓勵,增強患者的信心,以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6]。
綜上所述,經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后采用優質護理,通過及時有效的心理溝通,以及對術后疼痛、切口等方面的護理,能夠顯著的降低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杜裕濤.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6(10):161.
[2]張曉英,孫美澤.68例腹腔鏡下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3):103-104.
[3]金道芝.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探討[J].中外醫療,2013,32(2):157-158.
[4]馬穎,呂丹.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80例圍術期護理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22):78-79.
[5]方萍.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4,14(13):103-104.
[6]祖存,魯進忠,唐浩,等.三孔法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67例報告[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12):933-934.
[7]李莉平.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6(18):191-192.
2017-01-04)